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諸葛亮,罵人不帶一個髒字

2021-12-11     無風卻起念

原標題:不愧是諸葛亮,罵人不帶一個髒字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除了留下「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許多經典的故事外,諸葛亮的口才是當時無人能比的,他近乎是一個全才。

諸葛亮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完全不帶髒字。(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建安25年,公元220年,魏武王曹操去世,其長子曹丕繼承曹魏江山。然而曹丕上位後,迫不及待做了一件大失天下所望之事:廢除東漢皇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魏」。自此,延續了將近200年的東漢王朝,就這樣轟然倒塌了。

曹丕竄漢這件事,立即引發了為數眾多的心繫東漢王朝的世族階層和以劉備、孫權為首的蜀漢與江東政權的極力反對,對曹丕此行的謾罵之聲不絕如縷。當時,蜀漢有一位大忠臣,名叫杜微。杜牧一心向漢,也做過漢朝的官。漢朝衰微後,杜微自此再也不願意做官,無論誰請他出山,他都一概拒絕。

曹丕竄漢引發為數眾多心繫東漢王朝的世族階層的極力反對。(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後來,諸葛亮親自請他出山為官,他仍然不願出山,這時,諸葛亮直接祭出了一句罵人的話:「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這句話罵醒了杜微,不久後便出山做官。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曹丕當時自立為帝,龍是天子的象徵,表面上看,這句話把曹丕稱作土龍,是表明了他只是一個亂臣賊子,根本不算天子。實際上,「土龍」也有被埋沒的人才的意思,芻狗明面上是說曹丕德行卑賤,實質上,這是一種祭祀用的祭品,是在暗諷杜微不願做官造福百姓,只會抱殘守缺,鬱鬱寡歡啊。

蜀漢大忠臣杜微。(圖/翻攝百科詞條)

明面上是在罵曹丕,實質上卻在暗諷杜微,這句話堪稱巧妙。更凸顯了諸葛亮強大的口才能力。而諸葛亮這樣一句罵人的話,完全不帶髒字,不懂的人還以為是在誇你,也成為最為經典的一句「罵人話」。不愧是諸葛亮!他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竟然不帶1個髒字。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與發明家。被袁准稱譽為集忠、義、智、勇於一身,自三國演義起在中華文化圈內很長時間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漢語與日語裡,諸葛亮幾乎是作為智謀的同義詞(日本戰國時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稱為「今孔明」)。因為諸葛亮同時具備傑出的才能與高尚的品格,後人對諸葛亮評價頗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諸葛亮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完全不帶髒字。(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諸葛亮在政治上有極為突出的成績,除了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長期戰略外交規劃之外,還經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及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

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他又敢於接受問責、承認錯誤,在第一次北伐時,因為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他後來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及對馬謖進行處分。

諸葛亮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完全不帶髒字。(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因為馬謖兵敗,連坐,被誅(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諸葛亮極為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裴松之注引袁准「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樑、道路」,這是蜀漢之所以長期對魏作戰仍能保持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

同時代乃至後時代的人對諸葛亮的治國能力有著極高的評價,陳壽稱為「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袁准評價為「亮之治蜀,田疇辟,倉橐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諸葛亮在世時,蜀漢雖然國力較弱,然而在正面戰場處於上風,且在戰爭負荷的情況下國內經濟仍然得到了較大發展,這可以體現出諸葛亮傑出的治國能力。

諸葛亮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完全不帶髒字。(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參考資料:《三國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7199248_58779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