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3火速上馬,11月銷量破新高:合資電車為什麼越來越能打了?

2023-12-11     汽車扒一扒

7月份以來,ID.3銷量節節高。

連續多個月銷量破萬,讓ID.3成為合資陣營中EV路線最成功的產品,調整到12萬級市場的ID.3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都非常能打。

對於用戶來說,選擇ID.3既是選擇一個老牌品牌,也是選擇一台優秀的產品,真正做到了品牌、產品的雙向選擇。

數據方面,ID.3已經成為12-15萬級純電市場的TOP4車型,排在ID.3之前的車型有元PLUS、海豚、AION Y,ID.3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秦PLUS EV和AION S系列。

作為ID.3車主,對這台車已經有了接近一萬公里的用車體驗,其擁有很強的基本競爭力。

12萬預算買電動化產品,更看重的還是作為整車最基本的操控價值和續航能力,這兩點,ID.3做的都不差。

誕生於MEB平台的ID.3是這個價位中唯一能夠買到的後驅車型,後驅的優勢很足,除了操控更好之外,還有轉彎半徑小、靈活性更高的問題。

MEB平台其實最擅長生產小尺寸車型,ID.3能夠最大程度上放大其操控亮點,的確在元PLUS、海豚以及AION Y面前,ID.3的駕駛樂趣更足。

除此之外,其續航450km也是這個級別中最好的表現。

ID.3和其它車型最大的不同,是續航顯示方式是WLTC標註策略,根據上一個用車周期、電耗估算出下一個階段的續航能力,電量算法更精準。

所以虛標續航這件事兒在ID.3上基本上不存在,反而會因此來提升ID.3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另外,ID.3的空間表現、設計理念以及舒適度表現都較為出色,從12萬級產品角度來看,ID.3打動了很多用戶群體,就是因為基本產品力非常紮實。

從設計、定位角度來看,立足全球市場研發而來的ID.3其實定價非常高,歐洲市場4萬-5萬歐元的定價說明大眾注入了更多的心血。

但在國內ID.3的定價其實不足兩萬歐元,一方面是國內的電動化競爭的確更加殘酷,為了生存調整價格,另一方面也說明ID.3其實在同價位對手面前產品力的確突出。

所以才會有更多用戶選擇,目前ID.3的訂單依然比較多,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產能受限,畢竟作為上汽大眾首台銷量輕鬆破萬的車型,完善供應策略和生產體系非常重要,這能夠為未來的ID系列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如今的電動化市場中降價已經成為了常態,誰能夠真正的用銷量來證明自己才最關鍵,ID.3單款車型銷量做到1.2萬,已經超過了很多中國品牌。

說明一件事兒,大眾的品牌推動力在國內依然有很強的挖掘空間,2024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群雄爭鬥的時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baf5f9a5fa64635ad03d24aef0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