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央視大劇,僅憑這3個厲害的情節,就拉高了這部劇的天花板

2023-03-30     青石電影

原標題:不愧是央視大劇,僅憑這3個厲害的情節,就拉高了這部劇的天花板

眾所周知,年代劇是國劇領域裡受眾最穩定的劇集類型。

像是《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雞毛飛上天》《父母愛情》都是年代劇里的優秀作品。

就在去年,也有一部口碑收視都炸裂的《人世間》。

這部劇有多牛,想必不需要再多做介紹了,就是收視炸了,各大電視節的獎項也拿到手軟。

如今才剛剛過了一年,央視就又推出了一部年代大劇:

《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是由閆建剛執導,楊筱艷擔任編劇,陳曉、李沁領銜主演,張嘉倪、王天辰、唐曾、林永健、郭曉婷、劉威、李羽桐主演的年代劇。

故事以80年代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時空背景為起點。

講述了高加林、高雙星、劉巧珍、黃雅萍等一批青年人勇於拼搏,改變人生命運的真摯故事。

該劇在開播當日,收視就直接破1。

接下來的5天,收視率更是穩步攀升,截至目前,已經連續3天拿下全國收視第一。

就連央視的新聞聯播也拿出23秒的宣傳時長。

口碑方面,也是好評居多。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39年前的故事,憑什麼能讓新聞聯播專門花23秒介紹呢?

答案其實就在劇里。

先說原著。

1982年路遙的原著中篇小說《人生》在問世不久便轟動全國。

原著小說里,路遙對農村與城市交叉地帶的描寫,恰逢其會地描述出了20世紀末農村青年的困境與迷茫,也一度成為青年人口中的「人生答案之書」。

隨著時代發展,書中這代青年人面臨的困境也隨之有了更多元的選擇與答案。

不僅是在城市與農村、理想與現實里做出選擇,還對人性的真實做了更多的呈現,故事裡角色命運轉折點上的選擇題也越來越多。

可以說,電視劇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嶄新的時代意義。

而這,就是好劇該有的樣子。

然後是演員。

4位主演是年輕演員里大家都很熟悉的兩位,各自都有不少代表作。

這回他們也都是鉚足了勁兒演,就說一個例子。

劇中李沁為了出演劉巧珍,還真的學會了開老式拖拉機,甚至為了角色設計了一個「劈叉式」下車的動作。

雷厲風行,是個爽快女子。

唐曾更是不用多說的實力派。

無論是去年播出的《幸福到萬家》里的王慶來,還是《知青》里純真衝動的趙天亮和《鬢邊不是海棠紅》里霸總氣質的曹貴修,他都能很好拿捏。

還有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劉威,劇中雖然戲份不多,但都很活,很到位。

看就一個坐在那兒的動作,他就已經融入到這個故事背景里了,完全沒有「演」的痕跡。

在劇中有重要戲份的林永健也是國家一級演員,他戴著眼鏡,每次只要眼神一轉,就能讓人看出來他在動小心思了。

就連友情出演的都是國家一級演員級別的,比如高加林的德順爺爺。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劇里對於原著內核的呈現方式。

在環境背景上,陝北的蒼涼和生機都有展現。

有的時候,甚至不需要角色多說話,只要他置身其中,身上那股屬於角色的勁兒就出來了。

在生活細節上,就算只是幾句話,都能對時代背景做一個勾勒。

高加林的「失利」,可以歸咎於那一年高考數學的難度。

經過查證,1984年的高考被稱作是我國史上最難的高考,全國數學的平均分都只有26分。

劇中則是通過學校老師的一句話,道明了這個背景。

「今天的數學考試,預考前十名的同學中,有1個暈倒,4個交了白卷,3個沒有做完題。只有2名同學,堅持到最後。」

這麼一說來,高加林的「失利」也就有了鋪墊,有了「合理」的可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劇中通過3個厲害的情節,就讓許多觀眾大為感慨:

拍得太好了!

