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金魚是一項緩慢的工作,也是一項精細的工作。要問最怕什麼?那就是突發奇想和心血來潮。
一般來說,養魚的心理中有幾個「嫌」,嫌魚長得太慢,嫌魚缸里的魚少,閒魚不夠漂亮,嫌魚缸水不好。於是開始焦慮,開始突發奇想,心血來潮。
親身說法吧,因為心血來潮送過不少魚命。畢竟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嫌魚長得慢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見到蘭壽,非常喜歡。但是大的買不起,看到有小苗就很興奮,因為便宜,心裡想著養大了這樣更好。所以帶了一群回家。養了三天後,就在心裡想,怎麼看不出長了呢?然後又出現了另一個想法,如何快速成長。開始走「捷徑」,增加喂食量,喂活食!
於是整來一塊錢的水蚤(一元就能買到很多)。先放點進去,一眨眼就吃完了。心裡特快樂,就再多放一點,又吃沒了。在這裡我還知道不能一直喂食,會出事的。但到了晚上,「不能再喂」的想法就沒了,看著小小的小壽仔。加大喂食的想法越來越占上風。喂!一塊錢的水蚤全部倒進了缸里。
第二天早上, 小壽仔全都在缸底趴著。幾天後,清缸了!
嫌缸里魚少
與市場上常見的如蘭壽和蝶尾魚相比,我喜歡一些奇怪的品種。當我看到奇怪的魚和好魚時,就會感到衝動,衝動地想把所有的魚都弄到自己的缸了。如果家裡魚缸空間有限,不要輕易成為一個品種收藏家。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飼養密度的增加(這是肯定的),另一個是不同性格的魚相互喂養會產生衝突。
魚缸都有一定的承載能力,能養多少魚,不是你說的算,而是缸說了算,缸把話說得很殘忍-適者生存。所以後來,很多人發現了一條規則-我這個缸只能養這幾條魚。
嫌魚病好得慢
這個尤其不能急! ! !對於人們治療疾病,仍然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治療方面,許多恢復過程不能通過藥物解決,通常取決於環境,食物等的外部環境。
醫學治療有三大體系:醫、藥和護。許多人往往忽視「護」。護即是護理,儘管在許多人看來,護士似乎不如醫生,護理手段也不如藥物。但事實上,恰恰相反,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國外醫院,護士長對病人的康復護理有很大的權威性。
「藥到病除」往往是誇大其詞,因為很少有人關注疾病去除後的康復護理。從「長尾理論」看,護理就是長尾。雖然它不容易看到,時間長,但它是最不可或缺的。所以對養魚來說,不要急於成為一名醫生,而是要成為一名好護士。
嫌缸水不好看
有些人想把清澈的水變成綠色的水,有些人想把綠色的水變成清澈的水。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無論你做什麼,慢慢來,不要一步到位。對於金魚來說,這種動物可以適應相當惡劣的環境,但不能適應環境的突然變化。如果環境發生變化,也就只能看它的造化了。
最後請牢記:養金魚,戒急用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