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這次《嫌疑人x的獻身》印度版是一部不錯的犯罪題材懸疑電影。如果你沒有看過東野圭吾的原著的話,你一定能得到非常完美的體驗。
從電影角度,而不是原著的角度來說,這部印度版的《嫌疑犯x的獻身》可以說集合了眾家之所長,規避了韓國版《嫌疑人x》的各種缺點,又想和韓國版一樣取悅觀眾而強行修改了原著悲劇的結局。
印度版的電影架構基本是根據韓國人的方案改的,將原版查案的草薙內海兩位警官和神探伽利略湯川學三人合體,然後隨便找了個小助手糊弄一下了事。甚至還把韓版保留的工藤邦明這個人物也給整合了進去,相比韓版進一步精簡,這個減法做的非常好,成功的避免了韓版的最大缺點,就是女主的人設和她對應的戲份處理。
這點在韓版幾乎變成了災難,印版反而易於接受一些。
當然看著警官和女主假模假樣的約會總是覺得怪怪的。但那是編劇場次設計的問題。
印版的女主起碼人設和選角都不錯。飾演這個角色的是卡琳娜.卡普爾,我印象中看的印度電影里三分之一都有她的參演,包括《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嗝嗝老師》等等,演技上不成問題。重點在於人設。這是韓版《嫌疑人x》最大的問題。印版沒有犯和韓國人同樣的錯誤。
原著中的女主,花岡靖子,是個35歲,風韻猶存的母親,有花岡美里這麼一個國中生女兒,年紀不小了,但絕對是個大美女。
對於這一點,日本中國印度版都老老實實的遵守原著,找這個年齡段最合適的女演員,日本找了松泰雪子,印度找了卡琳娜.卡普爾。中國版的選角問題很大,王凱偶像包袱太重,端過了頭,助手又太年輕,顯得鮮肉味十足,但女主卻很意外的找了林心如,年齡合適,演技也還行。
找適齡的女演員,符合原著,也比較容易呈現那個年齡段獨有的氣質。因為演員們都是實打實的「真」美女,也都實實在在的是合適的年紀,呈現自己的美麗氣質即可。
唯一掉鏈子的是韓國人,不得不說韓國娛樂圈是真的卷,大概沒有那個美女能活到這個歲數吧。又或者是偶像包袱焊死在肩膀上了,怎麼也掉不下來。
他們找了個妙齡美少女李沃源。這妹子穿上水手服都能演高中生了。我很不自信的查了一下她的履歷,1980年生,韓版上映的2012年應該32歲,也算適齡啊。但不管是演技還是氣質上都差一大截,除了顏值以外,沒有任何優點。
說實話,不自信的可不止我,顯然韓方劇組也缺乏自信,以致於他們把花岡靖子和花岡美里的關係從母女改成了姨甥女關係,看著小姑娘的稱呼從媽媽改成小姨,原著黨怕是牙都咬碎了幾顆了吧。
李沃源確實很漂亮,真的很漂亮,但除了顏值,似乎啥都沒有的說,可導演可能和我一樣,看見美女,不剝削一下可惜了,所以李沃源飾演的白花仙(花岡靖子)成了四個版本里唯一一個在男主面前脫掉衣服,準備色誘一番的女主。
色誘就算了,還一臉苦相,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這動靜比她前天晚上殺人還大,外甥女在隔壁不會聽見麼?
顯然導演並不在乎這個問題。
印度版不存在這些缺點。這點我很欣慰。以致於我可以忍受警察和女主曖昧一下。
畢竟韓國那邊衣服都脫了���,還有什麼忍受不了的。
印度版的最大優點是,它的結局。
印度和韓國版都沒有忠於原著,把悲劇的故事強行改成了類「大團圓」結局。
可能是因為原著中湯川學的那句台詞,「真相不會使任何人獲得幸福」。
但不代表讓數學老師頂罪就是個「好」的結局啊!
