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盾光電:驚現資本玩家袁永剛;芯海科技:最大客戶是「老賴」

2020-07-13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藍盾光電:驚現資本玩家袁永剛;芯海科技:最大客戶是「老賴」

來源 | 價值線綜合

編輯 | 文刀

本周(7月13日~7月19日)將有24家擬IPO企業上會,最多的一天(16日)有8家擬IPO企業上會!工作日每天都有擬IPO企業上會。

1、證監會發審委2020年7月16日召開2020年第105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核4家擬主板、中小板IPO企業;

2、創業板上市委舉行4次,分別為13日、15日、16日、17日共審核14家擬IPO企業;

3、科創板上市委本周3次會議,分別是14日、15日、17日共審核6家擬IPO企業;

在本周24家擬IPO上會企業中,價值線研究院發現其中4家企業既有許多看點、也有諸多問題:

1、藍盾光電:實控人驚現資本玩家袁永剛;曾3次行賄環保官員;上市申請前夕,重要股東莫名低價清倉。

2、安克創新:深陷3起境外專利官司;核心技術人員「大換血」!

3、芯海科技:實控人盧國建為獲政府補助曾行賄地方官員;第一大客戶竟然是「老賴」。

4、天元集團:實控人周孝偉曾任對手董事長;韻達、德邦既是天元股東又是大客戶。

本周14家創業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本周6家科創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本周4家主板、中小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藍盾光電

實控人驚現資本玩家袁永剛

曾3次行賄環保官員

上市申請前夕,重要股東莫名低價清倉

註冊地:安徽省銅陵市

主承銷商:華龍證券

擬上市地:創業板

主營業務:

藍盾光電的主營業務是高端分析測量儀器製造、軟體開發、系統集成及工程、 運維服務、數據服務和軍工雷達部件的生產。產品和服務主要應用於環境監 測、交通管理、氣象觀測和軍工雷達等領域。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實控人驚現資本玩家袁永剛:近4億控制20億資產,涉獵10多家A股公司

1、10億套現東山精密再推藍盾光電IPO抽血

據《長江商報》報道,手握A股公司東山精密控制權的袁永剛再謀資本運作,試圖將其控制的安徽藍盾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盾光電)推入資本市場,藍盾光電7月15日擬創業板IPO上會,擬募資4.74億元。

資本玩家袁永剛去年底又有了大動作。

2019年11月初,A股公司安德利(603031.SH)發布易主公告,袁永剛將通過合肥榮新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合肥榮新)出資3.85億元獲取安德利控制權,袁永剛及其妻子王文娟將取代陳學高成為其實控人。

截至目前,安德利總資產、總市值在20億元左右。以不到4億元控制20億元資產,袁永剛高超嫻熟的資本運作手法顯露無遺。

1979年出生的袁永剛雖然只有40歲,卻已縱橫資本市場多年,手握數百億資產。

梳理髮現,除了控制A公司東山精密(002384.SZ)外,袁永剛為創業板公司元力股份(300174.SZ)第二大股東,還持股新三板公司帝瀚環保。此前,他還相繼涉足過匯源通信、大港股份、新寧物流、華錦股份等10多家A股公司。

備受矚目的是,2019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轉暖及改革深入推進,袁永剛動作頻頻。

除了投資收購安德利外,袁永剛頻頻向市場抽血。2019年以來,東山精密股價大幅上揚,袁永剛趁機高位減持套現,目前已套現約10億元。

與之相對的是,袁永剛回報給投資者的十分有限。作為袁氏家族產業根基,上市以來,東山精密股權融資56億元,而派現僅2.2億元。

2、曾以自己名義涉獵10多家A股公司

不同於野蠻人彪悍的資本運作風格,袁永剛的手法相對溫和。不過,在收割之時,袁永剛果斷而瘋狂。

資本市場的野蠻人大多以野蠻舉牌、奪取公司控股權為目的,往往遭到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抵制,野蠻人因此而聞名資本市場。與之相比,或許是缺少兇猛舉牌,貴為資本玩家,袁永剛一度並不知名。

記者發現,近年來,袁永剛以自己名義涉獵過10多家A股公司,如匯源通信、元力股份、大港股份、新寧物流、聯創光電、華錦股份、國發股份、華聞集團、易聯眾、ST創興等,入股時間多在2012年之後,2015年之後更為密集。

