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修復IPO:簽下離奇大單後高管加盟競爭對手,大額分包合同竟交給皮包公司

2020-11-02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建工修復IPO:簽下離奇大單後高管加盟競爭對手,大額分包合同竟交給皮包公司

來源|價值線研究院

作者|價值線研究員 文刀

號稱國內第一家專業從事環境修復高新技術企業的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工修復)是一家IPO「困難戶」。

八年前,也就是2012年,建工修復首次公布創業板上市計劃,但計劃並不順利。隨後,建工修復轉戰主板,2017年,建工修復上會,然而結果卻是被證監會發審委暫緩表決,隨後IPO終止。

時隔三年,藉助資本市場改革的東風,建工修復再度重啟IPO,並已於10月23日過會。但價值線研究院發現,建工修復仍然存在著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

01

前高管加盟競爭對手,離職前簽下離奇大單

根據招股書,建工修復是國內領先的環境修復綜合服務商,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環境修復解決方案。公司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修復為核心、水環境和礦山等生態修復並舉的戰略布局,業務範圍涵蓋環境修復相關的諮詢、設計、治理、運營、管理等全產業鏈條。公司提供的環境修復綜合服務主要包括環境修復整體解決方案和技術諮詢服務等。

招股書顯示,公司在業內擁有眾多競爭對手。有一家名叫中科鼎實的公司引發關注。

2018年,根據第十七屆發審委第15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建工修復首發未通過。公告中,發審委明確對建工修復與中科鼎實2016年的一宗聯合中標項目提出質疑,這也成為建工修復首次衝擊IPO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當時的招股書,建工修復於2016年與中科鼎實聯合中標北京焦化廠項目,這一項目給建工修復貢獻的毛利率高達87.53%。然而2016年建工修復的綜合毛利率僅為18.90%,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只有18.86%,也就是說這一聯合中標項目的毛利率近五倍於綜合毛利率和主營業務毛利率。

建工修復在招股書中表示,其在與中科鼎實關於北京焦化廠項目的聯合中標項目中主要承擔技術諮詢和指導工作。然而建工修復的技術服務毛利率也僅有63.28%,北京焦化廠項目超過87%的毛利率仍然遠高於平均水平。

更離奇的事情還在後面。在與中科鼎實聯合中標這一項目後,建工修復董事、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郝鑫就離職了。而此時離公司首發上會只有不到半年,也就是說郝鑫是在IPO前突然離職的。到了2018年9月24日,上市公司京藍科技宣布斥資8.76億元溢價七百餘倍收購中科鼎實。2020年3月,郝鑫上任京藍科技新任總裁。

現在,再讓我們回頭梳理一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建工修復在前黨委書記郝鑫在任的最後一年和競爭對手中科鼎實聯合中標了一個項目,但是項目收入八成要歸中科鼎實。這個項目結束後郝鑫就離職了,幾年後搖身一變成了中科鼎實的控股股東新任總裁。這其中究竟有著一種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北京焦化廠這個毛利率畸高、分成比例異常的項目,到底是否涉嫌關聯交易或是利益輸送?建工修復至今仍未給出合理的答覆。

02

「皮包公司」斬獲大額合同 ,分包模式問題多

建工修復上一次IPO時,發審委曾多次問及公司的分包模式。時隔多年再度衝擊IPO,公司在分包模式方面是否做出了改善?

價值線研究院查閱招股書發現,有一家名叫無錫弘傑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企業多次出現在建工修復前五大分包採購商中,其中2019年是建工修復的第二大分包採購商,其分包採購金額占全年總金額的25%。

2017年,無錫弘傑朗是建工修復的第四大分包採購商。根據招股書,公司的分包模式絕大多數是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進行分包採購。然而,2017年,建工修復卻通過單一來源採購方式選擇了無錫弘傑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無錫弘傑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註冊資本僅有五百萬,實繳資本為零,員工社保繳納記錄僅為2人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是否取得了相關資質?為何這樣的公司能通過非招標方式取得建工修復總價值高達6000餘萬的分包合同?建工修復並未進行說明。顯然,建工修復的分包模式仍然疑點重重。

03

聯合體項目占比持續升高 ,獨立發展能力遭質疑

除了分包模式,聯合體項目是建工修復另一個主要的經營模式。

根據招股書,建工修復報告期內共有33個聯合體項目產生收入。其中有兩個項目是與控股股東建工集團組成聯合體,並且與建工集團組成聯合體的項目合同金額在所有聯合體項目中高居第二,是僅有的三個4億以上項目。

2011年4月28日,建工修復與控股股東建工集團組成聯合體,與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住宅建設服務中心分別簽訂了三個標段的施工合同。然而根據合同約定,三個標段項下全部收益歸發行人建工修復所有,建工集團不分取任何收益。

也就是說,建工修復是利用控股股東建工集團的資質獲得項目,卻拿走了項目產生的所有收入。發審委對此提出質疑,要求建工修復說明是否存在拼湊、租用、借用、共用業務資質的情況,是否存在控股股東向建工修復輸送利益。

建工修復給出的解釋是建工集團在該項目中並未實際參與具體工作,因此不分取任何收益。

但是,建工修復是否對控股股東或者聯合體方有所依賴,仍然是個問題。根據招股書,包括與建工集團聯合的項目在內,建工修復的聯合體項目實現的收入分別為20,635.28 萬元、33,045.67 萬元、35,744.02 萬元和 16,170.71 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則達到了25.41%、32.33%、31.95%和 42.94%,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隨著聯合體收入占比的不斷提高,建工修復到底是否存在對聯合體其他成員或其他合作方存在市場開拓、資金投入、工程實施、技術落地等方面的依賴?尤其是其經營是否對控股股東建工集團存在依賴?其是否擁有可持續的獨立經營的能力?

04

號稱環境修復綜合服務第一股,

卻因環境污染被罰

作為一家以環境修復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卻干出了污染環境的事,顯示出公司在管理和內控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根據建工修復招股書,2017年7月11日,因公司未經批准從福建省轉移固體廢物至湖北省,湖北省鄂州市環境保護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鄂州環罰字[2017]9 號),對公司作出罰款 90,000 元整的行政處罰。

另外,建工修復還涉及一個7300噸的污染事件,其在招股書中並未披露。

2016年11月,武漢豐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豐智環保」)與建工修復簽訂了福建東南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廠區污染土壤修復工程項目污染土終端處置工程合同,約定以每噸409元的價格由豐智環保將污染土運至湖北省武穴市,進入水泥迴轉窯系統高溫/無害化處置。豐智環保簽完合同後,又將上述業務以每噸150元的價格轉包高勇。2017年年初,高勇為牟取不法利益,在取得豐智環保有關人員的同意下,分兩批將污染土運至鄂州江邊碼頭進行非法傾倒、填埋共計7300噸。最終涉案人員因犯環境污染罪被判刑。

以上兩個案例,均表明了建工修復在內部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著不完善和執行不到位的缺陷。

對於建工修復IPO過程中的其他問題,價值線將密切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I42iHUBDFw2AbaOC0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