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許夢旖/文 伴隨著入局者的日益增加,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新一輪激戰正在打響。
9月20日,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中路演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廳進行。錦波生物(832982.BJ)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唐夢華在路演中向投資者表示,該公司未來產品會聚焦於重大傳染病方向,此外,公司也會積極發揮山西合成生物產業鏈「鏈主」作用,整合上下遊資源,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同日,上海技術交易所智庫專家張新原向經濟觀察網表示,重組膠原蛋白具有生產成本低、純度高、易於規模化等優勢,在上游工廠與資本方的合力助推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在抗衰產品市場上具有極強競爭力。
張新原同時亦稱,儘管當前不少企業都在宣稱布局重組膠原蛋白領域,但作為高壁壘賽道,不同企業的技術路徑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類別的重組膠原蛋白,其在分子量、宿主細胞、表達特徵、純化工藝等方面也會存在諸多差異。
資本青睞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的數據,按零售額計,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185億元增至2027年1083億元,市場滲透率將從2022年46.6%增至2027年62.3%。
在此背景下,資本紛紛角逐重組膠原蛋白舞台。比如,9月10日,君合盟生物製藥(杭州)有限公司(下稱「君合盟」)完成超2億元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國投創合領投,弘盛資本、元禾控股、新氧集團跟投。此前的5月7日,君合盟才剛獲得通化東寶(600867.SH)1億元B輪融資。截止目前,君合盟總計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到6億元。
另外,繼巨子生物(02367.HK)、錦波生物成功上市之後,專注從事重組膠原蛋白原料製備的江蘇創健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健醫療」)已於1月8日在江蘇證監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登記。企查查數據顯示,創健醫療分別在2022年8月、2023年9月完成A輪、B輪融資,上述兩輪融資金額總計已超4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資生堂在華設立的專項投資基金資悅基金、全球最大專注消費領域投資私募機構L Catterton(路威凱騰)等。
記者注意到,君合盟成立不足四年、且尚未有產品上市,而創健醫療也僅在1年時間內就完成了超4億元融資,可見國內外資本對於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的信心。
「重組膠原蛋白實際上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涉及到對基因序列的精確設計和合成,以及對蛋白質表達、純化、加工等過程的精細控制。」張新原認為,重組膠原蛋白的生產需要高度的技術實力和專業知識,包括生物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等多學科的交叉應用,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重組膠原蛋白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如在醫療、護膚品、食品等領域的應用。
不過,對於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火熱,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比如,今年4月,錦波生物董事長楊霞就曾公開表示,有的化妝品中使用的原料宣稱是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但其材料是否安全有效並未經過鑑定,可能存在免疫原性、長期毒性等安全風險。楊霞建議,國家應對化妝品領域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命名、分類、宣傳等作出統一規範。
對此,張新原認為,重組膠原蛋白的生物材料性能主要取決於蛋白結構,但目前市面上含有重組膠原蛋白的化妝品很少會公布胺基酸序列,因而無法驗證其原材料的實際性能。
從行業龍頭公司業績情況來看,2024年上半年,錦波生物與巨子生物的業績表現均超出預期。報告期內,受益於醫美產品「薇旖美」的市場擴展,錦波生物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同比增長90.59%,實現歸母凈利潤3.10億元,同比增長182.88%;受益於旗下品牌「可復美」的放量,巨子生物同期實現營業收入25.4億元,同比增長58.2%,實現歸母凈利潤9.83億元,同比增長47.4%。
可見,在整體消費景氣度比較低迷的情況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依然熱度頗高。
龍頭打法
然而,新入局者的日益增多,也讓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競爭加劇。如何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或保持優勢,成了眾多入局公司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9月19日,錦波生物投資者專線工作人員向經濟觀察網表示,目前,僅有錦波生物一家公司可生產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原料,且在2021年將這項技術正式應用於產品,可更好地貼合細胞表面。
