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21世紀,各種信息的爆炸、達人推薦,相信很多花蜜們都知道了刷酸的神奇之處,開始了各種嘗試,於是乎有些人刷出了白嫩!有些人卻刷出了爛臉!
那我們刷的酸到底是什麼呢?
這裡的酸其實就是剝脫劑,
通過刷酸可以達到去除老化角質,
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從而美容的目的。
從分類上來說,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酸"一共有三大類:AHA、BHA和PHA。其中BHA就指的水楊酸,今天就暫時不討論。AHA和PHA可以理解為果酸和新型果酸,區別就在於PHA的溫和性較AHA更好一些,強度也會偏低一些,所以今天文章中所提到的果酸,統一指AHA和PHA。
果酸這個東西在九十年代已經很紅了,說TA火遍全球一點也不過分。這麼多年過去了,果酸的種類、產品,換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成分之一。雖然果酸的副作用被不停地報道,但是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果酸換膚的魅力實在太大了——改善皺紋,縮小毛孔,去除粉刺,提亮膚色,淡化斑點,細膩肌膚,這些功效你難道不心動嗎?
最早的果酸,主要來源於自然水果的小分子水溶性果酸,但是它們的刺激性實在太大了,為了保持效果又降低刺激,後來又出了很多新型果酸,比如內酯型葡萄糖酸、杏仁酸、麥芽糖酸等等。其中杏仁酸是比較罕見的油溶性果酸,可以穿透皮脂起效,從發現到使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醫院專用。
不過再怎麼降低刺激性,想要有效果,刺痛、發紅、灼熱、蛻皮這些現象就不可避免。果酸起效的條件有2點,一個是濃度(2-10%只是去角質,20%才能開始發揮淡斑效果。這裡主要指游離酸的濃度,這和產品的PH值息息相關,哪怕果酸濃度再高,PH值不在起效範圍內,游離酸就大大降低,同樣沒有效果),一個是PH值(一般至少要在4.5以下,也就是4左右才是有用的果酸產品。因為皮膚的PH值在4.5-6.5左右,低於這個數值的產品,就很酸,皮膚有傷口塗起來可以說非常痛,所以很多廠商把PH值調高,用起來舒服了,但是果酸也相當於"失效"了)。
如何正確的刷酸?
首先,果酸是剝落角質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新的角質層生長,所以本來就沒有足夠角質層保護力的皮膚,也就是脆弱的、敏感的、動不動就過敏臉紅的,請直接遠離果酸,想也不要去想。你是正常皮膚,可以繼續往下看。
接著,即使你是不易過敏膚質,仍然建議在入手新果酸產品前,先局部使用觀察24小時,如果沒有過於劇烈地出疹,瘙癢現象,再大面積使用。
護膚過程的刷酸注意點
當你成功邁過這2關,那麼你就可以把果酸產品納入每日護膚程序里去了。在護膚過程中,愛刷酸的你只要記住以下幾點,就可以大膽放心地刷刷刷了。
1.只在晚上用果酸產品,而且不管有沒有太陽是不是下雨,白天一定一定要防曬。
2.使用果酸以後,角質層被剝離,很容易出現鎖水功能下降也就是皮膚變干,所以刷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加強保濕,用平時的護膚品很可能不夠。加強保濕可以用保濕強的護膚水、精華素、面膜。
3.皮膚上有較大傷口的時候,停用果酸。因為首先對傷口癒合不好,其次塗抹感真的太疼了。
4.如果是低濃度果酸,可以每天使用,一周休息個1-2天讓皮膚緩一緩就可以了。如果是高濃度果酸,建議1周只用2-3次,不然皮膚很快就會吃不消。因為生長速度跟不上剝離速度,對皮膚來說,就像裸奔,極其容易受刺激。
5.如果你使用果酸的過程中,出現緊繃、發紅、乾燥、刺痛這種持續不退的現象,那說明皮膚需要休息,請馬上停止刷酸,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的修復和保濕類產品,把角質層養好了再繼續刷。
6.刷酸的護膚步驟:洗臉-酸-水-精華-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