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瞬間可以在手機相冊里,也可以在藝術館的牆上

2023-12-15   Lens

原標題:那些瞬間可以在手機相冊里,也可以在藝術館的牆上

當小女孩站在公園的鞦韆上盪到最高處,海邊船上的孩子們正爭先恐後地從高高的甲板上一躍而下;平潭島上的海水在黑夜中散發著幽幽的藍光,一下下拍打著人們的腳背;而在晉江的一個小村子裡,戲劇後台一位描眉的演員無意中被凝固成了一幅穿越時空的夢幻肖像。

《讓我飛吧》拍攝者:Jiehan Herry Saputro

這些或日常或特殊的畫面全部來自今年vivo影像加作品展,也是今年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它們全部出自小小的手機鏡頭之下,同時,很多作品就出自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之手,有的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有的是還在讀書的醫學生,有的是技術工人……

此刻,他們的作品正與國內外藝術家們的作品一起,呈現在本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上。直到明年1月21日,都將在廈門集美藝術中心展出。

《友誼》拍攝者:Kyaw Kyaw Winn

作為最具聲譽的攝影盛事之一,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每年都會將全球頂尖藝術家的攝影作品呈現給觀眾,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人士。

本屆攝影季中所包含的主題依舊豐富多樣:從關於環境、女性、人工智慧等社會話題,到對於自我和家鄉的重新思考,甚至是對於外星文明的遐想等等。而vivo影像加作品展因為有著更多普通人的參與,而成為了攝影季中最為貼近大眾的展覽,也使攝影季多了一絲親切感。

《畫》拍攝者:孫旭暉

在vivo影像加作品展的現場,仿佛置身於一場充滿生命力的影像接力現場,在瀏覽眾多凝聚著珍貴瞬間的作品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將正在發生的當下通過手機記錄下來,完成了這場影像美學的再記錄。

畢竟,在這個人人都開始自我表達、主動記錄的年代裡,人人都是創作者。

向女兒學習

活在當下

像很多新手父母一樣,生活在廣州的曾淑琴在女兒出生後開始拍攝她的一舉一動。從最開始簡單的大頭照,到後來慢慢轉向拍攝女兒成長中那些細碎而生動的場景。

《不受控的女兒》拍攝者:曾淑琴

活潑好動的女兒總是做出一些在其他家長看來很頭痛的事情,比如跑去玩馬桶里的水、爬進洗衣機里躲貓貓、用腳踩了印泥在地板上亂跑、順著家裡的窗簾爬上爬下……而每當這時候,曾淑琴不會在第一時間上前阻止呵斥,反而是迅速拿起手機按下快門,「留下證據」。也許正是因為小時候的曾淑琴在農村以一種接近「野生」的狀態長大,所以當自己成為媽媽後,也選擇了在保證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儘量放手,任女兒隨心所欲地探索這個世界。

《不受控的女兒》拍攝者:曾淑琴

在拍攝女兒的過程中,曾淑琴既是媽媽,同時也是攝影師、是個旁觀者。攝影使她更加善於觀察和反思生活中的那些不起眼的細節,並開始懂得向女兒學習。比如當她看到女兒把她自己認真搭了好久的積木毫不猶豫地推倒時,「感覺一下子就被教育了」。女兒只是享受著搭積木的過程,從不在乎結果是否可惜,也不受他人看法的限制,自己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原來小孩子們比大人更懂得活在當下,更懂得遵從自己的本心,更像是個哲學家。

《不受控的女兒》拍攝者:曾淑琴

而一些更為深遠的改變也在悄然發生著。通過對女兒的觀察和鏡頭下的記錄,她開始在自己身上反思,重新審視與家人之間的聯繫,以及對遠方家人和故鄉的關注。這樣的體驗讓她在心靈上得到了一種撫慰與療愈。

在我們的聊天中,曾淑琴多次用到了「珍貴」,她覺得能夠自由自在地拍攝女兒很珍貴,覺得這種如實記錄的方式很珍貴,覺得在女兒身上學到的東西很珍貴。也許最為珍貴的,是她能夠意識到自己正擁有著這些珍貴。幸好,身邊的手機將這些稍縱即逝的瞬間凝固成了永恆的珍貴。

停下來

喘一口氣

余潤皓是一位剛剛進入職場的斜槓青年,工作之餘喜歡在社交媒體發布自己的攝影作品,在圈內人稱大余。畢業兩年的他,在深圳從事著一份996的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只有在周末才有時間通過攝影來緩解日常工作的辛勞。

