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瘋漲300%,吃雞自由又被「卡脖子」了?

2023-04-03   壹讀

原標題:價格瘋漲300%,吃雞自由又被「卡脖子」了?

長肉不漲價的壹讀君 丨 彤 雲

最近,白羽雞雞苗的價格有些瘋狂,在近3個月里上漲了300%!

數據來源:上海鋼聯

雞苗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國外禽流感等因素影響,我國祖代白羽雞雞苗的「海外引種量」較往年下降了30%,擔心陷入「雞荒」的部分從業者,加緊了採購的步伐。

這不,白羽雞商品苗的價格就噌噌噌往上漲,部分種苗企業的報價甚至突破了7元/羽,而2022年白羽雞商品苗的年度均價是2.13元/羽。

也就是說,市場並未出現「雞荒」,但搶雞苗的人多了,雞苗價格也就真陷入了「瘋漲」。

目前為止,我國的大部分白羽雞商品苗依舊需要從國外引種。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中國既然引進過那麼多白羽雞,直接讓這些雞繁殖不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了嗎?

難也!在中國,白羽雞和白羽雞生不出白羽雞。

目前「美國的安偉捷」「紐西蘭的科寶」,兩大「白羽雞頭」分攤了全球90%以上的白羽雞(祖代)雞苗市場份額。

他們是如何讓白羽雞和白羽雞生不出白羽雞的?

無法「子承父業」的白羽肉雞

先介紹一下「主角」白羽雞。

雞依據經濟類型分為蛋用型、肉用型、(肉蛋)兼用型、觀賞型四大「專業」。白羽雞屬於肉用型「專業」,且相比其他「同專業」雞類,具有生長周期短、飼養成本低、適應性和抗病力強、成活率高(98%以上)、肉量產出高等優勢,被稱為「快大型肉雞」。

簡單說,白羽肉雞屬於雞中的「易胖體質」,還「胖」得特別快……

肉肉的白羽雞

而國內的肉用型「專業」雞都屬於「優質型肉雞」,具有風味口感好、肌肉品質佳等優勢,但對比「快大型肉雞」白羽肉,卻有食量大、身材瘦、長個慢三大「bug」,商業價值相對較低。

圖中僅為眾多國產、進口雞種中的「代表」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吃雞大國」,雞肉在我國肉類消費品中排名第二,老百姓的餐桌等不起緩慢生長的「優質型肉雞」慢慢長大。因此,在沒實現「白羽雞生產自由」的2020年,中國全國雞肉產量達1865.6萬噸,其中白羽雞肉貢獻了過半產量。

然而優點眾多的白羽雞,並不是自然演化的物種,而是歐美高科技育種技術定向培養的「產物」:父系多採用生長速度快的「白科尼什雞」,母系主要是產蛋量高、肉質性能好的「白洛克雞」。

所以,作為「商品代」出售的白羽雞,其「父母(代)」本就不是白羽雞。而白羽雞「父系」白科尼什雞的父母又被稱為白羽雞「祖代」,也是由紅色阿希爾雞(Aseel)、英國黑胸紅色鬥雞和馬來雞雜交而成。

既然白羽雞的父母不是白羽雞,用白羽雞和白羽雞一起培育的後代就很難維持其優質特性,逐步退化成長得慢、肉質差的「弱雞」。因此,國內養雞場就需要不斷引進白羽雞商品苗或「父母代」種雞。

雖沒有白羽雞種源,中國依舊是全球雞肉生產大國,常年與美國、巴西處在全球前三甲的位置。但產量再高,也處於肉雞產業的下游,技術上常年受制於人。

該局面直到最近才得以突破。2022年1月,「聖澤901」等3個國產白羽肉雞新品種正式通過國家審定,成為中國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

自研白羽雞實現了部分進口白羽雞的替代作用,那麼,自研白羽雞是如何突破國外的技術壁壘,實現白羽雞的自主培育的?

