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的禪杖,究竟是什麼樣?影視劇里都錯了

2023-05-14     臨溪柚子

原標題:魯智深的禪杖,究竟是什麼樣?影視劇里都錯了

《淺說水滸》第565期(文/焦目)

有人說,水滸是四百年前的武俠小說,裡面寫了很多好漢行俠仗義的故事。最明顯的一個,就是魯智深,他先後救過金翠蓮、林沖、劉太公的女兒等人。為了彰顯魯智深的武藝、神力和性格,作者甚至詳細描寫了魯智深的武器,即水磨禪杖。書中不但說了禪杖的材料、重量、價錢,還說了打造過程,打造後「把漆來裹了」。魯智深死後,作者還特意交待,他的渾鐵禪杖留在寺中供養了。

待詔道:「依著小人,好生打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與師父,使不動時,休怪小人……不討價,實要五兩銀子。」

所有魯智深隨身多餘衣缽……渾鐵禪杖並皂布直裰,亦留於寺中供養。

對一件兵器描寫如此細緻,在水滸中可以說是唯一。誠如書中所言,禪杖打開不平路,讓魯智深以禪杖為兵器,是作者對他性格的最好說明。

然而,禪杖究竟是什麼樣?其名稱由來是什麼?是否如影視劇中那樣,一頭月牙,一頭鏟狀呢?

先看水滸中的禪杖

第五回中,禪杖打造好上完漆後,書中說魯智深「肩頭禪杖,橫鐵蟒一條」;第六回中,魯智深去大相國寺的路上,進瓦罐寺之前,曾經把「禪杖就地下搠著」,後來與老和尚聊天時,還「倒提著禪杖」(六十回,魯智深與盧俊義交手時,也說過「倒提鐵禪杖」);第八回中,魯智深為了震懾董超和薛霸,掄起禪杖,把松樹「打的有二寸深痕」,齊齊折了;第九十三回中,魯智深把鈕文忠「一禪杖,連盔帶頭,打得粉碎」;第一百一十七回,說到魯智深「渾鐵禪杖,一衝一戳」。

從這些描述可以發現,禪杖有以下幾點特徵:

第一,禪杖應該是光溜溜的,否則不會像蟒蛇一樣;第二,禪杖至少一頭是很尖的,不然不能搠或者戳,搠就是刺、扎的意思,小說中常說「搠幾個透明窟窿」「搠死」等,基本都用於槍、戟,也用於朴刀;第三,禪杖兩頭不一樣,因為書中說過「倒提」,顯然有前後之分;第四,禪杖另一頭應該較粗,可以作為鈍兵器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松樹「打」斷,頭盔「打」碎。

在說到禪杖的用法時,作者只說打,也可以搠,說得最多的,就是「一禪杖打翻」,從未提到禪杖可以拍、鏟、砍、剁。

總結一下,禪杖是光溜溜的、一頭粗一頭細的,符合這樣的兵器,只有棒,而且是兩頭粗細不一樣的棒。

其實,這從禪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禪杖也屬於杖。何謂「杖」?《方言》中說,「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呂覽·貴已篇》中也說,「操杖以戰」。所以,杖就是木柄、就是棍棒。

再說歷史上的禪杖

從禪杖之名可以看出來,這種杖與佛教僧侶有關。初唐時期,道世和尚在《法苑珠林》中,說過禪杖的作用。

佛聽用禪杖者。若取禪杖時應生敬心。以兩手捉杖放戴頂上。若坐睡不止。應起看余睡者以禪杖築。築已還坐。若無睡者。還以禪杖著本處已坐。

北宋初,在汴京講法的和尚釋道誠,在《釋氏要覽》中,是這麼解釋禪杖的。

禪杖竹葦為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墊行;坐禪昏睡,以軟頭點之。

同樣是北宋,堪稱律總祖師的元照,在《資持記》中也曾說「下座手執巡行,有睡者點起付之」。

上面幾段話,意思是說,禪杖是用竹子或者蘆葦做成的,一頭還要包起來。如果看到有坐禪的人昏昏睡睡,下座就會用這種禪杖去點醒他們。

為什麼要包著一頭呢?因為不管是竹子還是蘆葦,都是一頭粗一頭細,而人都是習慣於拿粗的那一頭。這樣,用細的那一頭去點人(也就是戳人),就容易把人戳痛,甚至戳傷,佛家顯然不會這麼做。所以,他們就把細的一頭包上布,這樣就不會把那些昏睡的坐禪人戳傷。這麼做,既能讓人解困,又不會傷到人,一舉兩得。

