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不可怕,有藥可治

2023-04-07     PSM藥盾公益

原標題:「疣」不可怕,有藥可治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蔡健妮

某醫院婦科門診內,醫生正在查看陳女士的檢驗報告,說到:

——嗯,這是生殖器尖銳濕疣,是HPV病毒感染導致的。

——陳女士頓時緊張起來,馬上詢問:嚴重麼?聽說宮頸癌都是這種病毒引起的。

——現階段不嚴重,只要及時接受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會發展成癌症的,無需過於擔心。

什麼是「疣」?

「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贅生物,臨床上常見的有尋常疣、扁平疣和尖銳濕疣。

HPV最常導致的生殖器尖銳濕疣及宮頸上皮內病變,與宮頸癌密切相關。就像吸煙與肺癌的關係,HPV感染已成為罹患宮頸癌的高危因素。儘管如此,第一次發現HPV感染也無需太緊張,因為健康人體擁有良好的免疫能力,50%—90%的HPV病毒可被機體清除,不會進一步發展。

大部分初次發現感染的女性下次檢查已經轉陰。對於需要治療的女性,及時發現並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不會發展成宮頸癌。

疣的藥物治療

疣的藥物治療,包括細胞毒性藥物、三氯醋酸、咪喹莫特、重組人干擾素等。

細胞毒性藥物

細胞毒性藥物通常有博來黴素、氟尿嘧啶、鬼臼毒素和班蝥素,以上藥物均有致畸性,故孕婦禁用。

博來黴素:是一種抗腫瘤藥物,可阻礙DNA合成,可用於頑固性、復發性尋常疣。相較於冷凍療法,其病灶破壞性更小,復發率低。

用法用量:疣體內注射,0.1—0.2mL/次,每周重複三次。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治療期間及注射後出現疼痛、水泡、炎症後色素沉著,通常幾周後色素沉著可消失;用藥期間應注意肺部檢查,出現間質性肺炎應停藥。

氟尿嘧啶:也是一種抗腫瘤藥物,其機制可能是抑制DNA合成從而起到抗疣增生的作用,局部外用治療的清除率可達到47%—68%,復發率約為70%;皮損內注射有效率為55%—77%,復發率為58%,可用於皮膚疣。

用法用量:外用或皮損內注射,外用1—3次/日,連用6—8周;皮損內注射,每周一次連用6周。不良反應包括炎症反應、疼痛、色素沉著等。

鬼臼毒素:具有抗有絲分裂的作用,可導致疣體細胞壞死,可用於皮膚疣。分為0.5%鬼臼毒素溶液和0.15%鬼臼毒素乳膏兩種劑型。

用法用量:局部外用,成人劑量為每日兩次,連用三天,隨後停藥四天,7天為一療程,最長可使用4—5周。不良反應可表現為局部刺激,如瘙癢、灼痛、紅腫和糜爛。

班蝥素:是一種從中藥斑蝥里提取的細胞毒性物質,可用於傳染性軟疣、多發性疣。

用法用量:外用塗抹於疣體,並貼上膠帶。由於塗抹班蝥素後2—24小時可出現水泡,屆時應除去膠帶,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去藥物。值得一提的是,用班蝥素治療的一個風險是:治療部位周圍出現復發,形成「環狀疣」。

三氯醋酸

三氯醋酸:可用於扁平疣和尖銳濕疣,其作用機制為通過對蛋白的化學凝固作用破壞疣體。

用法用量:將藥液塗於疣體,待其乾燥,見皮損表面形成一層白霜即可。一般應用1—3次後病灶可消退,用藥6次未愈應改用其他方法。三氯醋酸可用於孕婦。

5%咪喹莫特乳膏

5%咪喹莫特乳膏:可用於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銳濕疣,此藥為外用的免疫調節劑,通過刺激局部產生干擾素及其他細胞因子起作用。

用法用量:睡前塗於疣體,每周3次,用藥6—10小時後用清水和中性肥皂水洗掉,可連續使用16周。疣體多在用藥後8—10周脫落。

重組人干擾素α-2a

重組人干擾素α-2a: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刺激的作用,可用於尖銳濕疣。

用法用量:皮損內注射,100萬單位/次,每周三次,3周為一個療程。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c8520bb25fed5dc20db8f4c48333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