這個問題我們聊日版的時候再說,這裡我們只淺談一下,為此韓版犧牲了什麼,而印版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改進了什麼。
在原著中,花岡靖子認罪以後,石神萬念俱灰,絕望的嘶吼,用原著的話說:「仿佛要嘔出靈魂」。
日版電影中堤真一的表演完美的展現了這個場景,是日版電影最大的亮點。
而韓國人沒讓白花仙自首,也就省去了金石固的嘶吼。
這是我當年對韓版最不滿意的地方。
印度人顯然注意到了日版的華點,又捨不得韓國的「偽大團圓」結局。
於是印度人改了個結局,平衡了這兩點,讓女主角不至於自首,又讓數學老師保留了嘶吼。
不得不說這算神來之筆。
在經歷了地獄般的韓版之後,對於這個結局,我有種眼前一亮的錯覺。
這改的,挺好的。
雖然不至於讓我興奮。但確實還可以。
除此之外,那就全是缺點了。
綜上,印版維持了女主中年熟女的人設,改了一個還算有點亮點的結局。這是它優於韓國版的地方。
其他方面,他和韓版的缺點一模一樣。
就是我上面不厭其煩反覆解釋的,推理問題。
原著《嫌疑人x的獻身》,當年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獲得那麼多推理小說獎項,是因為他革命性的推理架構。
不同於其他推理小說那死氣沉沉的結構,先發生謀殺,然後慢慢釋放線索,最後結局才揭曉誰是兇手。
《嫌疑人x的獻身》在一開始就告訴你誰殺死了前夫。而且是完整的具象化展現,用什麼兇器,是不是激情殺人,多少人參與,謀殺的詳細過程跟你描述的清清楚楚。
很多年之後,印度那部火遍全網的《誤殺瞞天記》上映的時候,因為男主維傑喜歡看電影,網上不少人打趣說,他一定看過日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
因為架構真的很像。
這個結構最致命的地方在於,想要講好這個詭計,推理的難度直線上升。
因為死者的希望死亡細節對觀眾開放的太多了。
而那個「看起來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問題」的詭計,埋的也確實比較深。
因此如何跟觀眾良好的保持互動,維護詭計,讓觀眾也能通過蛛絲馬跡來參與推理就是個難度很大的事情了。
只有日版真正做到了這點,不厭其煩的向觀眾不斷的提示,深怕觀眾錯過重要細節,反覆多次用長時間特寫來不停的暗示觀眾。
這和日本人比較擅長拍攝推理題材的影視劇應該有很大關係,畢竟這個劇組在之前有一整季《神探伽利略》的拍攝經驗。
而其他版本就不怎麼行了。
蘇有朋的中國版應該只是水平問題。
印度和韓國兩個改了結局的版本,則是根本沒往推理方面發力。
畢竟結局都改了,警察反正已經破不了案了。那麼在意推理幹啥,好好把案情拍的悲情一點,打動打動觀眾就足夠了。
因此在日本版最重要的「街友」(我國稱之為盲流)上,日版不厭其煩的至少給了四個長時間的特寫鏡頭提示觀眾,印版和韓版只是一筆帶過,完全沒有提示作用。
韓版還自作主張的虛構了一場霸凌,畫蛇添足。
因為這兩個版本就沒指望觀眾能推理出什麼。
在這點上,《嫌疑人x的獻身》印版比《誤殺瞞天記》差太遠了。
印度版另一個缺點,也就是它獨樹一幟的地方,在於人設。
我剛剛才罵了韓版找了個過於年輕,氣質完全不是熟女的白花仙。
其實印版也有這個問題。
只不過沒有發生在女主身上。
發生在男主身上了。中日韓三版對於數學老師的氣質問題拿捏的都很忠於原著。
一個頹廢,喪到極點的男人,一個已經完全喪失生活希望的行屍走肉,已經走向上吊自殺道路的人。
這種人在東亞文化圈多的是。所以大家很容易理解這種情緒。
但顯然東亞的電影產業太不發達了,被一部好萊塢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把這種喪到極點的情緒搶了先。
是的,就是那種情緒。
原著的數學老師石神也是這種情緒。
但印版編劇應該沒有好好的去讀原著,在這方面掉了鏈子。
片中的數學老師,在電影的開頭就有整理自己衣冠的鏡頭,還顯得有那麼點活潑。
片中還加入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學生和老師打趣玩遊戲的場景,不停地在破壞沮喪頹廢的人設。
以致於我認為印版的老師應該不至於上吊吧(結果這場戲還在)。
這叫活見鬼了,印韓兩個版本的居然都在人設問題上翻了車。
至於其他的,我們下期再說吧。
為什麼印韓這兩個版本是失敗的改編?
原版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為什麼非要花岡靖子自首,破壞了石神的一切布置?
中國版《嫌疑人x的獻身》是一部好電影嗎?
又或者說,日版《嫌疑人x的獻身》真的完美無缺嗎?
下一期我們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