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禍根」已找到,中醫直言:」1補2方」,堅持1月血管通

2019-10-19     醫線天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體內脂蛋白代謝紊亂的結果。血清中一種或幾種脂質成分改變,主要是指 TG、TC 水平高於正常閾值。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並且引起了臨床病理變化。由於研究發現血漿中 HDL-C 降低也是一種血液中脂質代謝紊亂的表現,所以稱為血脂異常(dyshpidemia)更能準確地反映血脂代謝紊亂的狀態。

高血脂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脂被報道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如:冠心病、腦卒中以及外周動脈疾病)的一個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我國患有血脂異常的人逐漸增多,趨勢明顯。根據最新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成人患有血脂異常約1.6億人,占18.6%。由於高脂血症的年輕化,35~45之間的中年男性心肌梗死導致的死亡率增加了154%。該病早期發病隱匿,大多無自覺症狀,病情發展緩慢,早前人們一直沒有重視。現對ASCVD的防治構成嚴峻挑戰,高脂血症已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高血脂的原因有哪些?

(1)高血脂的病機關鍵主要在脾

脾主運化、主升清,具有消化、吸收與輸布的功能。《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 血中的脂質其實是屬於精微物質的範疇。膏脂依賴於脾氣的健運才能正常的生成與轉化,所以脾胃功能正常,精微物質才能處於正常的代謝動態平衡中。

(2)腎氣虧虛是發病之基

人到中年以後,腎氣漸衰。《素問·上古天真論》云:「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墜齒槁」。《素問·逆調論》謂:「腎者水髒,主津液」。房事不節、熱邪入下焦或他髒陰傷,營津被劫,途窮歸腎,腎精耗傷,都會造成腎陰虧虛,虛火煉液為痰,久蓄體內浸入血脈而成血脂異常。腎氣的盛衰與HDL-C水平關係密切,腎氣盛HDL-C含量高,HDL-C含量高則血脂水平不易升高;相反,腎氣虛則HDL-C含量低,而血脂水平也較易升高。

(3)肝失疏泄為發病之要

《血證論·臟腑病機論》云:「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膽汁為肝的餘氣而成,有很強的促進消化的作用,如果排泄不利,則肥甘厚味難以被消化而積於體內形成痰濁,若停聚脈道,則易形成血脂異常。故有雲「高脂血症為血中之痰濁」。血脂異常主要為肝調暢氣機失調,脾胃的運化水谷及輸布津液氣血的的功能均受到影響,所以本病的治療應該從肝論治。

(4)痰濁瘀血為血脂異常之標

血脂異常以痰瘀內阻血脈為標,痰瘀是造成動脈硬化以及其他合併症的主要原因。還有一部分醫家認為血脂異常多是在脾虛或腎虛的基礎上滋生的痰濁瘀血導致,主要體現在血、積、痰、瘀、氣等方面,屬於虛實夾雜的慢性疾病,所以從健脾理氣和消解瘀積著手治療。

高血脂的治療離不開3點

1、食療降脂最基本

飲食治療:食物是血中脂質部分來源之一,血脂可隨飲食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在滿足人的生理需要,膳食合理、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建立健康的飲食結構,尤其強調要降低攝入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如:每日定量補充月.見.草.油.酸類的植物油脂化合物,因為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百分之九十, 這些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它們一方面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血總膽固醇,另一方面可以軟化血管,維持毛細血管的健康,從而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2、中藥組方平肝降脂

血脂異常是由於為肝經濕熱、瘀血阻滯血脈所致,故應用清肝利濕、活血化瘀這種新治療思路來治療此病,在臨床上用瀉肝活血湯治療血脂異常,此方主要組成有:澤瀉、柴胡、川楝子、大黃、梔子、山楂、茯苓、水蛭、丹參。治療結果顯示血脂異常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均有所下降,療效顯著。

3、針灸穴位降血脂

根據不同的證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選取不同的穴位:痰濁內阻,氣虛血瘀,治則:健脾利濕,益氣活血。取穴:胃俞,脾俞,氣海,腎俞,足三里、關元等。肝陽上亢,痰瘀阻絡。治則:平肝潛陽,化痰通絡。取穴:風池、太沖、行間、陽陵泉、腎俞、翳風等。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型,治則:補益肝腎,溫補脾腎;取穴:肝俞、腎俞、脾俞、三陰交、命門、太溪等。

「轉發"是一種鼓勵!

大家有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Lys5W0BMH2_cNUgbF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