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簡單心理Uni開展了「成為心理諮詢師的101種可能」系列直播的第四場,特別邀請郭寶玥、張汐、荀夢鈺三位從業2年左右的心理諮詢師來到直播間,分享她們成為諮詢師600個日夜以來的個人體驗。
分享議題
本 專業與跨專業成為心理諮詢師的火花碰撞
成長路上對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新理解
600日夜的成長心得
考慮到很多小夥伴因為時間安排沒能參與到直播中,或者想再次回顧一遍,簡單心理把直播的內容整理成了文字稿,供大家參考~
23年春季班火熱招生中,掃碼了解課程
Q1: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郭寶玥:我是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畢業學員,目前也在簡單心理的實習平台做實習諮詢師,主要是心理動力學派,目前從業2年。
張汐:大家好,我以前讀的是教育學,畢業後從事了幾年教材編輯的工作,是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畢業學員,去年開始正式在這個平台上做實習諮詢師,選擇的流派也是動力學,目前從業1.5年。
荀夢鈺:大家好,我畢業之後是先在網際網路工作,中間對心理諮詢感興趣,是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畢業學員,現在是在讀諮詢方向的碩士,目前從業2年。
Q2: 開始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時,都做了哪些思考? 興趣來源於哪裡?
郭寶玥:我是 40 歲去學了心理學的碩士,並且同一時期,參加簡單心理的課程,我覺得我這一代的人好像都有類似的成長經歷,不管家庭還是社會文化,對我們其實有很多的期待,但你一直會有疑問: 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以及意義到底在哪裡?所以我想我進入這個行業是帶了一些疑問,我很期待探索到我想要的答案。
做出決定之後,更多的就是思考現實層面的東西,因為了解到這個行業的入門是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學習,然後從經濟上,家庭上,時間上都有一些考量。
荀夢鈺: 我一直都對心理諮詢感興趣,工作後看了一本書《恩寵與勇氣》,帶給我很多震撼和感動,算是我正式開始思考自己職業生涯的契機。
其實這本書一開始非常掙扎痛苦,越到後面就發現了平和坦然的態度,看這本書的那段時間我也時不時會想 我希望自己的一生是怎樣的,所以也慢慢的去整理了我過往的一些人生體驗,包括比較重大的人生選擇,也就很自然的就走上心理諮詢這條路。
張汐:我以前是做教育有關行業的,我們會做教材策劃、課堂觀察這樣的工作。在觀察中我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他們對老師、整個課堂氛圍的感受的影響。我就逐漸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做了一些了解以後發現簡單心理的項目。
雖然之前我也有考慮過轉行會不會難度太大,但是 後來當我開始學習心理諮詢,才發現轉行成功的人還挺多的。可能很關鍵的在於是不是真的有興趣,是否做好了實際物質層面的準備。
Q3: 在成為心理諮詢師的路上經歷的600多日夜,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郭寶玥:我覺得這個工作里觸動人心的時刻挺多的。我自己做個人體驗一段時間後,突然有一剎那,有一種好像我醒了的感覺,你會知道你看到的街景跟以前是一樣的,但是你第一次 從你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而不是在生活在別人的目光裡面,那個時刻真的很神奇。
荀夢鈺: 有一次在會議里,有一個70 多歲的老奶奶,她也是諮詢師,她在團體當中分享感受說:「I'm not a joiner, I'm always an outsider." 在一個團體裡面,她好像一直處在旁觀者的位置。我很驚訝,我覺得他非常的坦然,因為我過去聽到的很多聲音是你要努力融入一個集體,或者你要在一個集體當中多發揮作用等等。我覺得剛剛寶玥講的會讓我想到這個瞬間,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個自己舒服的位置,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但是你自己可以活得比較自由的。
印象深刻的瞬間是,之前老師課上講到 「帶著症狀去生活」,大概意思就是諮詢並不是像修車或者是做手術,可以立馬把不好的東西取出來。
就比如說焦慮,其實只要有選擇和不確定就一定會有焦慮,這個是很難避免的。這個觀點我當時沒有什麼體會,直到我有一次看了電影《沙丘》,有一句旁白,大概是說 生命的這些奧秘或者困惑並不是一個等待被解決的問題,生活就像這一架快壞了的飛機一樣,我們沒有辦法讓它停下來,整理好了再上路,我們只能夠加入它,跟隨這個過程去體驗。