不過,近年來,袁永剛的運作風向似乎變了,不再熱衷於持股,而是控股。截至目前,袁永剛持股的A股僅剩下東山精密、元力股份,為東山精密實控人、元力股份二股東。不過,他實際控制的藍盾光電、持股帝瀚環保等有望闖入A股市場。

東山精密成立於1980年,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截至2019年9月底,其總資產329.08億元,堪稱是袁氏家族根基(袁永剛與其兄袁永峰、父親袁富根共同控制)。從袁永剛大肆減持套現東山精密,其收割風格可見一斑。

2019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轉暖,東山精密股價大幅上漲,袁永剛家族大舉減持套現。據粗略統計,年初以來,僅袁永剛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累計套現6.56億元,這些減持計劃是不間斷進行。此外,袁氏家族還協議轉讓5%股權,其中袁永剛通過協議轉讓套現3.24億元。至此,袁永剛已套現9.8億元。

安德利經營業績不佳,藉助併購而實現凈利高速增長的東山精密或是暫時繁榮,藍盾光電依賴補貼。被市場稱為資本玩家的袁永剛,將如何面對?是玩財技還是真心實意做實業?

關注點二:為賣環保監測儀器,曾3次行賄官員!

據《中國資本觀察》報道,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的環保系統中,屢屢被曝光「行賄帳本」,環保官員在購買環保監測儀器時收受企業賄賂。在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藍盾光電在向安徽省銅陵市、貴州省盤州市銷售環保監測設備時,都有向當地環保局官員行賄的事件。

2014年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山區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顯示,原安徽省銅陵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施某在其任銅陵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時,曾先後四次分別收受時任藍盾光電環境儀器廠廠長的黃某、時任藍盾光電子環境儀器廠副廠長的成某的賄賂共計3.5萬元。

同時,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山區人民法院另一份判決書顯示,上述黃某、成某等還向原安徽省銅陵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郭某行賄,送出現金及購物卡共計2.3萬元。

另外,貴州省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一份判決書顯示,原盤州市環保局環境監測站站長吳風雲,在擔任盤州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站長期間,利用其負責採購環境監測設備的職務之便,在藍盾電子向盤州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站銷售設備的過程中,先後分兩次共計收受該公司貴州片區業務員楊某賄賂的現金人民幣8.5萬元。

上述三起行賄案件中,都是藍盾光電在向當地環保局銷售環保監測儀器時發生的。

梳理相關資料時發現,近年來環保系統職務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態勢,環評審批、執法督查、固廢管理、環境監測、專項資金申報審批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案件易發多發。

安徽藍盾此次衝擊IPO,投資者不得不擔心其潛在的法律風險是否再成為阻礙公司上市的障礙。

關注點三:上市申請前夕,重要股東為何莫名低價清倉?

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公開的信息顯示,2018年9月17日,藍盾光電已經輔導報備。根據藍盾光電公開信息,公司在2017年就開始籌劃推動上市事宜。

可令人不解的是,2018年10月8日,持股5.06%的藍盾光電重要股東吳群將其所持350萬股股份轉讓給隆華匯投資,轉讓總價1909.37萬元,每股相當於5.46元/股。

不可否認,在A股市場,上市就是一場資本盛宴。2019年4月,公司遞交了A股上市申請,僅過5個月就進行了預披露更新。作為藍盾光電重要股東,不可能不知曉公司推進上市事宜及其進展 ,在遞交上市申請前夕突然清倉撤退,著實讓人不解。

吳群為何要轉讓股權?藍盾光電「惜墨如金」,未做任何解釋。

不過,受讓方隆華匯投資是一家私募基金,其實際控制人之一曹蘊與藍盾光電實控人袁永剛關係不一般。金通安益投資、金通智匯投資、隆華匯股權投資均為袁永剛控制企業,而曹蘊分別擔任前述三家公司董事長、董事、公司副總經理、合規風控負責人。

那麼,吳群轉讓股權是被迫還是自願?是否存在糾紛?至今仍是個謎。

曾為藍盾光電控股股東的新盾投資於去年7月完成清算解散。去年4月,其股東黃艷、李娜、趙琳、曾年生將各自間接持有的藍盾光電股份進行了轉讓,但定價存在差異,曾年生的轉讓價格為1.05元/註冊資本,而其他三人均為1.16元/註冊資本。

