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除了燥熱的天氣外,蚊蟲的叮咬也讓人頭大。
不僅出門能碰到,而且就算你住在20+的高層,有些蚊蟲也會想盡辦法奔你而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不過科大大要提醒大家:雖然這些蚊蟲惹人厭,但有些千萬不要隨便拍死。
睚眥必報的它們,臨死前可能還會重拳出擊,給你帶來不小的傷害。
9歲的小雅頭上突然長了一顆接近膚色的「痣」。
媽媽發現這顆痣長得非常快,擔心惡變,於是就帶著小雅來到醫院。
但令家長沒想到的是:這顆「痣」竟是一隻活的蜱蟲,它已經鑽進頭皮吸了一個多月血,身體已經比最初漲大了幾十倍。
圖片來源:網絡
科大大猜測,小雅可能是在草地、樹林、灌木叢等植被豐富的地方玩耍時,一不小心被蜱蟲盯上。
每年4-9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期。
每當人們經過時,蜱蟲總會看準時機,附著在你的身上,頭皮、耳朵、腋窩、肚臍、腰部、腿間和腿彎都是蜱蟲喜歡的位置。
蜱蟲不像蚊子,親完就撤,它們喜歡紮根吸血,並可能會持續幾天到2周不等。
想知道蜱蟲對你的愛有多真?就要看它扎你有多深!
如果不幸被蜱蟲咬傷,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千萬不要用手強行把蜱蟲拔出來,這可能會導致蜱蟲的頭部斷在皮膚裡面,更容易被感染。
如果不在醫院,可以這樣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了蜱蟲外,隱翅蟲也不能隨便拍死,畢竟「記仇」的它,臨死前還可能會讓你毀容。
某天早上,王女士發現臉上有一條條傷痕,半張臉紅腫,還長出不少膿皰,差點毀容。
到醫院就診後才知道,由於她昨天晚上隨手拍死了一隻附著在臉上的隱翅蟲,臉上接觸了隱翅蟲毒液,感染了隱翅蟲皮炎。
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隱翅蟲,它可是號稱「飛行的硫酸」。
有毒的隱翅蟲身體會分泌一種毒液,一旦接觸到皮膚,會引發皮炎,出現紅斑、水腫,隨後出現水泡和潰爛現象,嚴重者會噁心、嘔吐、發熱。
圖片來源:網絡
每年夏秋季的夜晚,隱翅蟲都喜歡出來活動,特別是草叢、樹林等植被叢生的地方,更是它們的聚集地。
如果不幸碰到隱翅蟲,該怎麼辦?
吹開,撣走。
如果發現隱翅蟲在身上,直接吹走、或者抖落在地上就可以。
只要沒把隱翅蟲拍死,一般是不會受到傷害。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做好以上3步,基本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但如果出現反覆皮膚紅腫、發燒等狀況,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就診哦。
除了蜱蟲和隱翅蟲,隨處可見的蚊子,更讓人心煩。
圖片來源:網絡
被蚊子叮一口,癢、腫、疼事小,不慎感染乙腦、登革熱、瘧疾、寨卡病毒等疾病事大。
比如前幾天這個新聞,回家過暑假的大學生小玲突發高燒不退,幾經輾轉,小玲的病情終於確認——感染了病毒性腦炎。
正是被蚊子叮咬所致。
面對這種討人厭的生物,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預防。
室內驅蚊:
室內首選物理防蚊設備。
紗窗、紗門、蚊帳通通給我安排上,蒼蠅拍、電蚊拍也可以搭配使用。
如果懶得和蚊子「廝殺」,也可以選擇驅蚊液、插電蚊香等化學驅蚊方式,注意認準(擬)除蟲聚酯類殺蟲劑。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擬)除蟲聚酯類殺蟲劑濃度是很低的,基本上不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咱們可以放心用。
但也要記得晚上睡覺的時候,放在離床遠一點的位置,日常保持房間通風。
室外驅蚊:
夏天外出儘量穿淺色的衣服,遠離草坪、花壇等蚊蟲聚集地,黃昏、黎明等蚊蟲活躍的時間段儘量不要外出。
同時,購買驅蚊產品時,注意選擇靠譜的成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被蚊子叮了怎麼辦?
先說重點:滴香油、塗口水、抹大蒜、掐十字這些偏方,除了心理安慰外,毫無用處。
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今天的分享就結束了,科大大給大家留了幾個小問題,我們留言區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