我在看到這段旁白的時候,就會突然回憶起「帶著症狀生活」這個觀點,也會讓我想到在和來訪者工作或者是學習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拿走這個痛苦,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怎樣和它相處。
培養計劃火熱招募中
歡迎添加「簡老師」二維碼諮詢
張汐:我在實習初期遇到了一位來訪者,他當時表達了要自殺的念頭,雖然我學過危機干預這門課,但是在他說出那句話的一刻我還是非常緊張。我腦子裡快速過了一遍危機干預的標準流程,然後就開始糾結,下一步開口我要說什麼是最合適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臉和表情,想到他說過的經歷和現在處境,我好像一下子就把標準流程暫時的放在了一邊,很自然地先說出了一句此刻可以共情他的話,當時我就感到他緊繃的狀態稍微鬆了一些,那個時刻給我觸動蠻大的。
我那一天真的體驗到了, 做諮詢是和面前這個真實的人在工作,雖然我們肯定是需要理論幫助我們去理解和回應對方,但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感受去體驗他的感受,當他真的感受到被我們看見時,才是真正建立信任的開始,也是對於來訪者治癒的開始。
Q4: 這一路走來,遇到了什麼困難? 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郭寶玥:最困難的是在最開始的20 個小時,會非常的焦慮,因為要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我覺得挺有支持性的,肯定是跟你比較匹配的督導老師,還有同輩的共同學習的一些夥伴。
而且直到現在為止這些夥伴都處於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的狀態。通常來訪者進入諮詢室一定是他已經有了非常強烈的痛苦,或者已經想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作用,所以他進來的一刻是非常 需要諮詢師去看到、理解到的。我想當你真的在那一刻跟他有連接的時候,你的焦慮就下降了,因為這節諮詢並不關於你,而是關於這個來訪者。
荀夢鈺: 我覺得這一路最讓我感覺深刻的就是你會 持續遇到困難和困惑。
成為諮詢師其實一方面需要理論技術,同時也需要諮詢師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不論內外,你都會持續會踏進新的學習區。好處就是這個過程會有很多的成長,你收穫了很多的知識,你也更加理解自己,能更好的跟自己相處。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很容易焦慮,因為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目前在我有限的從業體驗和督導當中收穫的就是我們並不需要,也不能夠把所有都了解,其實相當於你一邊在走路,另一邊你知道你在怎樣走,就像在諮詢中你知道你在做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這一點其實就可以去慢慢的修復一些東西。
張汐:對於我來說有點難的就是要 建立自己和來訪工作之間的一種情緒邊界。
因為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工具其實就是諮詢師自己,我們就是需要去投入和進入來訪的情緒感受的,那種時刻一定程度上有一種我此刻不是我,我是TA的狀態。
但是諮詢結束後,你又要回歸到我自己的這個狀態,否則會影響諮詢師的情緒和接下來的工作。這是一個又要投入又要抽離的過程
Q5: 在「培養計劃」2年的系統訓練當中,感受到特別支持的部分有哪些 ?
郭寶玥:我覺得畢業之後獲得了很多支持。
比如說實習平台可以給我們機會去入駐,並且 平台會提供保險,提供一些渠道讓我們可以展示自己。這個平台我了解到的是在業界比較成熟,並且來訪者也會有相應的一些心理教育,所以我覺得這一點是幫助還是挺大的。
荀夢鈺: 一方面是就像寶玥剛剛講的,我覺得簡單心理的很多工作人員都讓我覺得很有支持。首先大家在受訓期間會有好幾位簡老師,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去向他反饋,包括到後面開始執業,他們會 從專業的角度去給我一些建議。
還有同輩之間的支持,我 因為這個項目也認識了一些很好的朋友。他們現在也是我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支持系統中的人,具體的大家以後可以去體會。
張汐:團體督導我覺得還蠻獲得支持的,因為在這個項目中剛開始上課,雖然有課堂討論,但是很大程度上是老師教課,我們聽著。但是在 團體督導是一個非常互動的過程,有一個固定的團體,每周有一個小夥伴來報個案,老師會對他進行指導,其他的幾個小夥伴也會都提供自己的視角。
我覺得這個環節讓我感到挺被支持的,因為作為新手來說,剛開始心裡是挺沒底的,但是督導給我的感覺很開放很專業,對於新手會犯的錯也是給予了溫柔而堅定的指導。
培養計劃火熱招募中
歡迎添加「簡老師」二維碼諮詢
Q6: 在本專業和跨專業的不同背景下學習,有沒有感受到一些不同的地方? 作為非專業出身的優勢又有哪些?
