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 臨床藥師 付薇
64歲的陳大爺,類風濕關節炎,服用甲潑尼龍片、尼美舒利片等緩解疼痛症狀約一年。近期腹部劇痛入院治療,才知是「消化道穿孔」。醫生說陳大爺的胃腸道穿孔,罪魁禍首是他服用的藥物。
據了解陳大爺服用的甲潑尼龍片屬於激素類藥物,尼美舒利屬於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臨床上應用特別廣泛,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特別常見。我們在服用此類藥物時,我們該如何呵護我們的胃腸道健康呢?
認識非甾體抗炎藥
目前上市的非甾體抗炎藥已有近百種,按照作用機制,可分為非選擇性非甾體抗炎藥和選擇性COX-2抑制劑。前者包含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吲哚美辛、酮咯酸、尼美舒利、氟比洛芬和洛索洛芬鈉等,後者包含塞來昔布、帕瑞昔布鈉、依託考昔和艾瑞昔布等。
非甾體抗炎藥對於炎症和組織損傷引起的疼痛尤為有效,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局部痛覺感受器對緩激肽等致痛物質引起的痛覺敏感性降低。
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下丘腦PG的生成而發揮解熱作用。當體溫升高時,非甾體抗炎藥能促使升高的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而對正常的體溫不會產生影響。
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環氧酶而對血小板聚集有強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臨床上心血管疾病中常用的阿司匹林腸溶片。
為什麼非甾體抗炎藥容易引起胃腸道穿孔
非甾體抗炎藥可通過抑制環氧合酶-1活性而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降低前列腺素對胃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引發腸道組織糜爛、潰瘍、出血及穿孔。
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注意事項
1、既往有消化性潰瘍或出血史,不宜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以免引起消化道穿孔或出血。
2、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同時使用激素和非甾體抗炎藥,兩藥合用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的風險,尤其是年齡大於65歲的患者。
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需要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由於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兩個獨立危險因子。因此,對於需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應先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陽性者予以根除,以減少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發生。
4、進食會升高胃內pH值,使腸溶片在胃內提前溶解產生刺激,因此腸溶製劑在餐前半小時服用,除腸溶片外的其他口服製劑建議餐後服用,以減少胃腸道不適。
回到前面提到的案例,陳大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方案中的甲潑尼龍片和尼美舒利分別為激素類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存在胃腸風險。又因疫情原因隨診不便而行中斷服用護胃藥物,最終導致胃腸道穿孔。
注意事項
如果您有心血管方面疾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或是類風濕關節炎,正在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類藥物時,應進行風險評估是否需要服用PPI類藥物,服用劑量與療程可諮詢醫師。患者還需注意觀察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早期表現如有無黑便,可定期做胃和腸鏡檢查,大便潛血,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審稿專家: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 副主任藥師 童綏菊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