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題名,洞房花燭」,人生四大喜事之二,一副對聯搞定

2019-07-20     聊史補丁

文/陌上榆(林新傑)

說起鍊字狂人,想必都會想起「推敲」二字,苦吟詩人賈島當之無愧。自言「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對於字的錘鍊可謂極致不僅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經典詩句,還有「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的苦思後神來之筆。

這種對於鍊字精益求精的精神,後世也是有了傳承,到了宋代,也出了一個對於用字極為講究的文學家。雖然沒有賈島那般極品,卻也是佼佼者,他就是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小時候所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形容詞用作動詞,極為傳神,據說王安石之前曾分別用了「到、吹、過」等字,均不滿意,直到「綠」字才滿意。一個「綠」字,似乎春風吹拂過的地方,大自然就綠起來了,一切都生機勃發,何其形象且富有動感!

王安石的成就後世有目共睹,翻開他的成長史,發現王安石出生於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少時就頗有盛名,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年僅22歲便中了進士。坊間傳說他及第的故事,頗具戲劇性。

話說那年,王安石一路過關斬將,終於迎來了會試。於是,他背上行囊,前往京城參加考試。在路上,他經過一個名叫馬家鎮的地方。走到鎮中心,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座高大宅院,門口圍著不少人,遠遠地就聽到一陣喧囂。走到近處,只聽見人們指著大朱紅門上的半副對聯議論紛紛。王安石出於好奇,扒開人群,定睛細瞧,左邊貼著下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打聽後明白,這大戶人家姓馬,馬員外家中有一千金,待字閨中,想要以征對聯的方式來覓得佳婿,且給出的是下聯,征的是上聯,看似簡單,實則大有講究。

「走馬燈」,秦漢時期稱為蟠螭燈,唐時稱為仙音燭、轉鷺燈,宋代時也稱為馬騎燈,是一種供人們觀賞的流動的馬燈。這種燈,就是在一個或方或圓的紙燈籠中,插一根鐵絲當成立軸,軸上方裝一片葉輪,軸中央裝上兩根交叉的細鐵絲,在鐵絲每一端粘貼上人、馬之類的剪紙。當燈籠內燈燭點燃後,熱氣上升,形成氣流,從而推動葉輪旋轉,於是剪紙隨輪軸轉動。它們的影子投射到燈籠紙罩上,看上去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似的,所以叫走馬燈。

這齣句巧就巧在頂針手法和復字的運用上,且附著在實物之上,故看似好對,想要給出工整的上聯,並非易事。王安石沉吟了一會兒,一時半刻也沒想出答案,但他不敢再耽擱在馬鎮,畢竟要進京趕考,那才是人生大事,於是轉身繼續趕路了。

不幾日,來到京城,很快就上考場了,王安石鎮定自如,揮筆疾書,那個答題的速度,別人只有羨慕的份了。很快地,王安石便第一個交卷了。主考官看此人答題如此迅捷,心想此生肯定聰明過人,且長得一表人才,氣宇軒昂,便有了喜愛之意。為了進一步試探王安石的才華,主考官便順手指著考場大門外的旗子,出句讓他當場作答: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飛虎旗,乃是指繪製有飛虎圖形的旗幟,作為隆重的場合——會試,考場外豎大旗,且是飛虎旗就正常不過了。這上聯,恰恰用的也是頂針和復字手法,與馬家鎮那員外家的下聯配合地是天衣無縫,完美極了。

王安石自然是大喜過望,脫口而出,以「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對之。考官一聽答案,連呼三聲「妙、妙、妙」,讚嘆道:文思如此敏捷,真乃奇才也!

考試結束之後,王安石又想起了馬員外家對聯仄婿的事來,現在自然是胸有成竹了,便急急忙忙趕往馬家鎮。到了之後,發現那對聯依然無人能解。心下竊喜,徑直到馬家來應對了。馬員外正愁沒人答對,聽到有人前來應對,急忙讓家丁筆墨伺候。王安石也不多說,提筆一揮而就。看著那遒勁有力的大字,馬員外頓生好感,細細讀之,更是驚呼絕對。

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旗」與「燈」相對應,「虎」與「馬」相對應,一個因「燈熄」而使「紙馬停步」,一個因「旗卷」而使「繡虎藏身」,對句極為工整,且意境也極為融洽,不折不扣的一副好對子。

馬員外讚不絕口,當場決定將千金嫁給王安石,並擇定良辰吉日,在馬家就把婚事給辦了。

大喜之日,婚禮正進行到高潮,忽然門外有人高呼:「王大人金榜題名,有請王大人明日進京赴瓊林宴。」

王安石自然很開心啦,心想: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今日我不僅娶得嬌妻,且金榜題名,這不喜上加喜嗎?趁著幾分醉意,他揮筆在一張大紅紙上寫下一個大大的「囍」字,讓人貼在大門上。據說,這個「囍」字就是這麼來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nPvp2wBvvf6VcSZra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