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博基金」首批重點項目:傳播大長城,問診博物館

2023-11-24     剝洋蔥

原標題:「騰博基金」首批重點項目:傳播大長城,問診博物館

「博物館作為一個有限的空間,卻能有效地跨越物理區隔、濃縮長城的超大尺度歷史時空,將人們對長城認知的範圍和價值內涵不斷延伸。」這意味著,長城沿線博物館尤其是長城專題博物館已成為建好用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講好傳好長城文化故事的關鍵抓手。

張朝枝在長城沿線博物館進行調研。受訪者供圖

丨新京報記者 汪暢‍‍‍‍‍

輯丨陳曉舒

校對丨劉越‍‍

本文3462閱讀7分鐘

「長城不止八達嶺。」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張朝枝長期關注長城的保護和利用問題,他在長城的不同段落做過調研,見證了「野生長城」的不同形態。這些長城有的磚塊裸露,有的看起來像一個土堆,有的已經和村民的家連成了一體。

張朝枝始終認為,這條蜿蜒在中國大地的「巨龍」,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遺產之一,有著豐富多樣的遺產價值。然而,全線長城的保護、利用、傳承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沿線的博物館建設及其對長城文化的傳播情況如何?

過往的文獻資料,沒能給張朝枝一個明確的答案。2022年7月,在「騰博基金」的資助下,中國博物館協會與中山大學旅遊學院聯合開展「長城沿線博物館、紀念館、鄉村博物館建設與展覽數字化傳播」調研項目(簡稱「長城沿線博物館」項目)研究工作,這項調研解決了張朝枝心中的疑惑。

歷時56天,跨越7省12市37縣,項目研究團隊走過了23878公里,實地探訪了92家博物館和踏勘了46處長城資源,深度訪談長城沿線博物館館長及相關人員55人,召開9場座談會,形成約5萬字的《長城沿線博物館建設與長城文化傳播調研總報告》與2萬字的《長城專題博物館的展覽數字化傳播專題調研報告》。

「騰博基金」是2022年由中國博物館協會與騰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專項基金,全稱為「齊行共進:博物館紀念館可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播公益基金」,以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播為主題,在全面強化中國博協引領學術與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的同時,帶動全國博物館特別是中小博物館、紀念館青年人才培養及整體專業水平提升,為廣大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

其中,「長城沿線博物館」項目是迄今為止對全國長城沿線區域備案博物館與長城專題博物館資源最全面的線上線下普查、基礎數據採集及分析研究,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針對長城文化遺產價值展示傳播開展的專題調研。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尋訪長城沿線博物館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博士後周小鳳是「長城沿線博物館、紀念館、鄉村博物館建設與展覽數字化傳播」實地調研項目的核心成員,2022年7月,在其導師張朝枝教授的帶領下,她和導師組成員組成了項目研究團隊,開始了長城沿線博物館資源的普查整理彙編及其對長城文化的具體傳播內容分析。

    中國博物館協會與中山大學旅遊學院組成的團隊在寧夏明長城永寧段進行調研。受訪者供圖

    一年的時間裡,周小鳳和項目組成員們全面、清晰地梳理了全國長城沿線739家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級博物館資源的空間分布、等級質量、規模大小、藏品文物、題材類型等基本概況,並進一步聚焦於56家長城專題博物館深入分析長城文化的傳播主體、內容、媒介、效果及數字化展覽等現狀問題及優化路徑。

    這個調研項目,旨在釐清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背景下長城博物館建設現狀及其傳播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尋找一批外部條件基本具備、發展潛力大與傳播價值顯著的重點長城博物館進行培育,以建立博物館傳播的示範性項目,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言獻策,讓全社會關注博物館的文化傳播、關注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關注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

    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項目組成員通過調研發現了長城專題博物館建設數量的顯著增加、建築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展陳主題內容的日益豐富,也見到了長城沿線多元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博物館建設及主動保護傳播長城文化。在兩萬三千多公里的調研行程中,讓周小鳳印象深刻的,是寧夏鹽池長城民俗博物館館長高萬東與陳靜夫婦,因家園與故土情懷與長城結緣。他們以腳步丈量長城,用鏡頭記錄長城,在長城邊上與家園裡建起鹽池長城民俗博物館講述長城故事,同時收集長城沿線地方志並建立鹽池長城圖書館傳遞長城知識。他們是中國民間力量深度參與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事業的典範。在中國長城沿線的15個省市區,還有著無數的社會力量通過開設博物館、農村書屋、遺產講解、旅遊服務、遺產監測、認領保護等多種方式,推動長城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陝西省李生程老師的「陝北長城博物館」、高秋燕老師引領的榆林市長城保護志願者協會創立的「榆林長城主題展覽館」,山西省袁建琴老師引領的大同市長城文化旅遊協會創立的「大同長城展覽館」。

