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傳說與中秋祭月

2022-01-04     軍情一線

原標題:嫦娥奔月的傳說與中秋祭月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和春節相比,中秋節的各項習俗顯得雅致而浪漫,反映了中華民族詩性的一面。

按照民間習俗,中秋之夜月圓之時,家家戶戶都要祭月、拜月、賞月,文人騷客還要對月吟詠詩句。

在民間,月神嫦娥是人們熟悉的神祗,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更是婦孺皆知。

傳說堯帝的時候,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太陽的烈焰滾燙地燒灼大地,天氣炎熱不堪,百姓們熱得受不了,身體衰弱的人們都被熱死了,活著的人也奄奄一息。水被曬乾了,莊稼枯死了,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一些猛獸在酷熱的驅使下,竄向各處殘害人類。天帝命天上的神射手后羿到凡間,以便震懾它們。

后羿帶著他的妻子——美麗的嫦娥,一起來到凡間。他伐南山楠木為弓;獵北山猛虎,抽其筋為弦;射東山猛禽,取其羽為鵰翎;采西山之精銅為箭鏃;請造弓箭的能工巧匠歷經九九八十一天,才打造出一張可以射日的神弓和九支神箭。

但是天上的太陽們有恃無恐,仗著自已是天帝的兒子,全然不理后羿的警告,繼續在天上噴吐著熊熊的烈焰。后羿為了解救百姓,冒著回不到天上的危險,決定射下太陽。

后羿挎弓帶箭,登上高高的山峰,來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忍著灼熱的烈焰,搭弓放箭。只聽「嘣」聲九出,九隻利箭射向天空,翹首以待的百姓們只覺得天空一點點暗淡下來,明晃晃灼眼的太陽一個接一個消失了,天空又呈現了原來那清澈的藍色。

大地喘了一口氣,萬物又恢復了生機。百姓們紛紛從避身之處走出來,恢復被十個太陽破壞的家園。人們齊聲稱頌后羿的恩德。但是后羿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天帝因為后羿射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大為震怒,不讓后羿回到天上。后羿和嫦娥只好留在人間。

后羿雖然受到百姓的擁戴,但是他覺得對不起和他一起來到凡間的嫦娥,便遠赴崑崙山,向西王母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他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準備挑個良辰吉日和嫦娥一起服食不死藥。

再說嫦娥自從跟隨后羿到凡間,覺得凡間的生活苦不堪言,后羿又不常在家,只留下她一人獨守空房,日子過得冷清寂寞。

后羿興沖沖地把不死藥交給嫦娥後,心滿意足地去睡了。從崑崙山趕回來一路鞍馬勞頓,后羿累壞了。嫦娥守著不死藥,聽著后羿香甜的鼾聲,心裡琢磨開了。她知道,吃下一顆不死藥就可以長生不老,而服下兩顆,就可以飛升,回到天庭。嫦娥知道,天庭沒有人間的煩惱和喧鬧,但是后羿怎麼辦?

嫦娥看著呼呼大睡的后羿,心中雖然有點負疚感,但是一想到自己原本是天上神仙,因為后羿逞英雄,射下太陽,害得自己回不了天上,做不了神仙……想到這裡,嫦娥氣不打一處來,恨恨地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覺得身體漸漸變輕了,一種熟悉的感覺充滿了她,她知道自己就要飛升。嫦娥又看了一眼后羿,忽然有點捨不得,但是她的身體已經慢慢離開地面。

后羿一覺醒來,天已經黑了,一身的倦意已消,但是腹中卻餓將起來。后羿以為嫦娥一定備好了飯菜,但是家裡卻不見她。后羿不禁又驚又疑,四處尋找嫦娥。他忽然覺得今晚的月亮分外地亮,抬頭看了一眼月亮。他那雙射手明察秋毫的眼睛分明看見月亮里多了一個熟悉身影,可不正是嫦娥嗎?

嫦娥奔月之後,因為月宮冷清又思念后羿。但是天上原本就是一個和人世截然不向的世界,神仙是否會感到寂寞和孤獨,又有誰知道呢?

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將月亮和太陽、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並為「十一曜」。月神為「十一太曜星君」,也稱「太陰星君」,被封為「月府素曜太陰皇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俗稱「太陰星君」。

民間通常認為月神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

古代帝王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是八月十五,這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

在民間則有中秋賞月的習俗。這一習俗從魏晉開始就有了。到了唐代,中秋賞月之風大為盛行。

可以想見,在一個詩的朝代,月亮聖潔的光輝是怎樣讓一個遍地是詩人的國度迷戀的。有宋一代,中秋賞月更是風行一時,在中華民族的兩個文化輝煌的時代,都顯示了中國人身上浪漫而詩性的一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4176141_12109338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