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急性心肌梗死在晚7時至次日凌晨2點發病者,占全天發病總人數的40%,其中,猝死於睡眠之中者達30%。睡眠時間長短及睡眠質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關係密切。
太累或致心臟性猝死
案例
近年來,年輕人猝死的消息引發眾多關注。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典鴻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臟性猝死占到了非事故性突發性死亡的80%。據了解,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SCD)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李典鴻教授認為,功課繁重、睡眠時間少、心理壓力大、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同時可能存在隱疾,種種因素疊加可能是最終導致心臟性猝死。
從諸多猝死事件來看,年輕人不在少數。這跟年輕人習慣熬夜加班,卻沒有警惕意識有關。有的為了提神,大量吸煙、飲酒、喝咖啡或濃茶,無形中更增加了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因素。
睡不夠跟睡不得法有關
當下年輕人競爭壓力大,睡眠時間不夠是普遍的問題。如何才能有充足的睡眠呢?網上流傳的「多相睡眠法」是否值得一試?
據悉,多相睡眠法源自於達文西,相傳達文西每4小時睡15-20分鐘,這樣一天下來只睡2小時左右,餘下大把的時間從事創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據傳包括愛因斯坦等不少科學家都採用這種睡眠方法。
對此,心理睡眠方面的專家介紹,多相睡眠法不值得提倡,睡眠有很多個體差異。有的人天生是短睡者,比如羅斯福,一天睡幾個小時就休息好了,但那是極少數的。有個別人是睡眠顛倒型的,還有人是睡眠時間推遲和提前的。「有的人就習慣12點睡覺,不是12點睡眠就很難維持一天,但這個比例特別低。」 大部分的睡眠習慣要遵循自然規律,太陽出來了起床,太陽落山了休息,這是最樸素的道理。「現在隨著電燈的發明,還有夜生活的豐富,白天節奏過快,造成人為睡眠時間的推遲,這些都是對人體最大的損害。」
專家認為, 跟要保證睡眠時間相比,更重要的是保證睡眠周期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般人的最高效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半-10點到早上5-6點之間,這就意味著大概七八個小時的睡眠。孩子要睡得更早起得更晚,而老人則需要睡晚些起更早。但晚上11點到早晨3-4點之間最好處於睡眠狀態。「睡眠時間的起始段和結束段特別重要,它甚至有時比睡得多久更重要。」
心臟健康與睡眠息息相關
睡眠質量和焦慮和抑鬱有著雙向關係
睡眠質量和焦慮、抑鬱有著雙向的關係,焦慮的情緒會影響睡眠,而失眠者大多有抑鬱的症狀。如前所言,抑鬱和焦慮是冠心病發作的風險因素之一。
睡眠質量差導致焦慮乃至抑鬱,間接導致冠心病的風險增高。其次,夜晚是一天當中發病率最高的時刻,心腦血管病尤其多見。國內數據顯示,急性心肌梗死在晚7時至次日凌晨2點發病者,占全天發病總人數的40%,其中,猝死於睡眠之中者達30%。這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以及不良的睡眠姿勢有關。
夜間睡眠心腦血管患者可能出現危險狀況
有的病人半夜或清晨起床時,突然發現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嘴歪眼斜等, 這是因為機體內各器官的代謝活動變慢,血液需要量減少,心率變慢,使體內的血液循環減慢,再加上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容易形成血栓,從而發生腦血栓或心肌梗死等。
平臥入眠後,回心血量會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誘發心絞痛發作。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引發急性肺水腫,多於夜間熟睡中因突發喘憋而驚醒坐起,經常睡不安穩。
最後, 部分睡眠中的夢境可以預示心臟疾病,這個觀點看起來比較神秘,但在近年來已經得到了證實。夢中被追逐,心中恐懼,叫不出,跑不動,驚醒後心有餘悸、出汗、心跳加快,可能是 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而夢中走路不穩,身體扭曲、肢體沉重,並伴隨窒息感,且會突然驚醒,可能是心絞痛的前兆。這是因為心臟不好會導致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大腦受到相關刺激,產生了對應的夢境。
心臟病患者睡覺時要頭高腳低
心病還需心藥醫,因為焦慮而難以入眠者,可以採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入睡。如果無法入睡,不要起床,應該一直躺在床上,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想「為什麼睡不著呢?」要反覆想「快睡了」「很快就能睡著」。這樣用不了多久,就會感到手腳沉重,昏昏欲睡。手腳感到沉重時,如果想著睡意覆蓋全身,馬上就能睡著。
睡眠的姿勢對於保護心臟也很有講究。冠心病患者本身的心臟功能不好,夜間又是冠心病的好發時間,更應該選擇好正確的睡姿。冠心病中重度心絞痛患者,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為減輕心臟負擔,應該選用頭高腳低位,將頭部和胸部墊高,也可以將腳放在床外垂下,這樣可以減輕流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心臟的負擔,對病情有益,如果病情非常嚴重,甚至需要採取端坐位睡姿。
TIPS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適當放鬆自己
人的睡眠分為生理睡眠和心理睡眠 兩個階段。生理睡眠就是指人每天的睡眠時間若有達到3.5個小時,就完全可以滿足人體的需要。而心理睡眠就是人的潛意識對睡眠的一種滿足感。所以臨睡前越放鬆越好,不要擔心自己今天可能還只是睡三四個小時,擔心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不要太計較睡眠的量
睡眠量的要求是因人而異的,而且不同年齡的人也不一樣,年齡愈小,睡眠量需要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會逐漸減少。一個人一天並非一定要睡上8個或7個小時,合理的睡眠量應以能解除疲勞,保持精神愉快,能很好地進行一天的工作與學習為標準。相反,如果對睡眠的量過分計較,常因少睡半小時而心神不定,對"睡個好覺"只能是有害無益。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晚餐不要吃得太飽,或空腹睡覺,這二種情況都會影響人的睡眠。臨睡前吃點奶製品或喝一杯牛奶有助於睡眠。睡前忌飲大量含酒精的飲料包括啤酒及其它酒類,它們雖然能促使人入睡,但會影響睡眠質量;當酒精的安神功效過去後,你就會立刻醒過來。此外,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飲料及巧克力,因對人的大腦神經能產生興奮作用,睡前最好不要飲用。
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製造良好的睡眠氛圍,讓自己有意識入睡。枕頭和床是保證睡眠的重要條件,為了預防白領失眠,最好選擇木板床,枕頭的高度要適合,科學的枕頭高度應為6―9厘米。另外,臥室里也不要擺放嘀嗒作響的鬧鐘,適合臥室放的是電子鐘。。
採用合理的睡姿
人最好的睡眠姿勢為側睡:仰睡或者趴著睡都是會讓自己的呼吸道不順暢,側睡時,鬆弛的肌肉會傾向一邊,不容易堵住呼吸道。
順應生物鐘
如果我們每天準時起床,定時去迎接每天早晨的陽光,那麼你的生物鐘就會準時運轉。研究表明,這是提高睡眠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生物鐘是不能輕易破壞的,千萬不要在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破壞了自己的生物鐘。
良方推薦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18克、甘草6克、知母12克、茯苓6克、川芎6克。
失眠,中醫稱之為不寐。酸棗仁湯是東漢張仲景創製的名方,是治療失眠的經典方劑,《金匱要略》記載:「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方由酸棗仁18克、甘草6克、知母12克、茯苓6克、川芎6克組成,具有清熱除煩、養血安神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虛熱擾神證,臨床可見失眠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舌紅、脈弦細等症。
指導專家:李典鴻 教授
主任中醫師
急診科主任
羊城好醫生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