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航母是國之重器。目前,軍事力量還是體現在海陸空三個方面。航母無疑就是制霸海域的一大利器。但是,完全獨立製造一艘航母是非常困難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我們要在材料學、結構學、動力學等等多個方面都有特別高的技術要求。
到目前為止,能真正獨立製造航母的國家也就那麼幾個而已。航母有著強力的戰略威懾作用,也有相對最大的遠洋巡航能力。它能夠最大化的拓展一方的戰略空間,以保證獲取到更多的戰略利益,所以對航母的建造與擁有是非常迫切的。這樣的局面在冷戰時期,就已經展開了。
一開始,前蘇聯都是發展核潛艇和一些輕量級別的艦艇之類。當時美國人建造了自己的巨大航母。面對這個海上巨獸的威脅,蘇聯人自然不甘落後。於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開始改變發展方向,致力於研究萬噸級別的航空母艦。但是,由於工期很短,經驗又不足,他們趕製出來的航母自然出了問題。完成後進入測試階段的莫斯科號在短短一個禮拜,這艘造價極大母艦,就出現了包含五條巨大猙獰的總共300餘條裂縫,數百噸的海水瘋狂的灌進去。導致這艘看起來威武不凡的鋼鐵城堡整體傾斜15度之多。
這尷尬的一幕,還是讓蘇聯長了一個深刻的教訓。他們意識到了技術上的不足與心態上的盲目。在之後,他們的母艦建造終於完全走上了正軌。雖然此次損失巨大,但至少有利之處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