1、一件有4個兜兜的軍裝

《人生之路》播出至今,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而青石印象最深的是則是高加林的一件衣服。

這是一件有著4個兜兜的軍裝。

「這可不是普通的新衣裳,四個兜的,是軍裝,幹部服,可稀罕了。」

這件衣服來頭可不小,是他寫了一篇登報的報告文學後,他的二叔從烏魯木齊特地寄過來給他的。

高加林的二叔是團長,這次給他寄衣服,也是帶了點鼓勵他,讚賞他的味道。

高加林自然也明白,他試穿的時候就說:

「這件衣服,遇到大事我再穿。」

說這話的時候,他正處在意氣風發的時刻。

雖然高考「失利」,但是他當小學民辦教師也當得風生水起。

他關於農村教育的報告文學登上了《中國農民報》,甚至紅到了上海。

同時,他給小學教育帶來了新的可能,用「藝術」的方式讓孩子們學得更輕鬆,也教給他們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憑藉他的教育方法,加林評選上了縣裡的「先進老師」,當地縣政府還要在禮堂給他頒獎。

這,就是大事。

高加林穿上了四個兜兜的衣服,他媽媽還特地為他做了新的布鞋。

沒有「大事」的時候,高加林把這件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小心翼翼地收在柜子里。

但是世事難料。

他再一次穿上這件四個兜兜,卻不是因為風光的大事,而是關乎他命運的轉折點。

評上了先進老師後,高加林帶著孩子們到了縣城,說要帶他們逛逛,開拓開拓眼界。

結果一個沒留神,班上的一個孩子滿囤在追趕公共汽車的時候出了車禍,腿斷了。

儘管滿囤沒有怪他,但這事卻大了。

私自帶學生出行還出了事,別說教師轉正事情沒了下文,就連他的民辦教師的身份都沒了。

對,他失業了。

在經歷了下地種田和進城賣饃兩件事之後,高加林決定再做最後一次努力。

這一次,他又拿出了那件四個兜兜的軍裝。

這次的「大事」,是他想要尋求遠在部隊的二爸,給他謀一份差事。

他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對農村教育出一份力。

這件四個兜兜的軍裝,對高加林來說意義重大。

在它的見證下,他在新的環境里收穫,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它,將成年人的心酸都說盡了。

其實從一開始的想要復讀,到當民辦教師,再到回歸土地,高加林在做的只有一件事:堅持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國家多出一份力。

他在巧珍家勸說巧珍爸爸讓巧珍妹妹繼續讀書的時候說,他現在當了民辦教師,如果之後他的班上有人考上了大學,那他也是成功的,也是驕傲的。

就像他自己說的:

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追求,那就是爭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做更大的事情,能為國家做貢獻。

2、一頭「淪為笑話」的卷髮

德順爺爺說,高加林身上有一種氣,是志氣。

巧珍身上也有氣,是靈氣。

李沁飾演的劉巧珍,在劇中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

她雖然讀書不多,但對知識的渴望卻一點不比別人少。

在第一集裡,高考預考結束回村裡的路上,高加林和高雙星在討論政治題的「矛盾的辯證法」。

高雙星一句不記得了就不想深聊,但她卻會問清楚,什麼是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看吧,她身上那股勁兒,卻比高雙星這個讀書人還強一些。

她會偷偷的把加林的詩句撿回來,一字一句的讀,有不懂的問正在讀高中的妹妹。

她讀加林發表在中國農民報上的文章,對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的查,一張報紙都要被她翻爛了。

她一直都在爭取,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家人和朋友。

她對於自己沒能繼續讀書有遺憾,所以在面對妹妹能不能繼續讀書這個選擇上,她堅定的站在妹妹這邊。

除了對知識的渴求,她的「敢」也是村裡很多人,甚至是加林都沒有的。

她作為一個女子,敢於和加林主動表白,直白的說「我喜歡你」。

面對馬栓的表白,她也不會等著被安排,而是選擇和馬栓說清楚。

在香香和喜喜兩情相悅卻無法被認可的時候,也是她站出來,幫助他們私奔。

她做了大部分人都不會也不敢做的事,而她做的這些,秉承的只有一句話:

