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股評|美股跌幅擴大,但誰會隔岸觀火?

2023-09-16     BusinessCars

原標題:一周股評|美股跌幅擴大,但誰會隔岸觀火?

評一周車股,察百態車市。

很久沒有在一周股評中關注過大洋彼岸的消息了,這周我們先來講講美股發生了什麼。

當地時間周四,美股三大指數全線走高,均漲近1%。美國PPI、零售數據均超預期,提升了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希望。另外歐洲央行雖意外加息,但投資者押注為最後一次加息,市場期待美聯儲釋放類似信號。

當然近期美股市場最矚目的當屬今年最大規模IPO――Arm的首秀。Arm沒有讓追捧它的人失望,上市當天,盤中漲幅一度約30%,收盤時股價漲24.69%,市值超過650億美元。

截至北京時間2023年9月15日22時,Arm最新市值達680.8億美元,成為2021年11月以來美股最大IPO,同時也是2022年9月保時捷在法蘭克福上市以來,全球募資規模最大的IPO。

先給大家講講Arm的由來。

Arm總部位於英國劍橋,1990年通過英國工業界和學術界合作創建。該公司1998年在倫敦和納斯達克公開上市,直到2016年被當時全球掃貨的軟銀孫正義看中,最終以320億美元收入囊中。

時過境遷,這幾年軟銀日子並不好過,最艱難時一度將ARM擺上貨架,差點賣給了英偉達黃仁勛。

不過此次ARM成功上市和首日大漲,對其持有者軟銀和孫正義來說,也是一場急需的勝利。

孫正義表示,人工智慧將能夠幫助解決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問題,並有可能超越人類的智力。自己是人工智慧的「堅定信徒」,並補充說ARM是人工智慧革命的「核心」受益者。

IPO後,軟銀仍持有ARM約90%的股份。首日大漲後,令軟銀所持的ARM股票價值增加了約120億美元。

雖然這能夠給軟銀提供更多的資金,也幫孫正義挽回了一些近期因為投資失敗而丟失的顏面,但他可能並不能因此而松上一口氣,因為ARM雖手握架構霸權,但卻賺不了大錢,同時「AI成色」不足,650億美元的市值對這家英國晶片公司來說存在巨大的溢價。

再來說說Arm憑什麼撐起數千億市值?

Arm為晶片處理器提供設計和授權架構。據估算,全球99%的智慧型手機都應用了它的晶片架構,包括國外的蘋果、亞馬遜、谷歌、英偉達、高通、三星、英特爾等,國內的華為、比亞迪、中芯國際等,都是Arm的合作客戶。

這裡必須一提的是,在所有客戶中,尤以Arm中國最為重要。

作為Arm IP許可在中國市場的獨家分銷商,Arm中國已經成為Arm的最大客戶。2022財年和2023財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收入分別占Arm總收入的約18%和25%,其中,Arm中國獨占18%和24%。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智慧型手機用戶,且在過去十年一直是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增長的重要來源。

為此,ARM在招股書坦言,如若未能保持來自中國的收入、進入中國新的和現有的市場或在中國獲得新業務領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國的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可能會對其經營業績和競爭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目前整個晶片行業仍在與銷售低迷作鬥爭,庫存過剩加劇了這一局面。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這正是ARM目前最核心業務,沒有之一。就連晶片巨頭高通也撐不住,直言來自手機製造商的訂單仍在下滑。

不過Arm的成功上市,還是有望為數十家科技初創公司和其他公司IPO帶來鼓舞,這些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計劃此前因市場情緒低迷而陷入了困境。

分析認為,Arm的成功也標誌著投資者對科技公司的興趣回歸,特別是在過去18個月IPO市場幾乎關閉後,或許已經開始進入重啟的狀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的表現。

再來關心一下美國汽車業的罷工危機。

北京時間周五中午,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簡稱UAW)與通用、福特、Stellantis三大車企的勞資協議正式到期,UAW決定正式對三巨頭髮起罷工,這將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同時針對三大車企的罷工。