為何會存在差異,藍盾光電也未做說明。

安克創新

深陷3起境外專利官司

核心技術人員「大換血」

註冊地:湖南省長沙市

主承銷商:中金公司

擬上市地:創業板

主營業務:

安克創新主要從事自有品牌的移動設備周邊產品、智能硬體產品等消費電子產品的自主 研發、設計和銷售,是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知名品牌商,產品主要包括充電類、無線音頻 類、智能創新類三大系列。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深陷3起境外專利官司

安克創新成立以來,一直都對研發相當重視,成為安克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體現在財務報表上就是研發費用的不斷增長。

即便如此重視技術研發,安克創新仍然有諸多專利訴訟。招股書資料顯示,安克創新目前在美國面臨著3起專利訴訟,

2019年4月,Sovereign公司以相關產品(T1013球泡燈)侵犯其擁有的專利號為6577073及7204607的2項專利權為由,對公司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公司侵犯其專利權、賠償損失及律師費。

5月,Technical LED公司因上述同款產品侵犯其擁有的專利號為RE41685專利權為由,對公司提起訴訟。

9月,Enchanted IP LLC公司因相關產品(Anker’s PowerCore + product)侵犯其擁有的專利號為6194871的專利為由向公司提起訴訟。

公司在招股書中披露,前面兩起訴訟正在和解談判中,第三起案件正在送達程序中。

以T1013球泡燈產品為例,這一產品同時遭到Technical LED和Sovereign Peak Ventures兩家公司的起訴,兩家公司聲稱安克創新的產品侵犯了他們的3項專利技術,要求請求判令安克創新及前述註銷子公司侵犯其專利權、賠償其相關損失並支付其合理的律師費、費用等。

除了海外,企查查顯示安克創新在國內也有36起法律訴訟,主要集中在「侵害實用新型專用權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專利權權屬糾紛」等。

除此之外,公司產品引發的各種奇葩訴訟也不少:2018年底,因公司移動電源實際輸出容量僅為標識容量的一半,兩名美國居民認為公司虛假廣告、不正當競爭以及違反產品保證條款,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訴訟有可能被認定為集體訴訟。另外,因認為公司的USB數據線及轉接口問題導致住宅著火,公司被美國一家保險公司起訴,索賠28.74萬美元。目前這兩起案件也在審理中。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作為主營跨境電商業務的公司,研發十分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研發可以有效地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業效率。雖然安克創新未來的發展趨勢值得期待,但還得注意防範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等方面的潛在風險。」

關注點二:核心技術人員「大換血」

在2016年提交給新三板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安克創新有五位核心技術人員,這五位核心技術人員是高韜、唐勇、吳荻、白雪峰、王群。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介紹》,截止《公開轉讓說明書介紹》發布時刻,高韜擔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唐勇於2015 年 3 月起擔任公司高級研發總監,吳荻2015 年 10 月起擔任公司高級品質總監,白雪峰2014 年 9 月起擔任公司工業設計總監,王群於2015 年 5 月起歷任公司電商團隊(OST)總監、ERP 總監。

然而,據2019年9月26日安克創新提交給科創板的招股書,在介紹研發人員時,提到公司的其他核心人員為高偉成、江甫和高岩。其中高偉成2016 年 12 月至今,任公司流程與 IT 部高級總監;高岩2017 年 2 月至今,任公司耳機事業群總經理;江甫2016 年 9 月至今,任公司研發總監。

在2016年提交給新三板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介紹》中的五位核心技術人員,除高韜仍擔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外,2019年提交給科創板的招股書均未顯示其他四位核心技術人員的現任職務信息。

芯海科技

實控人盧國建為獲政府補助

曾行賄地方官員

第一大客戶竟然是「老賴」

註冊地:廣東省深圳市

主承銷商:中信證券

擬上市地:科創板

主營業務: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於一體的全信號鏈晶片設計企業,專注於高精 度 ADC、高性能 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採用 Fabless 經營模式,其晶片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健康、壓力觸控、智慧家居感知、工業測量、通 用微控制器等領域。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實控人盧國建為獲政府補助曾行賄地方官員

