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養殖方式及管理

2019-07-23     裹果園子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等。現在它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也可以存活於湖,河,池塘的淺水中。

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池塘養殖方式

1.池塘條件

養殖場所宜選在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安靜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積3畝~5畝,水深為1.5~2米,池塘底泥厚度為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備1台1.5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

2.清塘施肥

在魚种放養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畝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7天後加水至1米深,然後每畝施腐熟的糞肥300~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綠萍或紅萍。

3.魚种放養

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開始放養冬苗。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鰱、鱅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與其他魚混養時每畝可放養200~500尾。

4.餌料投喂

羅非魚進入養殖水面後2天~3天便可開始投喂。羅非魚的食性很廣,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以投喂各種飼料,如小麥、玉米、餅粕等均是它的優質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開始應為32%~35%,每天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3%~5%。當個體規格長至200克左右,投飼量可調至魚體總重的2%,並保證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27%~29%。當其個體達到300克左右時,羅非魚進入生長最快的時期,日投飼量保持在魚體重的1%~2%,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時間分別在上午8~9時和下午3~4時。

5.日常管理

(1)每天早、中、晚測量水溫、氣溫,每周測1次pH值,測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魚種下塘後,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畝施畜糞肥150~200公斤。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於30厘米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並注入新水。在高溫季節,一般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去池水的20%~30%。

(3)堅持健康養殖,按規程操作,預防魚病。苗種下池前用5%的食鹽水或每升0.1毫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10~15分鐘。每隔10~15天,每畝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池水pH值呈微鹼性,用生物製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改良水質。當溶氧低、魚有輕度浮頭時開增氧機。

稻田養殖方式

魚、稻共生,能獲得雙豐收。稻田套養羅非魚時,應注意科學飼養。

1.放養準備

稻田田間工程結束後,放養前2周,每畝用75~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潑灑在魚溝及田塊中消毒,次日將溝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發酵過的畜糞肥進行肥水,每畝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2.放養時間

一般在水稻插秧後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時放養。有的地方為了增加魚類生長期,在5月中旬便將魚种放入魚溝中飼養,待秧苗返青後再打通魚溝放魚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3.放養方法

魚種宜選擇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傷病、規格整齊的魚種。放養密度要合理,一般每畝可放規格為5~6厘米的羅非魚魚種200~300尾,搭配草魚、鯉魚等150~200尾。具體的放養量可根據稻田條件、水質環境、排灌條件及管理水平靈活掌握。

4.放養操作

魚種入池前要進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鹽水浸浴魚體5~10分鐘。放魚時間應選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魚。

5.投餌施肥

稻田養殖羅非一般不投餌,全靠攝取天然餌料生長。但稻田中天然餌料有限,適宜投喂一部分餌料能加速其生長,提高產量。每天投餌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餌料2小時吃完為宜。養魚的稻田對施基肥和農家肥無特殊要求。用尿素、硫酸銨等追肥,則應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塊田,切忌直接在魚溝中施肥。

網箱養殖方式

羅非魚在網箱中可單養、主養或搭配養殖。魚種應以大規格為好,進箱規格一般為尾重10~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時,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3~20公斤。

流水養殖方式

羅非魚是流水高密度養殖或「工廠化」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養殖池不宜過大,養成魚一般以30~50平方米為宜,維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約化養殖需要投喂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其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以30%左右為宜。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5%~3%。

羅非魚養殖管理

1、環境要求

需要一直保持養殖水的乾淨清澈,不能長時間不換水,必須定時換水,實際觀察水的清澈度,出現渾濁就要換水,最好是流動活水養殖,這樣換水不會受到影響。當水中沒有氧氣時,魚會浮頭或是靠近岸邊呼吸。一定要配備增氧設備,時不時增加水中氧氣。水中每日喂食食物殘渣要打撈上來,不然水很容易污染,容易滋生細菌,發生病害。

2、喂食

如果單純喂食飼料,成本比較高,所以放養魚苗以前,就可以施肥,使用一些腐熟發酵家畜糞肥,這樣可以培肥水質,水中會滋生一些小生物,可以為魚提供水下飼料。有時可以投喂螺獅、蚌殼的肉給魚。一般一天不喂食超過兩次,而且一般喂食量到魚不在吃食為止,這樣魚生長很快。

3、夏季

培肥水質夏季要使用生物肥為主,這時候可以多施肥,最好水的顏色是茶褐色的,但是還是要有30厘米的可見透明度,不能什麼都看不見,大概要求一畝施肥200斤左右,使用按照要求使用。要加固池塘和一些防護設施,攔網之類的,防止夏天洪水進入、沖壞設施。這時是生長最快時期,要增加投喂飼料,要注意飼料營養配比,多投放含蛋白質多的飼料。

4、冬季

主要是控制溫度,水溫不能低於15度,低於15度,魚就不生長,開始休眠,所以必須人為提供保溫、一般可以加水,水深一下底下的溫度還可以保持,最好是大棚養殖,可以創造一個溫暖環境。水溫增加不少。這時候要注意少施肥,分解比較慢,多種植一些,水藻可以防止魚缺氧。投喂飼料要保持正常,可以保溫保持體重。

羅非魚是一種熱帶魚,養殖管理中,冬季是一個關鍵時期,越冬生長緩慢,有些不生長。有些容易死亡。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水溫,保持喂食。平穩越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32K2wBmyVoG_1ZuX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