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是如何形成的?雲的成分和形成

2022-09-30     夜雨風

原標題:雲是如何形成的?雲的成分和形成

第一步:將水蒸氣變成液態水

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但第一種成分——水——始終以水蒸氣(一種氣體)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中。但是為了形成雲,我們需要把水蒸氣從氣態變成液態。

當一團空氣從地表上升到大氣中時,雲就開始形成了。(空氣的作用有多種方式,包括被抬升到山坡上,抬升到天氣鋒面上,以及被聚集的氣團推到一起。)當包裹上升時,它經過越來越低的壓力層(因為壓力隨高度而降低)。回想一下,空氣傾向於從高壓區移動到低壓區,所以當包裹移動到低壓區時,裡面的空氣向外推,導致它膨脹。這種膨脹需要熱能,所以空氣塊會稍微冷卻一點。空氣團向上移動得越遠,它就越冷。冷空氣不能像暖空氣那樣容納那麼多的水蒸氣,所以當它的溫度冷卻到露點溫度時,包裹內部的水蒸氣變得飽和(它的相對濕度等於100%),凝結成液態水滴。

但水分子本身太小,無法結合在一起形成雲滴。它們需要一個更大更平坦的表面來收集。

2 .給水一些可以坐的東西(原子核)

要使水滴形成雲滴,它們必須有某種東西——某種表面——可以凝結。這些「東西」是被稱為氣溶膠或凝結核的微小粒子。

就像細胞核在生物學上是細胞的核心或中心一樣,雲核是雲滴的中心,它們也因此得名。(沒錯,每朵雲的中心都有一點灰塵、灰塵或鹽!)

雲核是固體顆粒,如灰塵、花粉、灰塵、煙霧(來自森林火災、汽車尾氣、火山和燃煤爐等)和海鹽(來自海浪),它們懸浮在空氣中,這要感謝大自然母親和我們人類。大氣中的其他粒子,包括細菌,也可以扮演凝結核的角色。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污染物,但它們在雲的生長中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它們吸濕——它們吸引水分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2ceddaa34626eec8e8f4ce7aee50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