在華為工作七年後,2003年8月,盧國建選擇辭職創業。同年9月,芯海科技成立。

2015年11月至今,盧國建一直擔任芯海科技的董事長、總經理,在芯海科技處於絕對控股的地位。截至招股書籤署日,盧國建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持有公司59.4%股份,為芯海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2017-2019年,芯海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64億元、2.19億元、2.58億元;歸母凈利潤0.21億元、0.21億元、0.43億元。政府補助在公司利潤中占據了不小的比例。

據招股書,報告期各期確認的政府補助收益分別為1314.45萬元、1563.51萬元、1316.21萬元。其中,計入公司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680.73萬元、680.27萬元、605.09萬元,分別占當期凈利潤的33.18%、32.73%、14.13%。

值得注意的是,為獲取政府補助,芯海科技董事長盧國建曾涉嫌行賄。

據裁判文書網2017年8月披露的陳劍山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2004年,通過朋友介紹,盧國建結識了原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規劃發展處處長陳劍山。

在一次行業聚會中,盧國建提出想在ADC晶片技術方面申報項目扶持基金,並希望取得陳劍山的支持。在陳劍山的幫助下,芯海科技「高速模數轉換(ADC)晶片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於2013年7月順利審批通過,獲得400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

為感謝陳劍山的幫忙與關照,2014年春節前,盧國建主動邀約陳劍山吃飯,並於飯後送給陳劍山5萬元現金。

對於上述情況,上交所曾在反饋意見中要求芯海科技說明盧國建是否存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公司是否存在受到重大行政處罰的風險。

芯海科技回復稱,盧國建在本案中作為證人,曾於2016年4月出具證人證言。該案件判決已生效、執行完畢並結案,公司及實際控制人盧國建均不存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不存在受到重大行政處罰的風險。

除了曾涉及行賄,盧國建在歷史出資層面也存在瑕疵。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3年11月,盧國建、股東萬巍和王金鎖以非專利技術「應用於精密測量和健康電子的高精度SOC晶片技術」作價出資1100萬元、以非專利技術「面向醫療電子的高精度SOC晶片技術」作價出資900萬元。

該次增資存在涉嫌股東以個人名義使用職務發明出資的瑕疵,公司已於2015 年1月將作價2000萬元的無形資產全部減資處理。

彼時,芯海科技表示,上述法律瑕疵事宜仍可能存在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追訴處罰的風險。然而,對於上述出資存瑕疵的情形,芯海科技並未在招股書中予以披露。

關注點二:第一大客戶竟然是「老賴」

據招股書顯示,上海曜迅是芯海科技2017年度經銷第一大客戶、2018年度經銷第二大客戶,各年銷售金額分別為3938.24萬元、3052.37萬元,對應營收占比達到24.02%、13.92%。

而廣東一二三為芯海科技2017年度直銷第一大客戶、2018年度直銷第三大客戶,各年銷售收入為1548.23萬元、467.29萬元,對應營收占比為9.44%和2.13%。

據介紹,芯海科技與上海斐訊於2017年初開始體脂秤的研發,並約定由上海?迅作為斐訊的供應商向芯海科技採購相關晶片。

2017年6月因上海斐訊向廣東新域採購後廣東新域產能不足,故在廣東一二三擴大產能,廣東一二三直接向芯海科技採購智慧健康晶片,並由廣東新域提供擔保。

2018年,由於受上海斐訊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貨款的異常情況影響,上海曜迅經營狀況出現困難,自2018年7月起一直未能支付芯海科技相關貨款。

由於上海斐訊出現經營困難,導致廣東一二三出現回款困難,芯海科技停止向廣東一二三出貨,並於2019年6月將其所欠芯海科技貨款 585.24 萬元債務轉移至廣東新域。

對此,芯海科技在問詢回復公告中披露,上述兩家直銷客戶和經銷商發生還款困難主要是因上海斐訊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貨款的異常情況導致。

目前,芯海科技針對廣東一二三的欠款已轉移至廣東新域,共計585.24 萬元債務將於今年分24期支付完畢,截至目前芯海科技已累計收到125萬元。

而對於上海曜迅的欠款,芯海科技則判斷其應收帳款回收的可能性較小,並對2018年上海曜迅所欠貨款全額計提壞帳準備2031.15萬元,相對於公司利潤水平壞帳準備金額並不小。

