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開國第一宴」!

2020-02-21     飲食的誘惑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立在東長安街的北京飯店從未如此熱鬧。

這是宣布新中國成立的日子,直到天黑,人聲依舊如沸。這樣的暄騰,足以烹出一席盛宴。

600多位賓客走進警衛把守的北京飯店,共赴開國大典後的國慶宴會,也是後來人們所說的「開國第一宴」。參加宴會的除了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人,還有社會各界代表。

這是北京飯店頭一遭辦如此大陣仗的宴會,國內外很多人都參觀過富麗堂皇的北京飯店國宴大廳,很多人也都以為「開國第一宴」就是在國宴大廳里舉辦的,多年來這是個誤區,其實金碧輝煌的國宴大廳是在1954年才建築的。而且在當時的國宴大廳並沒有中餐廚房,那麼,舉辦「開國第一宴」的地址在北京飯店何處呢?截至目前,各種媒體、書、刊都沒有明確的報道。

在北京飯店乾了46年的鄭秀生沒能趕上那年盛況,這成了他心裡的夢想

關於「開國第一宴」,有幾個歷史問題我們還需要澄清:

1 舉辦「開國第一宴」的大餐廳在什麼地方,具體位置在哪?

2 經辦「開國第一宴」的廚師共多少人?他們都叫什麼名字?

3「開國第一宴」真的是大鍋炒出來的嗎?主廚是誰?

4 總理的理髮師當服務員,足協領導負責斟酒是真的嗎?

3·「開國第一宴」的冷菜、熱菜、湯菜、主食的原始菜譜有沒有留下文字記錄?

01

「開國第一宴」在哪舉辦?

當年參加國宴製作的北京飯店的181名老職工,大多數人均已謝世作古了。要想弄清楚「開國第一宴」的地址,就必須對新中國成立前北京飯店的建築做一下簡單介紹。

神秘的「開國第一宴」!

法國人經營紅磚老樓北京飯店時,於1917年在紅磚樓房的西邊又蓋了一座七層高的法式洋樓(現稱中樓),在一層的北面建有一個可供300至400人用餐的很大的西餐廳,其中在西餐廳前邊也就是南面又建有一個很大的可供200至300人跳舞的舞池,舞池木質地板下鋪有軟彈簧,人們翩翩起舞時,木質地板便輕輕地顫動,不傷人腳。在舞池的東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前廳大堂,也可容納200至300人休息。如舉行有上千人參加的大宴會,便可把西餐廳的大門打開,這樣西餐廳和舞池與前廳大堂三處自然相連成為了一個整體。這個絕妙的位置,擺滿10人大餐桌,大約可供千人同時用餐,縱觀1949年的北平城在哪也找不到這麼大的餐廳了。

筆者認為1949年舉行的「開國第一宴」的地方,一定是在法式七層洋樓的前廳大堂和舞池與西餐廳相連在一起的這個大地方,「開國第一宴」主席台一定是設在面北朝南的西餐大廳里。

02

「開國第一宴」的廚師共多少人?他們都叫什麼名字?

既然「開國第一宴」,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應享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影響力,那麼國宴烹飪菜肴的製作者,就應該在中國烹飪史上留下美名。

《北京飯店史聞》記載:「1949年6月,北京解放不久,黨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130多人來北京,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共同商討建國大計。為了接待好這些住店代表,當時的政務院(國務院)典禮局局長余心清從北京著名淮揚飯莊「玉華台」聘請了朱殿榮、王杜堃、孫久富等9位廚師。余心清是新中國留用的禮賓專家,他對北京飲食業了如指掌,哪家飯館是什麼風味,有哪些招牌菜,有哪幾位名廚,他都能娓娓道來。『玉華台』是地道的淮揚風味,專門做大菜筵席的高級飯莊,在過去的北平頗有名氣,來的這幾位廚師也各有擅長……1949年開國大典的盛大宴會,就是完全用淮揚菜舉辦的。」

書中只記載了「開國第一宴」中3個廚師的名字,另外6人是誰?從此之後,筆者便注意關注此事。後來偶得一本有新中國成立後經周恩來同志親自任命的首任北京飯店經理王韌手跡和蓋章的「北京飯店職工1949年10月上半月薪餉領收證明冊」。古色古香的宣紙上寫著經手製作「開國第一宴」的淮揚菜9位廚師是:朱殿榮領小米175斤、王杜堃領175斤、李福連領165斤、楊啟榮領165斤、孫九富領165斤、王斌領150斤、李世忠領150斤、楊啟富領140斤、景德旺領140斤。

以上9人的名字下都蓋著各種樣式的私人硃紅色印章。此冊還有經理王韌領小米275斤,最後一頁標明「以上小米價格按每斤人民劵壹佰玖拾伍元計算(舊版人民幣)」。

03

「開國第一宴」真的是大鍋炒出來的嗎?主廚是誰?

