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股市也是經濟復甦的樞紐
從7月24日高層首次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到10月31日由最高層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短短三個多月時間,中國資本市場的定位之高、功能之重,引發了各方的高度關注。
賀宛男
從2008年至今,上證指數始終徘徊在3000點附近,這樣的表現距離擔當起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貫徹落實高層關於資本市場的部署,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證監會正在抓緊制定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政策框架,核心舉措之一是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所謂「投資端改革」,重點是推動長線資金入市,包括社保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將作重大修訂,股票類資產最大投資比例可達40%;調整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的風險因子、推動落實保險資金長周期考核,優化養老金參與資本市場機制等等。
日前,財政部發布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投資監管比例方面,將股票類、股權類資產最大投資比例分別提高到40%和30%。目前社保合計持股市值為4139.17億元,而社保基金總規模約為2.6萬億元,按最大投資比例40%計算,入市資金可達1.04萬億元,這對A股市場自然可起到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而在稍早之前的10月30日,財政部明確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將實行長周期考核,即將《績效評價辦法》中經營效益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3年周期指標和當年度指標權重各占50%。
此外,多家公募基金出手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據統計,累計自購金額已超過20億元。國有資本運營機構也在用「真金白銀」支持資本市場:包括中央匯金增持四大行,買入ETF產品;國資委旗下的中國國新投資增持中證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等。
然而,這些舉措都沒有給A股市場帶來多大起色,上證指數反而跌破了3000點。問題出在哪裡?在筆者看來,投資端改革的關鍵,還要在A股市場的最大投資者,即實控人和大股東身上做文章。
首先是要把好進口關,徹底改變一股獨大的現狀。除了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司之外,上市公司的實控人持股不能超過51%,一般可維持相對控股地位(30%上下)。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 如果一股獨大,重大事項都由實控人說了算,還叫什麼公眾公司?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持股比例過高,才會頻頻減持。看看國際上名列前茅的高科技企業,諸如蘋果、微軟、谷歌、臉書等等,有幾家是絕對控股的?他們在股價表現低迷時,不是減持而是常常增持。
其次,應儘快出台對國有股東的市值考核制度。如果說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國有股、法人股暫不流通,他們可以不關心市值;如今絕大部分都成了流通股,可關心的仍是如何通過再融資增加凈資產。A股市場為什麼始終成不了投資市場,投資者長期以來虧多贏少,就是因為大股東與小股民的利益背道而馳——一個要融資融資再融資,一個只能虧損虧損再虧損。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優化融資結構」。優化者,一是數量,即投融資要平衡,在上市公司已達到5000多家後,每年上市和退市的公司家數要基本相當;二是質量,即劣質企業要堅決予以退市,並且要追究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
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留下優質企業,才能組成一個好指數」。我們的A股指數,卻是雜七雜八一鍋煮,這才有今天炒「龍鳳」,明天炒「數字」,最近居然炒成了「麻將牌」——東南西北中發白!
本周,印度股市30年漲100倍的消息刷屏。在感嘆「印度股市漲瘋了」的同時,人們發現,從1997年至2020年,印度股市累計上市新股5000多家,同期卻有2869 家公司退市,占比高達54%,年均退市106家。
當前,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之際,只有股市從低迷中走出來,才能提振消費,激活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說,股市不僅是資本市場的樞紐,也是經濟復甦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