面對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在電動車技術方面取得的顯著優勢,歐洲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積極尋求合作,以降低成本並迎頭趕上純電市場的領先者。2023年底,有消息傳出大眾汽車與雷諾正在進行深入洽談。
這次洽談已秘密推進數月,被業界看作是兩家歐洲汽車行業領軍者聯手對抗市場上日益增長的廉價中國電動車的重要舉措。他們的主要議題是圍繞研發入門級電動車展開協作,期望能共同推出一款定價在20,000歐元的經濟型電動車。
實際上,大眾汽車有意推出親民價格的電動車並非新鮮事。不止大眾,眾多傳統汽車製造商也都在考慮推出價格更為合理的電動車,以此推動電動車的廣泛普及,並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搶占先機。
然而,近日有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已經終止了與雷諾的合作談判,決定不再共同研發經濟型電動版Twingo汽車。這無疑給歐盟汽車製造商共同抵禦中國電動車競爭的策略帶來了挫折。儘管如此,大眾汽車並未放棄其低成本電動車的計劃。同時,雷諾也宣布將繼續獨立進行電動Twingo的研發,並計劃在2026年正式推向市場。
談判破裂的原因
大眾汽車與雷諾汽車之間的潛在合作夥伴關係,原本有望彙集歐洲兩大汽車巨頭的力量,共同對抗正在進軍歐洲市場的亞洲競爭對手。這一合作計劃的初衷是通過共享開發成本和資源,進一步簡化生產流程,從而加速新車型的推出,以期在與中國等亞洲競爭對手的較量中占據優勢地位。
此前,業內專家對此次合作寄予了厚望。他們認為,雷諾和大眾之間的優勢互補將使這次合作具有巨大的成功潛力。雷諾在Twingo等小型車的生產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歐洲小型車市場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有能力為電動版Twingo的設計和營銷提供獨到的見解。而大眾汽車則以其尖端的電動汽車技術和強大的生產能力聞名於世,這無疑將為合作項目注入強大的動力。
然而,合作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當雷諾堅持在其自家工廠生產電動Twingo時,這一堅持成為了合作的絆腳石。大眾汽車目前正致力於優化其在歐洲的生產網絡,因此在這一問題上並不願做出妥協。雙方在這一關鍵問題上的分歧最終導致了合作的破裂,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選擇了退出談判。
大眾汽車工會主席對聯合項目對雷諾計劃接管汽車全部生產的提議表示了強烈的反感,並呼籲對替代方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但同時大眾汽車執行長托馬斯·謝弗仍然承諾將在2027年前推出一款入門級電動汽車,並表示將積極探索各種可能的選項。值得注意的是,一款新車的開發通常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
雷諾與大眾合作的失敗對於雷諾執行長盧卡·德·梅奧的願景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一直致力於推動歐洲汽車製造商之間的緊密合作,以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激烈競爭。德梅奧曾希望這次合作能成為「汽車領域的空中客車」,類似於歐洲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功聯盟,匯聚整個歐洲大陸的利益相關方和業務部門。
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項目上的合作並非新鮮事,且合作的成果也各不相同。例如,2019年福特和大眾宣布結成全球聯盟,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並成功推出了大眾ID.4和福特野馬Mach-E等電動車型。然而,並非所有的合作都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果。例如,寶馬和戴姆勒之間為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而建立的短暫聯盟就未能如願以償。
隨著平價電動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歐洲汽車製造商能否通過有效合作來抵禦來自中國的競爭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雷諾與大眾合作的失敗揭示了這一挑戰的難度,但同時也凸顯了在快速發展的汽車行業中對創新思維和靈活應對策略的迫切需求。
與此同時,作為世界領先的電動汽車生產商之一的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迅速進軍歐洲市場。這一趨勢迫使雷諾、大眾等傳統汽車製造商不得不降低成本、加快新車型上市的速度以應對競爭壓力。
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在今年早些時候宣布了對內燃機汽車發起「解放戰爭」的戰略計劃後正在迅速擴張其市場份額。其中海鷗的起售價現已定為9700美元極具競爭力,然而比亞迪並非唯一一家瞄準平價電動汽車市場的企業,福特、起亞等多家知名汽車製造商也已透露了推出低成本電動車型的計劃。
儘管大眾與雷諾之間的合作談判已經終止,但這並不意味著雙方將放棄尋求新的合作夥伴的機會。畢竟如果能夠通過合作節省電池、平台、動力架構和車載軟體等方面的開發成本那麼企業的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因此雙方仍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繼續積極探尋新的合作機遇。
短期還得看插混
今年4月,福特開始「重新調整」其全電動化的推進計劃,而在2月,通用汽車也已轉向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種趨勢並不孤立,繼福特、通用汽車和奔馳之後,大眾汽車也成為了最新一家靜悄悄地收回其大膽電動汽車承諾的汽車製造商。
面對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放緩,大眾汽車正在計劃擴大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品線。同時,該品牌最近還放棄了在德國建設價值20億歐元的電動汽車工廠的計劃,並停止為其電池子公司尋找外部投資者,儘管該公司仍在西班牙和加拿大致力於建設超級工廠。
這一戰略轉變與三年前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大眾汽車在歐盟內部積極推廣電動汽車,甚至因此與該地區的一些同行產生了分歧。大眾曾大力投資推廣其ID系列電動汽車,然而現在,由於電動汽車銷售的放緩,大眾承認需要更多地依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據了解,今年年初以來,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大眾汽車的其他動力形式產品在歐洲的銷量增長更為迅速。大眾汽車執行長托馬斯·謝弗表示,公司目前正致力於擴大其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的系列,因為美國和中國的客戶對這類車型表現出了強烈的偏好。
這一趨勢並非大眾汽車獨有,一些歐洲汽車製造商也在轉向銷售更多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歐洲,捷豹路虎正在提高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沃爾沃則對其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如XC60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而寶馬也表示,他們總是可以在其銷售中融入更多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與此同時,日產也緊跟混合動力潮流,上個月宣布了一項名為「The Arc」的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前在全球範圍內推出30款新車型,其中7款將專門針對北美市場。此外,日產的e-Power混合動力汽車計劃於2026年首次進入北美市場。
現代汽車同樣暫停了其全電動計劃,並將Genesis豪華品牌的重點轉向了混合動力汽車,而非純電動汽車和氫動力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儘管現代汽車的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在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略有下滑(從去年同期的5.7%降至5.3%),但其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卻有所上升,占總銷量的10.6%。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這些變化也推動了豐田的戰略。豐田堅定地轉向全電動汽車,同時堅持保持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在內的全面產品線。據報道,豐田計劃在中國推出兩到三款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新車型有望取代並未取得預期成功的卡羅拉、雷凌和RAV4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
豐田品牌北美負責人戴維·克里斯特透露,長期以來,豐田一直是美國混合動力市場的領導者,並計劃大幅增加混合動力車型的數量和整體銷量。他表示:「去年,混合動力汽車占我們銷量的29%。今年以來,這一比例已升至37%。我們預計今年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將接近總銷量的45%。」
此外,豐田今年推出的下一代凱美瑞轎車將僅提供混合動力系統。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豐田已經成功縮小了混合動力汽車與同類內燃機汽車之間的價格差距。克里斯特指出,過去的價格差距高達6,000至7,000美元,而現在這一差距已經縮小到1,500至2,000美元。「消費者也看到了汽車的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