因為是「開國第一宴」,北京飯店的領導班子從上到下非常重視,他們當時最擔心的還是主菜的烹制,因為當時飯店沒有專業的中餐廚房——最後只能臨時搭了個200平米的中餐廚房,條件還比較差,尤其是廚師人手不夠。何況60 多盤菜,要全部達到色香味俱佳,這可是廚師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不過,時任主廚 朱殿榮 卻顯得胸有成竹。在1949年10月1日的前幾天, 朱殿榮還特地讓飯店的瓦工新盤(砌)了幾座新灶,裝上幾口大鐵鍋,10月1日那天他在廚房裡總指揮其他廚師的同時,也親自上陣(灶),輪到上主菜時,只見他抄起一口大鍋(就是大食堂做「大鍋菜」的那種大鍋)。一 位正等著上菜的服務員一見,吃了一驚,這不是「開國第一宴」嗎,他怎麼用起大鍋來了。

當時國宴大廳沒有中餐廚房——最後臨時搭了個200平米的中餐廚房。

朱殿榮把主料投入大鍋中,只見火光閃動、炒勺飛舞,接著下配料、輔料,迅速果斷,都是一次即成,決不拖泥帶 水。還不等人們看清,只覺香氣四溢,幾百人的菜,就這麼一鍋燒出來了。

服務員們端著一口大鍋做出的幾十盤菜上桌了。她們心裡都有些疑惑:一個鍋里炒出的菜,模樣顏色都一樣,聞著 也挺香,可就是不知道吃到嘴裡怎麼樣。

服務員們先給幾桌民主人士上了菜,然後又給幾桌解放軍高級將領上菜。部隊的同志吃宴席如衝鋒陷陣。菜一上桌 就進了嘴,評價跟著就出了口:「嗯,味道好極了!到底是大飯店,比我們的灶強多了!」

「那怎麼能比,這是世界有名的大飯店!」

服務員們還不放心,當她們從那些民主人士的桌前經過時,也聽見那些民主人士紛紛叫好,說:「味道極佳,真可 謂上品。」

一口大鍋能燒出幾百人的菜,其實,這正是朱殿榮的強項。每逢上百人的宴會,他都是用一口大鍋一次燒出,而且 下料果斷,口味極佳。從「開國第一宴」以後,他這一口大鍋更是聲名大振。

04

「開國第一宴」總理的理髮師當服務員?足協領導負責斟酒?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朱殿華(朱殿榮二弟)在北京飯店給周恩來總理理過20多年的發,學過幾手按摩推拿的功夫,也可算做是他的私塾弟子吧,他談起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第一宴」時說:「我當年是北京飯店的理髮員,所以給住店的100多名政協代表中的很多人都理過發,我也參加了那一天晚上的國宴服務。」

朱殿華還說:「1949年10月1日那天的晚上,我是和現在中國足協大名鼎鼎的史萬春一塊負責給代表們服務,我負責端菜,史萬春負責給代表們斟酒、布菜。我大哥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剛都特別能幹,他們身手都不凡,都身揣淮揚菜絕技。在那天晚上,他們給他幫了不少的忙,讓我大哥露足了臉。單說那孫九富吧,別看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可在勤行(指廚師行業)里都叫他『孫快手』,開國大典宴會那天,光他一個人就做了整整供600多名政協代表們吃的『淮揚湯包』。……

最後 朱殿榮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剛,使用幾口大鐵鍋,就在10月1日開國大典那天的晚上,他們分工合作製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第一宴。」

05

「開國第一宴」的菜譜

時任北京飯店「宴會總管」的鄭連富曾保留一張原始菜單,後來在文革期間被毀。此後,人們只能根據親歷者的記憶逐漸拼湊。

據已去世的參加「開國第一宴」製作的面點師孫九富、「開國第一宴」現場招待管理員鄭連富、參加「開國第一宴」服務的理髮員朱殿華和參與了肉類、魚、蝦、蔬菜加工的西餐廚師龐恩元等人的回憶:他們也可以大致拼湊起來一個「開國第一宴」的菜譜,,

圖:1972年國慶宴會菜單

冷菜是:醬牛腱子、蘭花干、四寶菠菜、硝肉、熗黃瓜條、桶子筍雞、油吃冬菇、醉冬筍、五香肉乾,

熱菜是:扒黃肉翅、燒四寶、干(左火右靠)大蝦、紅燒雞塊、冬菜扒鴨、大煮乾絲、紅燒黃河大鯉魚、燒獅子頭、冬筍太古菜、糖醋小排骨、羅漢齋,

湯菜是 :清湯官燕,

甜品是: 冰糖銀耳,

主食是: 大米飯,

點心是: 淮揚湯包、炸春卷、黃橋燒餅等,

水果有:大鴨梨,

酒是:紹興黃酒、山西汾酒、竹葉青酒。

不難看出,開國第一宴所定菜單、所用原料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高檔華貴,反而大部分菜肴都是家常風味,在很多餐廳也都能吃到這些菜肴。不過,這次國宴依然展現出大師們不俗的廚藝功底,首先是原材料的精心挑選,然後做法上則是以淮揚功夫菜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開國第一宴是開國至今所有國宴中最為豐盛的一次國宴,隨後不久,為了不在國宴上鋪張浪費,周恩來總理定下了「四菜一湯」的國宴標準(冷菜、水果不包括其中),至今照行不誤。

但無論如何,開國第一宴背後的意義遠比具體的菜式要更加深遠,無論從哪個意義上來說,那場國宴都堪稱「第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PfnJHEBfwtFQPkduRwc.html








關於胡辣湯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