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宇:連接和助人是我的終生課題

2023-12-04     剝洋蔥

原標題:柳智宇:連接和助人是我的終生課題

12年後,為了「離大眾更近」,柳智宇宣布還俗,在一家心理諮詢公司擔任心理學講師。柳智宇說,諮詢過程中,他幫來訪者找尋心靈出路,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反觀自身實現自我療愈。「我見證著來訪者的成長,來訪者也陪伴著我成長。」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柳智宇說,我就像一棵樹,它慢慢地長大,它經歷了春夏秋冬。新京報《剝洋蔥》出品

    編導/記者丨吳瑜

    ‍‍‍‍‍拍攝丨劉鑫 呂文君 徐雪飛 吳瑜

    製作丨徐雪飛

    編輯丨陳曉舒

    校對丨付春愔

    本文4396閱讀8分鐘

    柳智宇身上有多重標籤,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得主、北大數學系保送生、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得主,遁入空門的數學天才,重回塵世的創業者。標籤背後,他每次的人生抉擇都會引發關注。

    然而讀書時期,天才光環下的柳智宇是孤獨的。他渴望與他人連接,走出自己的世界,卻總因不懂共情,「一腔熱情助人,結果撞得頭破血流」。即便數學暫時將他從庸碌的生活中間超拔出來,提供了一個能安放心靈的空間,但是「象牙塔」里細枝末節的數學研究還是讓他感覺與大眾漸行漸遠。

    2010年夏天,拿到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後,柳智宇選擇的是出家而不是出國,他潛心研究佛學,遠離塵世。12年後,為了「離大眾更近」,柳智宇宣布還俗,在一家心理諮詢公司擔任心理學講師。柳智宇說,諮詢過程中,他幫來訪者找尋心靈出路,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反觀自身實現自我療愈。「我見證著來訪者的成長,來訪者也陪伴著我成長。」

    「我在與諮詢對象的對話中,體會到連接和同在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內心深處的共鳴。」柳智宇說,如果以他的心為參照系,無論是學習數學,還是研究佛學、心理學,他渴望了解大眾、幫助他人的初心從未改變。

    用心理學療愈自己與他人

    剝洋蔥:你最近在忙什麼?

    柳智宇:我現在主要做心理諮詢及培訓相關的工作,希望培養更多的心理學相關人才。

    我們有一個諮詢平台,我自己以及還有三四十位諮詢師一起對外做一對一的或者團體的諮詢。此外也做一些心理學和傳統文化普及的線上課程,比如我們近期推出了莊子課,就是把心理學知識、莊子的部分內容和現代人生活場景做一個匯通。

    剝洋蔥:為什麼選擇做心理諮詢工作呢?

    柳智宇:我覺得在做心理諮詢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能夠見到很多人內心很真實的一面,這一面會讓我深深地震撼,我也會在和他們對話的過程中感到一種和他們的連接及同在的感覺,就是一種內心深處的共鳴。

    講課的時候我會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我覺得內心特別光明,特別有力量。最開始我只講我喜歡的東西,有點類似於在高中的時候,我給同學講題,也是只講我喜歡的思路。但現在不是面對一個人,而是一個人群,要講大家喜聞樂見的能接受的東西。所以這麼多年我覺得我學到一點,就是要適當放下自己,去了解別人的需求。

    同時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他們自己在成長,他們也在陪伴我成長,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經常覺得給來訪者做諮詢,能夠給我自己賦能。做完一個諮詢,如果我能做得還不錯,我會覺得內心充盈著幸福和喜悅。

    剝洋蔥:你覺得現在工作中挑戰性最大的部分是什麼?