此外,該名工作人員提及,「重組膠原蛋白」概念或被消費市場籠統定義,實際上,重組膠原蛋白技術分為重組類膠原蛋白、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及重組人膠原蛋白,錦波生物生產的是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可直接注射進人體內,而從動物源提取的則為重組類膠原蛋白,一般僅應用於面膜與護膚品等產品上。
相關公告顯示,錦波生物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生產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注射類產品的企業。2021年6月29日,錦波生物研發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薇旖美)獲批上市,成為我國首個採用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生物材料製備的第三類醫療器械;2023年8月,錦波生物與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修麗可合作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溶液」(鉑研針)獲批上市。截至目前,「薇旖美」與「鉑研針」是市面上「唯二」採用人源化重組膠原蛋白製備的三類醫療器械。
此外,財報顯示,錦波生物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2023年銷售量為57.60萬瓶;2024年上半年,錦波生物單一材料醫療器械產品實現營業收入4.79億元,同比增長105.01%,占營業總收入的70.43%。
如何看待「薇旖美」在醫美市場上有如此強的「賺錢效應」?對此,張新原認為,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重組膠原蛋白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且會進一步推動其市場應用及毛利率的提升。
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錦波生物的凈資產收益率從10.95%攀升至43.96%。此外,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錦波生物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82.29%、85.44%、90.16%及91.58%,據同行業第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老玩家紛紛加大細分領域的研發力度,差異化布局競賽已經開始。
9月6日,另一家頭部企業巨子生物宣布獨家專利「重組人XVII型膠原蛋白、其製備方法及應用」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權,這一成果開創了XVII型膠原蛋白特殊功能區應用的新局面。巨子生物表示,該發明選取了一段來自XVII型膠原蛋白、非G-X-Y結構區的截短蛋白,富含絲氨酸,具有良好的毛囊修復、毛髮再生等生物活性,有望在頭皮護理、髮絲護理、面部護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注意到,「可復美」是巨子生物的拳頭產品,2023年,巨子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5.2億,同比增長49%,其中,可復美品牌實現收入27.88億元,同比增長72.9%;可麗金品牌實現收入6.17億元。截至2023年末,巨子生物已獲授權及申請中專利93項,重組膠原蛋白分子庫中已擁有超過40種膠原分子,數量在業內保持領先。
關鍵階段
面對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群雄逐鹿的競爭局面,「新玩家」創健醫療則是深耕於化妝品用重組膠原蛋白材料。近日,創健醫療CEO錢松公開表示,創健醫療目前已完成重組I、II、III、XVII型膠原蛋白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布局。
「化妝品中的成分需要突破表皮屏障才能發揮功效,因此我們研發了專門應用於化妝品的重組Ⅲ型小分子膠原蛋白。」錢松表示,重組膠原蛋白技術並不是中國獨有,但在巨子生物找到了肌膚修復的應用場景之後,海外市場才逐漸意識到重組膠原蛋白的價值,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已走在全球研究和技術的前列,集體來到了科研轉化為應用的關鍵階段。
事實上,中國重組膠原蛋白企業已陸續布局海外市場。2024年4月,創健醫療與大昌華嘉(DKSH)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將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引入美國市場。巨子生物亦在相關公告中表示,該公司將推進國際化戰略,開發適合海外消費者的產品,建立海外銷售網絡,開拓海外市場。
9月20日,錦波生物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唐夢華亦在路演活動中向投資者表示,目前,該公司主要在三類醫療器械、化妝品、原料業務上布局海外市場,初期階段採用與國際大公司合作等方式來開展業務。在地域上,錦波生物首先選擇在東南亞、日韓等地布局。
9月20日,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CCDA)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向經濟觀察網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重組膠原蛋白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人工合成,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優點,在醫用敷料、注射填充物、人工骨支架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其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持續增長。
此外,袁帥認為,重組膠原蛋白概念產品的高毛利率體現了相關公司的技術硬實力,但資本對該領域的持續注入也可能會導致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泡沫和炒作現象,新入局者需要理性分析市場趨勢和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