郭寶玥:我之前本碩都是理工科的,所以轉行時該學的一些基礎知識還是要補的。
國內很多即使是臨床心理學碩士的專業,它臨床實踐的那部分還是比較欠缺的,所以你從臨床心理學畢業到從業要走的路也差不多,還是要有長程的學習,然後配上你的督導、團體、個人體驗。
非專業出身的優勢是,你自己的經歷或體驗都可以用於去理解。比如說我現在很多來訪是職業發展的問題,或者職場人際環境、親子教育的問題,都會跟我個人的經歷比較相關,特別是新手階段,你經常會發現你的來訪者跟你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我覺得這都是我們的資源。
荀夢鈺: 你跨專業之前的那個專業,包括你的工作的痕跡,其實大機率一開始會被帶到你的諮詢當中,其實這些都會影響到你作為一個助人者去跟來訪者一起探索的過程,這些會形成你自己的風格。
非專業出身的優勢,大家會說「半路出家」,我覺得轉專業代表了一種開小差的狀態,就相當於你可能在一條很確定的路上走,但是你也一直在留心周圍的岔路口,最終到某一天,也許你會一直沿著原來的路,也許你會走到某一條岔路上。
所以我身邊 很多轉專業的人大概都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這個過程本身就能反映出他有很多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對於諮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做出跨行的決定也代表了一種很大的重新開始的勇氣,這兩點是我很欣賞的。
張汐:我再補充一點,跨專業確實要比本專業的同學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但是只要你願意或者有這個興趣,還有勇氣去投進去,在理論層面要趕上還是不太困難的。
還有一個優勢, 非專業出身的同學之前學的專業、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都是相差挺大的,而你這樣多面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僅能提供不同的視角,同時也是他的一個榜樣,他會慢慢內化你的一些東西。
Q7: 有沒有哪些對心理諮詢師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又建立了新的認識?現在對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郭寶玥:入行之前還蠻理想化的,其實現在也理想化,我只能是說現在去了一點理想化,以前覺得諮詢師都屬於世外高人,已經看過紅塵,又有力量又溫暖的,但是現在會知道他們也是普通人。但是總的來講跟這個人群接觸的越來越多後,我還是蠻喜歡跟這個群體待在一起的。
荀夢鈺: 我以為諮詢師的時間特別自由,結果發現, 要把諮詢這件事做好的話需要很自律,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該做什麼事情。我看到的一本關於諮詢的督導筆記提到,諮詢師自己需要保持生活的節制, 相對的節制自己處在穩定的狀態當中,可能才能夠幫助來訪者有更多的成長。這個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雖然這跟我一開始想的差別很大。
張汐:我以前有一個刻板印象,覺得心理諮詢師的性格必須是溫柔溫和的。後來發現,不完全是這樣的,並不是說性格犀利的人就不能成為諮詢師。 關鍵是要對來訪保持開放的、好奇的以及嘗試去理解的心態。
培養計劃火熱招募中
歡迎添加「簡老師」二維碼諮詢
Q8: 作為過來人,有沒有一到兩點特別重要,想要給後來者分享的心得?