    實地訪談高萬東先生,2022年7月29日於鹽池長城民俗博物館。受訪者供圖

    但她也見到了長城沿線博物館存在的不足,比如長城整體價值傳播碎片化,長城價值研究、展示和闡釋專業人才短缺,長城遺產旅遊與博物館融合不足,展覽數字化程度參差不齊及難以持續等等。

    調研完成後,周小鳳和項目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了《長城沿線博物館建設與傳播調研總報告》,主要包括長城沿線博物館建設與傳播現狀問題、發展態勢及優化策略,為下一步統籌長城沿線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博物館,配合建好用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講好傳好長城文化故事等工作提供實踐指導依據。

    這個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對全國長城沿線區域備案博物館與長城專題博物館資源最全面的線上線下普查、基礎數據採集及分析研究。

    考察鹽池長城民俗博物館。受訪者供圖

    講好、傳播好長城故事

    這項旨在「統籌不同地域博物館發展」配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戰略要求的調研項目,豐富了張朝枝和學生們對長城的認知,「長城是一個活態遺產,它是不斷變化的。」走訪到長城沿線的不少村落時,張朝枝和學生們發現,隨著時空變遷,長期在戶外經受風吹雨打的長城,早已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有的長城已經和村落形成了一個整體,不少村民的家幾乎就和長城連在了一起。

    不同於著名的長城景點,這裡的保護相對落後,村落無人知曉,博物館建設則更為簡單。張朝枝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去談保護長城,是一個挑戰,「我們應該去可持續地保護、利用、傳承好長城。」

    首先要做的就是講好、傳播好長城文化,讓公眾不再一提到長城,就想到八達嶺,「否則沿線老百姓就會覺得,自己身邊的長城保不保護無所謂。」張朝枝認為,長城的價值是多元而豐富的,而他在調研時發現,當下大家往往認可長城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對於其他價值卻有所遺漏。

    周小鳳等人正考察北京箭扣段長城。受訪者供圖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城沿線博物館的傳播重要性愈發突出,「博物館是能夠濃縮歷史時空的。」周小鳳回想自己遊覽長城遺產地時,主要以局部體驗方式感悟長城點段資源的遺產價值,但調研時走過的博物館擴大了公眾對長城的歷史時空範圍感知,「博物館作為一個有限的空間,卻能有效地跨越物理區隔、濃縮長城的超大尺度歷史時空,將人們對長城認知的範圍和價值內涵不斷延伸。」這意味著,長城沿線博物館尤其是長城專題博物館已成為建好用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講好傳好長城文化故事的關鍵抓手。

    調研結束後,這個項目基於全國長城沿線備案博物館與長城專題博物館調研數據分析,產生了一系列關於長城沿線博物館建設與長城文化傳播、長城沿線博物館發展評估與試點方案、長城專題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與長城文化的數字化傳播、不同區域長城沿線博物館建設與優化路徑、長城沿線鄉村博物館化與意義研究等成果。周小鳳希望,在這個項目調研過程中形成的18項成果,能為將來講好、傳播好長城故事奠定重要基礎,更好地整合釋放長城沿線博物館的傳播力量,讓公眾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長城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接下來,他們還將根據這個項目成果繼續深入研究,長城沿線鄉村博物館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數字化如何賦能中小型博物館創新性發展,遺產旅遊如何與博物館傳播深度融合,以便更好地提升長城沿線博物館的傳播能力建設及長城文化的傳播影響力。

    ━━━━━━━━━━━━━━━

    「騰博基金」簡介:

    2022年,中國博物館協會與騰訊基金會聯合發起「齊行共進:博物館紀念館可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播公益基金」(簡稱「騰博基金」),以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播為主題,在全面強化中國博協引領學術與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的同時,帶動全國博物館特別是中小博物館、紀念館青年人才培養及整體專業水平提升,為廣大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

    ━━━━━━━━━━━━━━━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2dcf9f95813118dfee0f53489978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