大余從大二開始愛上攝影,按他自己的話說,「拍照有一種停下來的感覺」。停下焦慮,停下辛勞,只專注在當下的一刻。在攝影過程中,他可以完全自由地掌控自己的創作,這給了他不同於學習和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網友的認可,也成為了他繼續創作的動力。

大余經常使用手機創作,相比相機,手機給了他更多的自由度,免去了更換鏡頭的麻煩,能讓他更加沉浸在創作中,不會錯過每一個值得記錄的瞬間。

《向陽之趣》拍攝者:余潤皓

展出的這張照片拍攝於一個公園的噴水池前,大余回憶說。那是一個夏日黃昏,當他路過這片噴水池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在那裡嬉戲奔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那種天真和活力一下子打動了他,讓他想起曾經的自己也擁有著同樣無憂無慮的時光。此時夕陽從對面照過來,把一切染成了金黃,孩子們的輪廓變成了剪影,而那剪影下的臉,仿佛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他。

大余說他拍下這張照片之後,就那麼安靜地站在那裡看了很久。也許那時候,他的鏡頭裡不僅記錄著別人的燦爛童年,也在懷念著自己心中那個已經長大了的小孩。

發現日常中的

非日常

留學歸來的果麗如今是一名時尚攝影師,在工作中經常需要與不同的拍攝對象和客戶溝通,專業又利落,在業內和專業領域都獲得了不少肯定。但在採訪的後面,果麗告訴我們說,其實她以前是個挺沒有自信的人,也不太會和人打交道,但是因為攝影,她比以前自信了很多。作品受到肯定,從而更加篤定地創作,果麗和她的攝影作品,彼此相互成就。

在工作之餘,果麗仍舊沒有停止拍攝。不過不同於工作中使用的沉重的中畫幅相機,在日常生活中,果麗更喜歡使用小巧輕便的攝影設備,而手機因其便攜和快捷的特點更是拍攝人文題材的不二之選。

《集體運動形態》拍攝者:果麗

展出作品《集體運動形態》是果麗在商場逛街的時候拍到的,冰場中人們流暢滑行的畫面吸引了她的目光。行雲流水般的動態,以及色彩的強烈對比,果麗以她專業的眼光捕捉到了這些抽象的美感,立刻舉起手機拍下了眼前的畫面。影像在手機長曝光的拍攝下相互疊加,最終所呈現出的畫面中,靜止的教練與小孩其實是超出預料的驚喜。而動與靜的對比,使得畫面更為生動更有張力,也增加了作品的層次感和視覺衝擊力。

再加一張

也許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手機相冊里的照片,有一天會陳列在藝術館的展廳里。那些有意或無意中打動了他們的瞬間,有一天也會被幾萬雙眼睛一起感受。是vivo影像加作品展,將我們身邊這些平凡而真摯的故事推向更加專業、更高規格的舞台,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看見並共同感受照片中的情感。

《劇團里的童年》拍攝者:盧文瓊

在展廳中,環繞著大賽獲獎作品所展示的,是來自Alex Webb、肖全等全球攝影大師們的作品,這些作品同樣使用vivo手機拍攝。那些橫亘在專業與非專業攝影師之間的技術門檻,正在由於vivo不斷成熟的移動影像技術而一點點消解,普通人也可以拍出媲美專業的照片。秉持著「人人都是創作者」的理念, vivo和集美·阿爾勒一起為每個人提供了最專業的舞台,讓所有創作者都有被看見的機會。

在展覽現場,除了優秀攝影作品的展示,還有一個特殊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觀眾可以親自拿起vivo手機,以創作者的身份自由定格屬於自己的獨特瞬間,最後呈現在懸掛裝置中,隨時為這展出的珍貴記錄再加一張。

同樣可以「再加一張」的,或許還有你日常生活中的溢彩瞬間。現在,2024 vivo影像加攝影大賽徵稿已全面啟動,誠邀全球的創作者參與投稿。在這個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再加一張」可能是我們為數不多的能夠把握在手裡的「確定」,保持對當下正在變化的生活的感知與敏感,用手裡的鏡頭留下那些轉瞬即逝的珍貴瞬間,記錄下每一刻蓬勃生命力的流轉,為影像創作書寫更多可能。「享受創作,擁抱生活,隨時隨地,再加一張。」

當我們按下快門的瞬間,不管眼前是偉大還是平凡,至少都希望自己可以永遠記住這一刻。而這些照片,正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佐證。

作者:趙潔心 監製:Alg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