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國內輕稀土市場價格走勢持續上漲,主流鐠釹系價格大幅走高。稀土永磁板塊自5月份以來也持續走強,板塊整體上漲22.46%,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
隨著全面復工復產的到來,稀土短期供需緊張難緩解。市場人士認為,稀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隨著下游需求增加,目前補庫壓力較大,未來有望復刻鋰鈷需求高增的邏輯。
關於稀土行業,價值線此前曾寫過《稀土價格漲了兩倍以後……》一文,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全球輕稀土產業鏈龍頭——北方稀土(600111)。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稀土富二代
北方稀土的故事,始於白雲鄂博礦區,其位於陰山之北的烏蘭察布草原,其蒙語名「白雲博格都」意為「富饒的神山」。
1958年,一支中蘇專家組成的科考隊,對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礦進行了深入考察,發現其不僅有豐富的鐵礦,還蘊藏著多種稀有金屬。
這裡有稀土,儲量3600萬噸,占全中國稀土資源的83%,居世界第1位;
這裡有鈮,儲量660萬噸,居世界第2位,可以用在鋼鐵、超導材料、航空航天、原子能、醫療等多個領域;
這裡還有釷,一種核燃料新秀,經過中子轟擊,可以得到鈾-233,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產釷的國家,白雲鄂博占77%。
目前,白雲鄂博礦已探明的礦體賦存著170餘種礦物!作為一個罕見的金屬共生礦,說白雲鄂博礦是一座超級礦山,一點都不為過!
但因為當時國家對鋼鐵需求緊迫,而且科研水平有限,這麼大一個寶藏,卻一直主要被當做鐵礦被開採,造成其他稀有資源的巨大浪費。
到了1961年,代號為「8861」的稀土實驗三廠成立,我國稀土產業就此誕生,而這也是北方稀土的前身。
在此後三十多年裡,這個小廠完成一系列歷史變遷。
1997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以稀土三廠、選礦廠稀選車間資產為基礎,發起成立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同年9月在上交所上市,之後改名「包鋼稀土」,2014年又宣布改名為「北方稀土」。
名稱不斷改變,但不變的是,北方稀土背靠著控股股東包鋼集團,依然掌控著白雲鄂博礦的獨家資源,並以六大稀土集團成員之一的身份,成長為全球輕稀土龍頭。
「成本+全產業鏈+技術+配額」四大優勢
一路走來,北方稀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貿易基地,直屬、控股、參股企業48家,積累了「成本+全產業鏈+技術+配額」四大優勢,成為名副其實的「稀土帝國」。
1、低成本造就高毛利
控股股東包鋼集團持有北方稀土股份比例為37.39%,並擁有全球儲量最大的稀土礦——白雲鄂博礦的獨家開採權,尤其白雲鄂博礦尾礦品位高達7%(全球第三),開採成本優勢明顯。
公司向包鋼採購稀土精礦的價格遠低於市場價。2022年公司與包鋼股份續簽《稀土精礦供應合同》,約定稀土精礦交易價格為不含稅26887.2元/噸(乾量,REO=51%),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527.2元/噸(乾量)。而截至2022年4月18日,稀土精礦(TREO≥70%)包頭中間價已漲至66500.00元/噸。
公司技術領先,生產成本優勢明顯。公司採用先進的第三代硫酸法冶煉分離工藝,具有連續作業、工藝流程簡單、稀土回收率高、廢渣少的優點。
成本低造就高毛利,2020年該公司稀土業務毛利率為27.5%,高於行業均值14.4%。
2、全產業鏈發力
北方稀土不但是全球最大的輕稀土供應商,而且已具備「上遊資源-中遊冶煉-下游功能材料-終端應用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
公司中遊冶煉分離產能全球領先,其中稀土分離產能12萬噸/年,稀土金屬冶煉產能1.6萬噸/年。
公司下游功能材料包括磁性材料、拋光材料、發光材料、貯氫材料、催化材料等。其中,磁性材料產能4.1萬噸/年、拋光材料產能3.2萬噸/年,產能規模及市占率均為全國第一;貯氫合金產能8300噸/年,產能規模及市占率均位列全國前五;稀土基煙氣脫硝催化劑1.2萬立方米/年。
公司稀土終端應用產品包括鎳氫動力電池、稀土永磁磁共振儀,及稀土永磁高效節能電機產業等。
3、技術領先全球
北方稀土在稀土選礦、冶煉、材料等方面技術領先全球。目前,公司有科研項目500多項,獲獎成果114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51項;獲得發明專利115項,實用新型專利132項;制修訂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139項,在國外核心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76篇。