「一個女人喜歡一個男人,有錯嗎?」

但要數大膽,她做的最大膽的一件事就是:燙頭。

加林的上海朋友給他寄來了雜誌,加林和她在看雜誌的時候,下意識的誇讚了封面上的女明星——真好看。

女明星燙著時髦的卷髮,穿著摩登的衣服,當然好看。

巧珍一直都是兩個馬尾和樸素的襯衣褲子,她想要變好看。

於是在進城的時候,巧珍就去燙了頭。

這個時髦的卷髮在村裡可是大事,她回來的那天起,所有人的討論都圍繞著她的頭。

村裡的人們都說她丟人,不要臉,像個神經病。

「丟死人了」

「這能下地?這能幹活?」

「神經病」「不要臉」

就連巧珍的爸爸都說她「把自己弄得和妖精一樣」,還讓她儘量少出門,省的丟人現眼。

可巧珍不怕。

她不僅不怕人說閒話,還要站在最高的地方,聽她們說。

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她不會是個坐以待斃的人,就算是要出去闖,她也不怕。

3、一個不敢公之於眾的名字

劇中的年輕人里,幾乎都在被迫選擇。

在他們中間,有一個最矛盾的人,高雙星。

他和加林是自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一起讀書,就連大學志願都報的一個地方。

因為虛榮,因為私心,他爸爸讓他頂替了加林,去讀了大學。

他掙扎過,想要在還沒去大學的時候把真相告訴加林,但最後他還是沒說。

頂著「高加林」的名字,去到了上海。

其實,他本來也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不然在得知自己考上大學那晚,就不會那麼開心。

但他卻也因為失去了「清白」,還不得不用「高加林」的名字生活。

他偷走了加林的人生,自己「雙星」的人生也徹底沒了。

剛開始,他一度陷入迷茫,常常忘了自己就是在讀大學的「高加林」。

他開始不想在學校待著,還在學校附近的工地上找了個活兒干。

每天干體力活很辛苦,但他卻很開心,因為在這裡他是「高雙星」。

他終於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了!

之後,他用了「雙星」這個名字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下成為了學校里的名人。

雙星也終於成了能夠公之於眾的名字。

他能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也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

看到了沒,這部劇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往自己嚮往的方向努力。

這就是《人生之路》想要告訴我們的。

除了以上3個意味深長的設計,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多人物值得細細揣摩。

年輕一輩里,還有一直堅持熱愛的舞蹈事業的黃亞萍,她錯過高考,在縣城的廣播站工作。

但她也沒有忘記自己心中對舞蹈的渴望,會找時間在高山上跳舞。

這個畫面,真的很美。

再比如高加林所在的馬店小學,滿囤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但是家裡窮,爸爸身體還不好,所以他只能在農忙時分在地里幫忙。

在高加林和周老師一起來他家給他補課的時候,給他出了一道題,他的回答讓人瞬間淚目。

他寫的是:

我愛幹活,我喜歡玉米,我要交學費。

儘管是這樣,他依舊熱愛學習,這不僅感動到了高加林,更是讓熒幕前的我們感觸頗深。

總的來說,《人生之路》是一部有嚼頭的年代劇。僅憑上述那3個情節,說盡了那個年代成年人的盤算和糾葛,更是直接拉高了這部年代劇的天花,真不愧是央視年度大劇!

它在以幾位主人公的經歷為主線,也對那個時代做了詳盡的描繪。

更重要的是,劇中關於人生之路的選擇,理想的堅守,是超越時代的存在。

每一個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都是「高加林」。

就像《人生之路》的總製片人魏巍所說:

這條人生之路,無論是布滿荊棘,還是一路繁華,都是高加林們渴望去擁抱的。

青石電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dce6d525b4bdd06e961f13f073e63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