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韓「穿小鞋」?中國車企豪擲50億「造船出海」

2024-01-20     汽車情報

原標題:被日韓「穿小鞋」?中國車企豪擲50億「造船出海」

當車企開始「跨界內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月17日,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安吉物流,委託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首艘滾裝船(遠洋汽車運輸船)「上汽安吉申誠號」啟動首航,該船的運能約3萬台/年,計劃「常駐」歐洲航線和澳新航線。而在未來三年內,該公司還計劃新增14艘滾裝船。

無獨有偶,1月15日比亞迪集團旗下的首艘滾裝船「EXPLORER 1號」,在深圳開啟首航、並計劃抵達荷蘭與德國。此前,比亞迪曾投資50億元,與山東某船廠訂購了8艘滾裝船,預計在2025年全部交付。

自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以來,積極謀求海外市場的自主車企,似乎卷向了一個新方向,那就是打造自己的「出海艦隊」。

為啥車企要花大價錢,去辦一件看上去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畢竟專業的物流公司有的是。答案很簡單——全球滾裝船運力嚴重不足。

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522萬輛,較2019年增長了近4倍。面對中國汽車出口近幾年的高速增長,國際船運行業顯然預計不足。

此前,全球最大的船運諮詢公司「克拉克森」曾在報告中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全球滾裝船約760艘,較2019年增長僅2%,全年運力約400萬輛。

換句話說,僅是面對中國地區的汽車出口訂單,全球滾裝船的現有運力就已經無法滿足了,更別提還需要承接日本、韓國這些傳統汽車出口大國的相關訂單了。

在供需嚴重錯配的情況下,國際滾裝船行業自然就出現了「一船難求」的窘境。

據船運諮詢公司克拉克森的報價顯示,從2020年8月到2023年11月底,一艘擁有6500個車位的滾裝船租金,已經從1萬美元/天的價格,飆升至11.5萬美元/天,漲幅逾10倍。

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因為滾裝船的租金上漲,一台車從中國出口至歐洲的船運成本,將上漲約1萬元人民幣——這對利潤空間本就不高的自主汽車品牌而言,將是極大的成本抬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客觀原因之外,中國汽車出口還面臨著日韓企業的排擠。

華經產業研究院有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滾裝船的運力構成中,日本船東占據41%的份額,韓國船東的占比為14%。中國船東的份額僅占2.6%,且多數用於內河運輸。

要知道,日韓船運公司與日韓車企,很可能同屬於一家財團控股。例如三井住友信託,旗下控股了3家日本船運公司,而豐田汽車也同樣隸屬於該財團。

二者本身就是利益共同體,日韓船運公司必然優先考慮本國車企的訂單。例如此前《上海汽車報》有報道稱,韓國某船運公司寧願空艙出港,也不願意開放給中國車企。

顯而易見,假如繼續依賴第三方船運公司,類似的「歧視性行為」只會更多。好在正如本文開篇所述,中國船舶製造業已經開始動作。

據船運諮詢公司「克拉克森」分析稱,2023年全球造船廠共接到80艘滾裝船的新增訂單,總容量約6.7萬個標準車位,其中90%的新增訂單來自中國。

若以現有規模來估算——本批中國船東的新增運力,將達到國際滾裝船總運力的37%,隨著這批滾裝船在未來交付,中國車企的船運難題將得到緩解。

結語:除了建造滾裝船以外,中國車企還在換著法兒「出海」。例如貨櫃物流、本地化生產、成立合資公司等等,這些都是它們正在嘗試的路徑。

為何世界汽車市場離不開中國汽車?歸根結底,中國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其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已經初步形成,面對越來越便宜實惠的中國汽車,有誰能拒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f96d8ae6a7f1817d74be4d0d1c6b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