罷工發起的地點分別為位於美國密蘇里州溫茨維爾的通用汽車裝配工廠,該工廠生產雪佛蘭Colorados、GMC Canyons等車型;位於俄亥俄州托萊多的Stellantis組裝工廠,該工廠生產Jeep牧馬人車型;以及位於密西根州韋恩的福特裝配廠,主要生產福特Ranger和Bronco車型。

在業內專家看來,UAW還對三巨頭「留有一手」。

位於美國汽車製造業中心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韋恩州立大學商業教授馬里克·馬斯特斯評價說,在選擇這三個罷工地點時,工會並沒有瞄準這些公司的大「搖錢樹」,即全尺寸皮卡和大型SUV,而是更多地選擇了生產利潤率較低的車型的工廠。

諮詢機構GlobalData全球汽車業務主管傑夫·舒斯特表示,每家車企的一個發動機廠或者變速箱廠的罷工,就足以關閉將近四分之三的美國裝配廠。

對於工會自身來說,這樣有針對性的罷工也有好處,就是可以節省資源並延長可能的罷工時間,也就是「用最少的人辦最多的事」。

不少業內人士和機構都分析認為,針對某些發動機廠或變速器工廠進行罷工一定是UAW未來可能採取的策略,這會迅速削弱汽車製造商的生產能力。其實在罷工開始前,就有行業專家預計UAW會在起初就立即採取這一策略。

針對UAW此前的要求,三家汽車製造商先後給出了多個版本的提議,但均因「沒有誠意」而被UAW否決。

就在罷工開始前幾個小時,福特汽車還發表了聲明,稱「真誠地進行了商討,以避免罷工,這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和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它也影響了我們試圖通過這份合同獎勵的5.7萬名工人。」

由於雙方談判進展停滯不前,業內人士和華爾街早已預期這場罷工在所難免。

當地時間9月14日美股收盤後,受罷工消息影響,美股大型車企的股價齊刷刷下跌,然而特斯拉卻上漲了1.75%。

分析人士認為,在傳統車企積極地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關鍵時刻,這場可能到來的罷工或將對特斯拉構成利好。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罷工將影響美國汽車產量,而特斯拉將有機會受益於競爭對手的任何停產。

特斯拉並非UAW工會的參與者,因為馬斯克長期以來直言不諱地反對工會組織,他認為工會組織會拖垮企業效率。

罷工發生之後,馬斯克更是不忘發推炫耀一番,「我發給工人的工資,比UAW想要的還高。」馬斯克補充說,「多年來,我們工廠有不少在生產線上工作的技術人員,通過持有公司股票期權成為了百萬富翁。」

針對罷工,近日美國諮詢機構安德森經濟集團在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報告。

報告顯示,如果UAW針對三巨頭的罷工持續10個工作日,三家企業合計將損失近10億美元。其中通用汽車將損失3.8億美元,福特和Stellantis將分別損失3.25億美元和2.8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企業的商譽損失。對於正處於電動化轉型關鍵時期的傳統車企,這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

但受影響的也不僅僅是這三家車企。AEG的報告指出,從整體經濟的角度來看,合計經濟損失將達到50億美元。AEG表示,這50億元中包括了三大汽車製造商的盈利損失,汽車經銷商在短期和長期遭受的損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損失等等。

此外,可以參考的是,2019年UAW針對通用汽車罷工為期六周,涉及50多家工廠的4.8萬名工人,通用汽車損失高達36億美元,密西根州經歷了單季度經濟衰退。本次史無前例針對三家巨頭同時進行的罷工,勢必波及更廣。

總的來說,雖然外界認為美國經濟將進入快速衰退階段。但資深經濟學家、沃頓商學院金融學退休教授傑里米·西格爾表示,美國股市今年可能會保持「上升趨勢」,並強調了這一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彈性。

西格爾最近一直是較為樂觀的經濟評論員之一,此前他曾預測到2023年底標普500指數將上漲15%。

西格爾此前曾表示,美國股市根基穩固,因為通脹威脅正在消退,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很快就會開始放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在9月加息的可能性極低,雖然市場已經消化了11月加息的可能性,但我認為美聯儲沒有必要採取行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0f9cf81b810165356d81b1d99d5ec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