    柳智宇:新媒體時代,大家都是比較浮躁的,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去聽你把一個知識點講完,很多時候必須帶上一些噱頭。那些十秒鐘就能讓觀眾嗨起來的視頻我真的做不到。有些大眾只會關注直播課程里比較淺層次的部分,而我恰好是一個適合輸出深層次內容的人,我需要在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

    我們現在也在嘗試很多。原先是以我一個人講課輸出為主,我也在考慮和人對談,更多營造一種很輕鬆活潑的氛圍,看看年輕人會不會更喜歡。我也在揣摩現在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也許也需要一些能夠讓大家眼前一亮的話題。

    最開始我並沒有想到營收的問題,但是現在要帶著小夥伴們一起往前走,其實要考慮的現實的因素還是很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會發現,你要把你熱愛的事情做好,你就不能光做這件事情,你要照顧到很多周邊的事情,它考驗的還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只有當一個人綜合的能力過硬,他才能夠去把複雜的事情都承擔起來,才能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有更深入的探索。

    柳智宇說,我就像一棵樹,它慢慢地長大,它經歷了春夏秋冬。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數學世界裡的孤獨少年

    剝洋蔥:讀書時期的你是什麼樣的?

    柳智宇:我是從小就生活在自己世界裡面的人,缺乏跟同齡人互動的經驗,沒有小夥伴,有一種孤獨感。從青春期開始,我就渴望與他人連接,希望能走出自己的世界。我有同情心,但是缺乏很深入的理解他人的能力,所以做事情經常就是一腔熱情,結果撞得頭破血流,想要幫助別人,但是別人覺得我居高臨下。比如我主動給別人講數學題,別人卻很煩我,這對我的打擊很大。

    有一次我花了十幾節課給大家講數學題,但是發現台下只有兩三個人在認真聽,那一次我嚴重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得了慢性咽炎,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那個教訓是慘痛的,當你不知道如何去共情,貿然去幫助別人,結果不是別人想要的,自己也會很受傷。

    後來我才知道同情跟共情是不同的,同情他人時會有一種我高人低的感覺,但是共情則是完全和對方平等在一起。

    剝洋蔥:當時數學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

    柳智宇:數學讓我從庸碌的生活中間超拔出來,它給了我一個能安放心靈的空間,追求人類心智的那種崇高和智慧。讓我看到了一些超越生活之上的一個永恆世界,所以我特別感謝數學。

    當時數學比賽的結果與我的前途相關,我老早就把保送北大作為我的目標,所以壓力還是不小的。要拿到全國聯賽的一等獎其實並不容易。你既要有解難題的能力,又要很細心,還要有穩定的發揮。而且拿到聯賽一等獎也不一定可以保送北大,後面還有夏令營等其他環節。

    考試成績的變動也給我的內心帶來波動,我害怕被否定、害怕失敗,也擔心將來一事無成。我現在知道我焦慮的來源是我的價值一直是在被外在所評判,不是在於我生命本身。

    剝洋蔥:後面為何放棄在數學道路上深造?

    柳智宇:到了初三的時候,我被很多目光所注視,得到的表揚也很多,大家希望我能夠為學校拿一個全市的狀元,我有一點惶恐,覺得有點承受不住。在奧數比賽中,完全浸泡在考試成功還是失敗的評判之中,人很容易焦慮。在這種狀態下,我慢慢覺得這個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轉折點出現在高三的時候。在別人看來,高三拿到奧數金牌是高光時刻,但對我來說恰恰是至暗時刻,當時我的眼睛因過度使用而成疾,每天只能正常用眼兩個小時左右。我不知道眼睛這樣子大學能不能適應,將來能幹什麼?

    進入大學之後,我的一個數學老師告訴我,他們發表一篇論文,在全世界可能只有20個人能夠看懂。所以我感到有些迷茫,想這東西學來到底有什麼用?事實上數學發展到一個很細枝末節的程度,是遠離生命遠離大眾的。

    柳智宇兒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我就像一棵樹經歷了春夏秋冬

    剝洋蔥:你覺得外界對你的認知跟你自身認知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柳智宇:他們期待的柳智宇可能是我曾經的樣子,但不一定是我現在的樣子。

    大家總是對我有很多期待,其中很多我都滿足不了,卻又必須得端著,沒有辦法做真實的自己。我極力告訴大家,我沒有這些特異功能,但是他們還是會這麼議論我。我所有的言行他們都會往這個方向去解讀,然後發現解讀不了的,他們就會對你大失所望。我就覺得這種方式跟大家相處其實是很有負擔的,我達不到大家的很多期待。

    剝洋蔥:從「神童」到「神通」,為什麼大家總會對你投射不一樣的期待?