北方稀土研發的新一代高容量La-Y-Ni系儲氫合金材料,已實現自主生產,放電容量達到每克380毫安時以上。目前該項目已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申報國外發明專利2項。
北方稀土「鈰鋯固溶體項目」打破國外壟斷,可將汽車尾氣里的有害氣體通過化學反應轉變為無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氣。目前年產500噸的鈰鋯固溶體生產線已實現投產。
4、配額常年居首位
作為一種戰略資源,我國稀土開採和冶煉實行配給制,配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下達總量控制指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無指標超指標生產。
目前我國稀土開採、分離冶煉總量控制配額全部集中於六大稀土集團。公司稀土配額常年居六大集團之首,戰略地位突出。
據2022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指標,中重稀土供給並無增長,指標更加傾向於輕稀土。增加的1.68萬噸輕稀土開採指標中,1.61萬噸集中於北方稀土,占增量指標的96%,同比增長36%。未來輕稀土配額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北方稀土集團未來或成為稀土供應增量的主要提供方。
供需吃緊,稀土高景氣或將持續
作為低碳時代核心的驅動材料,具有無法取代的優異磁、光、電性能。尤其用輕稀土氧化鐠釹製成的釹鐵硼磁材,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風電、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中,號稱「萬磁王」。
在雙碳政策下,目前稀土下游磁材廠商均有大幅擴產計劃,據東北證券統計,未來5年主要高端磁材企業產能CAGR(年復合增長率)達15.5%,側面印證終端需求旺盛。
金力永磁、正海磁材、中科三環、寧波韻升等龍頭企業未來幾年擴產計劃均較為激進,其中金力永磁2025年規劃產能為2020年產能規劃的2.7倍,正海磁材2024年規劃產能為2020年產能規劃的3倍。
據光大證券最新研報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氧化鐠釹需求量可達12.3萬噸,2020-2025年CAGR14.3%。預計2025年全球氧化鐠釹供給12.2萬噸,2020-2025年CAGR13.8%。
搭上新能源的快車,本輪永磁需求強周期不會輕易結束。
而在供給層面,稀土行業的供給格局也較好,一方面,中國在全球稀土供給格局中處於絕對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北方稀土和中國稀土集團兩大國企分別主導著國內輕、重稀土的供給,對價格有著絕對話語權。
國內方面,稀土由總量指標控制+六大集團集中掌控,政策嚴格約束稀土供給。2021年《稀土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更是明確非法開採、分離冶煉、購買銷售稀土產品處罰措施等,監管力度更上層樓。
海外方面,主要稀土礦供給難有增量,新建項目均尚處早期。現階段海外稀土礦主要有三個來源:澳洲Lynas(2.5萬噸/年)、美國Mountain Pass(4萬噸/年)以及緬甸稀土礦。但此三家未來增量有限,且供給擾動較大。
此外,即便海外稀土礦山投產也無法完成深加工,因為全球約90%的冶煉分離產能在中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稀土提煉技術甚至設備都領先全球,生產效率全世界最高,成本全世界最低。
總體而言,國內指標嚴控+海外增量尚遠,全球稀土供給未來料持續受限。由於稀土供給缺乏彈性,需求放量必然會導致價格上漲。
此外,稀土雖不可替代,但在每個領域運用量都不大,成本占比較低,這使得稀土價格向下游傳導能力較強。例如,一輛2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中,稀土成本約為1000元左右,成本占比僅為0.5%。
光大證券認為,未來全球新增的稀土供給量將主要依靠中國國內配額的開放程度,由於稀土的戰略屬性,其認為配額的釋放節奏將落後於需求的增長,未來五年,稀土氧化鐠釹價格將處於較高位置。
結語
據北方稀土一季報,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8.10億元,同比增長49.72%,凈利潤15.58億元,同比增長88.51%。
截至6月6日收盤,北方稀土動態市盈率為22倍,由於利潤的顯著增長以及前期股價回調,目前公司估值水平已處於低位。
稀土是「雙碳」時代的關鍵材料,全球最大的稀土儲量在中國,全球最大的稀土礦是白雲鄂博礦,白雲鄂博礦的獨家開採權,屬於北方稀土的控股股東包鋼集團。
作為家裡有礦的「富二代」,北方稀土坐擁「成本+全產業鏈+技術+配額」四大優勢,妥妥地占據行業金字塔尖。
新能源消費和高科技的驅動下,稀土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愈發凸顯,未來北方稀土能否業績和估值雙升,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