此外,除以上事件受關注外,上交所還主要關注公司關於股權結構、董監高管、業務、核心技術、公司治理與獨立性、財務會計、其他事項等六大事項。

涉及關於董監高變動、最近一年新增股東、員工持股平台、對賭協議、商業賄賂、主要業務產品等共計28個問題。而2019年起,上海曜迅和廣東一二三即從芯海科技前五大客戶中已徹底「消失」。

天元集團

實控人周孝偉曾任對手董事長

韻達、德邦既是天元股東又是大客戶

註冊地:廣東省東莞市

主承銷商:國泰君安證券

擬上市地:中小板

主營業務:

天元集團是國內領先的快遞電商包裝印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快遞電商 包裝印刷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實控人曾任對手董事長

天元集團的實控人、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周孝偉,其曾於2002年9月至2010年6月就職於廣州九恆條碼有限公司,歷任董事、總經理、董事長。直到2010年8月加盟天元印刷有限公司。

目前,周孝偉持股天元集團44.15%,其妻子羅素玲持股9.46%,同時任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而羅素玲的弟弟羅耀東也持有天元集團5.66%的股份,同時任該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事實上,不止這三人,羅耀東妻子鄒芳、羅素玲的姐姐羅素華同樣直接或者間接持有天元集團股份。

股東直接存在親屬關係的還有何祖兵與李晶慧、朱顯與陳小花、鄧凱與白娟、許長城與呂映妮、周中偉與唐梅娟,可以看出「家族關係」在天元集團體現的淋漓盡致。

除以上人員外,天元集團的「明星股東」還包括鐘鼎創投(第四大股東)、德邦投資(第七大股東)、陳美香(自然人股東排名第七)。其中,陳美香為韻達貨運實際控制人聶騰雲的母親。

而這也是部分資本人士對詬病天元集團的地方。此前天元集團也曾衝刺IPO,但在2018年1月過會時IPO申請遭遇否決,發行審核委員會要求天元集團說明,陳美香及德邦投資增資入股後,向韻達貨運及德邦物流銷售產品的綜合毛利率持續下降等問題的原因,以及銷售價格的定價政策及其公允性。

關注點二:韻達、德邦既是天元股東又是大客戶

由於多家公司與天元集團的關係既是客戶又是股東,其中是否存在不公允的交易成為發審委重點關注的問題。

招股書數據顯示,蘇州鐘鼎四號創業投資中心和德邦投資分別是天元集團的第四大和第六大股東,分別持股4.9%和2.45%。

其中,蘇州鐘鼎四號創業投資中心同時為深圳市順豐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參股的公司。而德邦投資同時是天元集團重要客戶德邦物流的全資子公司。

另外,天元集團的第二大客戶韻達貨運實際控制人的母親陳美香也於2015~2016年間認購了天元集團增資發行的股份,持股比例為1.02%。

客戶作為股東陸續出資持股之後,天元集團同一標準的產品對不同客戶銷售單價差異較大的現象引起發審委的關注。

發審委要求天元集團說明,上述增資入股後向韻達貨運及德邦物流銷售產品的綜合毛利率持續下降,且2017年1-9月顯著低於同期向全部客戶銷售綜合毛利率的原因;向韻達貨運及德邦物流銷售價格的定價政策及公允性,陳美香及德邦投資增資入股時是否存在與業務合作相關的協議;以及2016年、2017年1-9月,同一標準的標籤產品向韻達貨運與百世物流銷售單價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韻達、德邦兩大客戶既是天元股東,又是客戶,在當前客戶高度集中情況下,天元尤其需要規範交易,保持面向股東客戶德邦、韻達及非股東客戶的價格公允性。

此外,從主要客戶看,天元集團對快遞公司的依賴程度較為明顯。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順豐控股、韻達快遞、EMS和百世快遞等)在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70.35%、61.83%、54.48%和52.68%,其中公司對第一大客戶順豐控股的銷售收入報告期內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8.37%、30.61%、27.48%和22.3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W7WR3MBiuFnsJQV2C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