    柳智宇:這就是人們對於自己人生的期待。因為他沒有,所以他會希望有一個人有,而且這個人最好還能幫他們。

    剝洋蔥:怎麼理解你說的「從沒有出,也從沒有入」?

    柳智宇:從外在的參照系來看,我確實有出家也有還俗,有上山也有下山。但是如果以我的心為參照系,我自始至終都是保持初心。

    從接觸數學,到後面出家,再到後面做心理,出和入只是一個外在的界定,我覺得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始終在渴望成長,渴望不一樣的生命的狀態,渴望與更多的人能夠有連接,然後走出自己的世界,學習去共情和傾聽他人。我就像一棵樹,它慢慢地長大,它經歷了春夏秋冬。

    剝洋蔥:「這棵樹」現在長勢如何,它的養分主要來自哪裡?

    柳智宇:現在長勢還不錯。現在我能從工作中獲取能量,我的家庭也很幸福,和愛人關係也很好。這棵樹是紮根在人群之中的。這個人群包括我身邊的家人,我的同事朋友,也包括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我很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實踐善行,去踐行我一直以來所珍視的價值觀。

    我覺得人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很多理想主義者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徒有一腔熱情,但是不了解大眾的需求,而我一直在試圖走出自己的世界,了解大眾從而幫助他人。

    剝洋蔥:你對將來有什麼預期和規劃?

    柳智宇:沿著現在心理諮詢的道路前進,如果因緣順利,就把它穩步地做大,如果因緣不順利就收縮減少。盡力而為,但是也聽憑天意。

    幹啥不是活著對吧?尤其是在心理這個領域,憑我自己做諮詢或者講些課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只是做大做小的問題。至少不會餓肚子對吧?我個人其實需要的很少,人生在世不外乎是一口氣,一杯水一碗飯,有住的地方,有衣服穿就差不多了。

    剝洋蔥:很難想像當年的你說「幹啥不是活著」這句話。

    柳智宇:這是孔子的意思,孔子說:富貴之可求也,所以執鞭之士吾以為之。就是去當一個馬夫,孔子也願意干,他沒有牴觸。哪怕別人覺得很普通,只要是符合自己本性的都可以做。

    剝洋蔥:這是一種對現實的妥協嗎?

    柳智宇:這不是妥協,這是自在。

    ━━━━━━━━━━━━━━━

    同題問答

    用3個詞形容你熱愛的這件事?

    柳智宇:真實、同在、成長。

    對於保持熱愛,你有沒有什麼秘訣?

    柳智宇:我們需要找到內心真正想要做的、對我們的人生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就能夠一直持續。比如說助人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它的吸引力是永遠不會褪色的。

    身處現在這個年齡階段,你如何看待自己20歲時的「熱愛」?

    柳智宇:20歲的時候,我在北大辦一個傳統文化類的社團,叫耕讀社。當時就在想怎麼用傳統文化幫助更多的同學,讓大家人生有方向不再迷茫。我覺得和現在比,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現在所做的事情更加系統。

    有人說「熱愛才是開啟一切的正確答案」,也有人說「等你擅長了,熱愛就開始了」。你更認可因熱愛而堅持,還是因堅持而熱愛?

    柳智宇:你首先需要對一件事情有初步的熱愛,你才會嘗試,你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有更多的收穫和思考,你才會有更大的興趣去持續下去。所以它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許多人會擔心當熱愛成為職業之後,熱愛會減淡,你怎麼看待這一點?

    柳智宇:你要把你熱愛的事情做好,你就不能光做這件事情,你要照顧到很多周邊的事情,它考驗的還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只有當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過硬,他才能夠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有更深入的探索。

    在追尋熱愛的路上,你有沒有留下什麼遺憾?

    柳智宇:沒有,我想做的都去做了。

    ━━━━━━━━━━━━━━━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018f8d152e61d08ec62219c16a6ff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