郭寶玥:第一點就是 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你可以把錢放在一個已經確定的長程的培訓上,例如像簡單心理這種帶實習機會的一些長程的課程上。
如果是探索階段,你還不太確定,可以 使用一些沒有那麼昂貴的方式去了解。比如說看書,還有公眾號上的一些文章,還有免費的公開課,都是特別好的資源,大家要善於使用。
第二個心得就是 共同成長的團體,我一直覺得對於我來講夥伴的支持性是很大的,除了學習上的支持,還包括情感上的支持,這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很重要。
荀夢鈺: 我想說的是 一種關於心態上的建議,晴耕雨讀,我們跟隨節奏去安排自己該做的事情,因為我在最開始學習的那兩年非常著急,很著急以後我有沒有能力去跟來訪者工作,我能不能真的去轉行成功等等。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會覺得那段時間就好好學習就行了。著急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就該做這樣的事情。 諮詢師是可以從事一生的職業,如果以一生的時間線來看的話,最初我們入行的這兩三年就是非常短暫的開始,未來還有很多時間。
張汐:本來想說,終身學習聽起來壓力好大,好像每一天都必須奮進一樣,但其實不是的,就是像夢鈺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以及剛入行的幾年,你會感到蠻辛苦的。但就是要慢慢感受自己的節奏。然後要時刻保持好奇心,我覺得好奇心也是推動我可以不斷去學習新東西的內驅力。
Q9: 學習、從事心理諮詢對你生活或人生的影響有哪些 ?
郭寶玥:從現實層面來講最大的變化,就是你會發現周圍的人際關係變好了,包括跟自己的父母、朋友的關係,你在關係當中感覺會更自在,是在一致的表達自己。另一方面我覺得心理諮詢里的理論就好像一面魔鏡,讓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荀夢鈺: 最大的影響是多了內在的穩定感,心理諮詢是幫助來訪者向內探索的,諮詢師也要做這樣的功課,因為我們會有很多外在的評價體系,例如工作上績效是否達標,領導是否認可你、朋友是否喜歡你等等。但是我覺得做了諮詢師之後我更加明確自己的需要和價值觀是什麼樣的。
張汐:剛剛兩位小夥伴說的那些,我還挺有共鳴的。我感覺從事了這一行以後 無論是看待外界還是看待自己的角度都更廣了。以前看到有些現象會覺得憤怒,現在會想到背後可能是有一些原因的,而不單單是憤怒而已了。對人的多面性、複雜性有了更多的理解,這個也不單單是對他人的,也是向內對自己的。當然我覺得,在生活中諮詢師也還是普通人,也是可以生氣、悲傷、憤怒的,只是有了更多的覺察和更加多樣性的理解。
Q10: 對未來的自己有什麼規劃和期待 ?
郭寶玥:就是希望能夠成為個人執業的諮詢師。我這個期待跟之前的那些必須要完成的現實當中的任務很不一樣,我確定這是我想要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確實很喜歡這個行業。
具體的規劃的話,我想可能大家也都差不多,只是先後順序不一樣,就是繼續長程的培訓,然後去精神病院,也會安排實習,繼續這種體驗和督導。可能會選擇一些感興趣的、短程的一些流派,然後去做一些嘗試。
荀夢鈺: 現在的節奏基本上就是我期待的樣子,所以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該讀的書,要進一步學習的理論或者要體驗的等等,就像現在這樣就可以了。期待的話,除了專業之外,其實諮詢師自己對於生活的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情緒一樣,情緒如果分顆粒度,諮詢師自己情緒的顆粒度就是這麼多,那他是很難在諮詢當中和來訪一起看到這麼小的顆粒的情緒。諮詢師自己的生活也是有助於工作的,所以好好生活也是一個期待。
張汐:我的期待是在生活中,有機會體驗更多以前沒有體驗過的東西,因為現在才剛開始,也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去積累實踐經驗,在實踐經驗中對以前學而過的那些理論有更多的體悟。
理論方面決定在動力學這個方向接受更多的長程培訓。我覺得諮詢室內的實踐經驗,諮詢室外對生活和世界的體悟,還有持續不斷的理論學習,這三者都是相輔相成的。
培養計劃火熱招募中
歡迎添加「簡老師」二維碼諮詢
2023年「培養計劃」春季班當前正在火熱招募中,僅剩最後19個名額!3個階段5大維度,從學習到實習再到執業,緊跟心理諮詢師就業需求,助你全面紮實完成從職業入門到技術進階的成長過程。
80小時實習安排,助你執業!
1️⃣ 初階實習:在簡單心理專屬熱線平台,進行熱線實習培訓 並進行上線考核
2️⃣ 中階實習:預諮詢實習 練習初始訪談技術 ,享有專屬預約通道
3️⃣ 高階實習:在簡單心理專屬實習平台 ,進行心理服務
如果你立志成為心理諮詢師,並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歡迎你加入我們,讓我們在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道路上一同攜手。
23年春季班火熱招生中,掃碼了解課程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課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