「矛盾重重」的白羽肉雞培育

想要培育白羽肉雞,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生物育種」。

「生物育種」是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等方法及原理培育優良生物的生物學技術,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組織培養育種)等,目的是培養適應人類需求(產量高、質量好、易管理)的「新物種」。

中國家雞的祖先——原雞 vs 中國的家雞

家雞身材明顯比野生原雞更臃腫

現代人種植的作物、飼養的家畜都是人類幾千年「生物育種」的產物。

在「生物育種」過程中,對每一代育種動物的繁殖及性狀篩選都需要較長時間,生物育種的時間越長,其基因的穩定性也就越高。就像導盲犬要求其7代內沒有攻擊人類和同類記錄,以求其性格溫順的穩定性一樣。

而中國初次進行白羽肉雞的飼養與育種的時間,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相比之下國外的白羽肉雞已經有近百年的「生物育種」歷史。

想在短時間內獲得穩定的「生物育種」遺傳性狀是很矛盾的。另外,基因遺傳有個bug,特別喜歡在環境改變時變化——南橘北枳。中國的環境與白羽肉雞的故鄉有很大差別,如何在環境改變的前提下保持白羽肉雞的基因穩定又是一層矛盾。

而白羽肉雞的育種過程中也存在矛盾——不同「輩分」育種目標不同。「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的目標是培育後代,需要為提高受精率和產蛋量而控制體重,而「商品代」的目標是產肉,需要有喝白水都能漲秤的本事。

除了需要在選育過程中維持各遺傳性狀的平衡,還要深入了解每個遺傳性狀對應的基因原理,這即是白羽肉雞「生物育種」的關鍵,也是國內育種技術的薄弱環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曉君,將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及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比喻為育種「4.0時代」,認為我國應當儘快進入育種「4.0時代」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現在,中國自產的白羽肉雞已經向育種「4.0時代」邁出第一步,中國的白羽肉雞是否就能滿足現狀了呢?

我們要不一樣的優質白羽肉雞

不同國家,飲食文化、習慣不同。

歐美國家的烹飪、飲食習慣偏向吃大塊的雞胸肉,因此國外培育的白羽肉雞都是朝著大胸脯方向「發育」的。

大胸脯從哪裡來?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白羽肉雞祖代雞中有個「馬來雞」嗎?「馬來雞」原產於馬來西亞,擁有一對傲人的大胸肌,堪稱雞中馬王。

動圖截自bilibili@雅桑了嗎

不對……馬來雞的胸能把馬王甩出三條街

有了「馬來雞」的大胸基因,白羽肉雞的胸想不大都難……

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更偏向吃帶骨頭的肉,如雞腿、雞翅以及雞爪。

有統計顯示,中國人年均消費雞爪660億隻,平均每人每年吃47隻,其中進口雞爪占比60%。萬幸外國人不愛吃雞爪,不和咱們搶。

說到雞爪,壹讀君認為擁有「大象腿」的東濤雞可以一戰!東濤雞產自越南,其爪有常人手腕那麼粗,看起來雖然噁心怪異,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當地非常受歡迎,價格也無比昂貴。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領域的學者施海東,在2021年發表的期刊論文中,表示中國應當積極培育適合中國市場特色的肉雞品種,如雞腿更粗壯、雞翅上的肉更多、吃得少、長得快。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擁有「大象腿」的白羽肉雞會在中國問世,為廣大鳳爪愛好者送福利。

參考資料:

[1]施海東. 家禽行業高質量發展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2]提金鳳. 彩色圖解科學養雞技術[M].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8.

[3]佚名. 世界肉雞育種業的領軍企業——安偉捷(Aviagen~(TM))集團公司[J]. 中國禽業導刊, 2007(20):32-33.

[4]方宗熙. 生物遺傳的改造與社會的進步[J]. 遺傳, 1979, 000(005):1.

[5]Fiala, N. (2008). Meeting the demand: An estimation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meat produc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67(3), 412-419.

[6]文傑. 中國白羽肉雞自有品種的育種發展及進展[J]. 北方牧業, 2016(14):21.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一棵櫻花樹被網紅搖幾次會變禿?

點擊圖片閱讀 | 迪麗熱巴和《狂飆》大嫂,誰的帽子更大?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