較之蘆葦,竹子更結實耐用。再加上竹製禪杖還能探路開路,甚至作為武器使用,所以後來的羅漢、高僧或者行腳僧也常用,其禪杖多用竹製成,還因此有了「竹禪杖」「竹杖」之說。不過,這時候的禪杖,已經不必是直直的了。

五代貫休的《十六羅漢·諾距羅圖》中,羅漢便是手持竹杖;敦煌莫高窟中,唐代《伴虎行腳僧圖》中,行腳僧是手持竹杖,這竹杖就很不直溜,簡直就是「曲曲折折」;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大街上也有一位行腳僧,其後背的囊篋里,也有一根竹杖,上端彎曲。

明清以後,達摩祖師的畫像中,達摩也常是手持竹杖的形象。

禪杖如何成為兵器

禪杖本來是用於點醒昏睡的坐禪者,後來被廣泛使用,雖然能作為防身兵器,但並不是真正的兵器。既然如此,為何明清小說中,和尚常以禪杖為兵器呢?

這是因為,前人把禪杖與錫杖弄混了。

最初,比丘出去化緣時,常要開口敲門,碰到狗也要用杖打。但佛祖認為不應該這樣,所以就在杖上加環,這樣走動會發出響聲,就能提醒別人了。由此可見,錫杖最初的作用,就是化緣。

但是,傳及中國後,錫杖的作用加強了,猶如權杖、法杖一般。所以,唐宋時期的敦煌壁畫中,地藏菩薩、目犍連等人常持錫杖的畫面。這時候的錫杖,不但可以通過錫杖上環的數量,來象徵身份地位,而且在神話故事中,錫杖甚至還代表著法力。

比如,目犍連救母的故事中,目犍連手裡的錫杖,不僅能除三災八難、斬殺鬼神,而且還是打開地獄門的武器。

另一方面,在歷史、公案等非神話故事中,英雄僧侶不斷出現,他們也需要一件趁手的兵器。既然僧人常用禪杖,於是禪杖就成了這些和尚的兵器。在《水滸傳》《說唐》《金瓶梅》《喻世明言》《七劍十三俠》《飛龍全傳》《兒女英雄傳》《三寶太監西洋記》《說岳全傳》等書中,都出現了禪杖做兵器的情節。

明清時期禪杖樣式

關於禪杖的樣式,我們還可以從明代水滸的插圖中看到。

崇禎年間的《新刻全像水滸傳》中,每一頁最上方都有小插圖,從插圖中可以看到,魯智深的禪杖,就是一根長長的棍子。

明末,託名李卓吾的批評本《忠義水滸傳》中,有不少插圖,其中就出現過魯智深的禪杖。從圖中可以看到,魯智深的禪杖,也是一根棍棒,而且一頭很粗,一頭很細,這倒是符合水滸原著。不過,這裡的禪杖一頭帶著月牙,有點像《三才圖會》中的外月牙鏟,或者是《武備志》中鏟。而到了容與堂本《水滸傳》的插圖中,這種月牙更為明顯。

就因為這月牙,後世於是誤會了禪杖的模樣。禪杖越來越脫離棍棒,增加了月牙,又與佛教中的方便鏟融為一體,於是就形成了月牙鏟。

香港電影《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央視水滸以及新版的水滸中,魯智深的兵器都成了這樣的月牙鏟。甚至,連西遊中的沙和尚,他的兵器也從降妖寶杖(棒),變成了月牙鏟。

參考資料:

《談水滸傳兵器描寫》《三藏法師像初探》

容與堂本《水滸傳》《釋氏要覽》《三才圖會》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fe6c0fa4b1ce8d9efab45c56ccdf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