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古人這樣過夏天,全方位避暑,厲害了!

2022-07-21     上醫仁家

原標題:趣聞:古人這樣過夏天,全方位避暑,厲害了!

之前我們從養生角度,建議大家夏天別吃冷飲+少吹空調,即使吹空調也要溫度稍微高一些,讓身體微微出點汗是有益健康的。對此,很多人都反饋說「夏天離了空調不能活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沒有空調的古人,是如何避暑的。當然,古代沒有空調,但也沒有這麼多的汽車和樓房,所以本文僅供大家借鑑哦!

一、茶飲解暑

《本草綱目》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在唐宋時期,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都有茶鋪。人們會圍坐在一起,煮壺熱茶、談天說地。

為了消暑,他們還會在茶中加入橘皮等消暑藥材,幫助人體抵禦酷暑的侵襲。

二、用冰消暑

古代無法製作冰塊,用到的冰塊主要是自然冰(冬儲夏用),而盛冰的容器叫冰鑒。明清以前,這種奢侈豪華的消暑方式只有達官顯貴才會用,普通百姓是買不起冰的。用冰塊避暑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是在明清時期。據記載: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

宋代時,冷飲就很平民化了。從《事林廣記》、《武林舊事》等宋人筆記所載來看,南宋時冷飲花樣繁多。每到夏天,夜市冷飲店出售的果汁類飲品多達數十種,常要營業到半夜三更天才結束。

三、降溫豪宅

古代的豪宅會在廳堂下挖一口井,地面留一個送風口,這樣井裡地下水的涼風就會源源不斷的被送進屋內,以達到降溫的效果,這叫「空調井」。

還有比這個更豪華的「空調房」,就是房子傍水而建,利用機械原理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水流沿著屋檐往下淌,降溫效果槓槓的。據《唐羽林》記載,盛唐時期就出現了」空調房「。

四、清涼著裝

古人是「富人穿絲綢,窮人穿棉麻」,不管哪種材料,都比我們現在的化纖製品要涼快。

此外古人著裝也有很大膽的,比如唐代的半臂裝、袒露裝等,在《簪花仕女圖》中都能找到。

五、消暑用具

首先要說到的肯定是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做成的,所以叫「翟扇」,主要用途是擋光,並不是扇風。

扇子有團扇、摺扇、竹扇、絹扇等,而且慢慢的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藝術品,用途也不局限於消暑乘涼。

除了扇子,瓷枕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備神器。據傳,瓷枕最早出現在隋朝,一開始並不是用來消暑納涼的,發展到後來則成為以納涼為主。瓷枕枕面是一層釉,性清涼,內部中空,下端有空穴可以通風,適合消夏。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078b9e253003fc97ced94c24cab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