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雲浮發現唐朝網紅道場,牆壁上幾行小字,令專家大吃一驚

2022-08-23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雲浮發現唐朝網紅道場,牆壁上幾行小字,令專家大吃一驚

我們是在到達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市苹塘鎮良官村的時候,雨開始越下越大的,而且看樣子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了。大家便改變主意,打算先去一個室內可以躲雨的地方,說不定,看完了那裡雨就停了。

這才到了這個溶洞------龍龕岩。

我原以為,作為還沒有怎麼開發過的龍龕岩名不見經傳,但查了資料才知道它大有來頭。

龍龕岩位於羅定市苹塘鎮談禮村委榃陽村的一座孤峰下,據說,唐朝時曾作為龍龕道場,六祖惠能曾來此學習交流,周邊不少佛教徒都前來學習取經過。道場正殿神龕的北壁還有皇帝李淵的畫像。到了武則天的時代,還曾對道場進行過大修。

現在,龍龕岩還沒有得到過大力開發,洞內只修了一段水泥路,但進去,需要用手電光照明。雨後,地上有些泥水,不小心就能滑上一跤。

洞口的牆壁上刻了幾行小字,初見不以為然,據悉,當專家初看到這些刻字也不由得大吃一驚。因為,這可不是一般的小字!

文字鐫刻於武則天聖歷二年(699年),楷書豎排陰刻,共40行1238字,內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史以及盛唐時期嶺南地區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諸多方面。龍龕道場銘序中還使用了十四個武則天新創文字!這些文字看著像認識,仔細看一個也不認識。

比如「臣」字,看起來像個忠字,寓意著為人臣,必當一片忠心。

比如「地」字,由山、水、土組成,是不是很形象?

還有「星」字,一個小圓圈,很形象。

為什麼羅定會有這麼一座唐代網紅道場呢?這跟羅定的地理位置有莫大的關係。

羅定三面環山,地控粵、桂交通要衝,境內的南江(又稱羅定江)主流全長81公里,流經11個鄉鎮,由南向北注入西江,曾是粵西北前往廣州的唯一交通要道。從南江口至徐聞出海水陸連綿4000多公里。一條南江,奠定了羅定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是海陸絲綢之路重要的對接通道了。

在這樣的交通要道上,建這麼一座被皇帝重視的道場便理所當然了。

這座龍龕岩之所以起名「龍龕」,是因為洞內捲曲百米,尤如龍骨脫身,宋朝時曾是羅定八景之一。

我們沿著洞內修建的小路謹慎前行,偶聞有水聲在耳邊響起,洞內潮濕、陰暗,鐘乳石還保留著原始風貌。曾經有過一段時間,人們不知此洞的歷史價值,不懂保護,導致洞內部分鐘乳石被人為破壞。

洞內彎彎曲曲,時而黑暗,時而明亮,還能看到棲息的蝙蝠受驚飛起的模樣。我們當時開玩笑說,此洞很適合探險,也很適合拍電影。

由於是雨後,洞內的小路被淌了一些泥水,有些濕滑,走了一段後,前面的路便有些模糊不清了,為了安全,我們便停止了前進。

因此,只見了龍龕岩一小部分的真顏,著實有些遺憾。

不過,聽說,龍龕岩已經打算進行開發,不久的將來,這座唐朝的網紅道場,必將以盛世真顏亮相人間。

旅遊貼士:

龍龕岩地址:廣東省羅定市苹塘鎮談禮村委榃陽村

門票:暫未開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48a93450c71b539f1dc2e9cfdb399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