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價值線
欄目 | 雞毛信
作者 | 風飛揚、邊江
編輯 | 風飛揚
價值線導讀
5月的股市,左手牽著春天,右手牽著夏天。
春天總是被人們寄予無限的希望,
乍暖的天氣令人陶醉,
但總有一兩場始料不及的倒春寒突然襲來。
5月的溫暖趕走了春天的寒氣,催開了花枝。
5月股市的反彈,驅趕了今春以來的黑暗陰沉。
從整個5月來看,上證指數上漲4.57%,深證成指上漲4.59%,創業板指上漲3.71%。比亞迪、隆基綠能、廈門鎢業等不少股票在經歷了1-4的殺跌後,不知不覺中已反彈了40-50%。
火熱的6月已經開始了,能給我們帶來熱情激昂的夏日行情嗎?
01、今春倒寒,黑雲壓城城欲摧
今年以來,疫情爆發、俄烏戰爭、全球供應鏈危機、美國加息、中美博弈等等多重意料中和意料外的大事件不斷衝擊著A股。
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600附近一度跌至2900點下方,創業板指數更是從3300點跌落至2122點。市場的恐慌情緒在4月底、5月初陰雲密布,厚重壓抑。
首先來看上海疫情。3月以來,這一輪疫情反撲已經影響了27個省市,120多個城市,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GDP55%以上,而且部分地區疫情仍將持續到5月之後。由於本輪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上海、深圳為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是全國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所以本輪疫情對於經濟非常之大。特別是上海,2個月左右的全域靜態管理,經濟受傷很深,中國許多先進的製造業產業鏈都布置在上海及周邊,多家新能源汽車因上海疫情不得不停產。
再來看美聯儲持續加息。2021年12月17日美聯儲議息會議提出Taper,2022年3月17日標誌著開啟本輪美聯儲貨幣緊縮周期的首次加息落地。2022年5 月 FOMC 會議決議,宣布加息 50 個基點並於 6 月開啟縮表。如果美國通脹得不到較好的控制,下半年加息仍然持續存在。
其三是中美博弈升級。從特朗普政府發動對中國貿易戰以來,逆全球化大幕就就已拉開,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進一步加深了逆全球化,2022年俄烏衝突則標誌全球化正式終結。今後的全球經濟合作,將以區域一體化和政治同盟形式為主,形成新的世界經濟新秩序、新格局和大變局。在這個過程,將有美國和中國將成為兩股不同意識形態的主導力量。
02、五月暖風,守得雲開望月明
好在,溫暖的5月正悄無聲息地化解著和消化著諸多不利因素。很多利空因素,如疫情,早已渡過了負面衝擊最大的階段,進入消化後期。
5月以來,特別是中下旬,國內疫情衝擊在消退,經濟活動在緩慢恢復。同時,國內穩增長政策繼續加碼,提升經濟的修復空間。此外,美債走勢沖高回落,資金外流的壓力有所緩減。
首先,國內疫情衝擊在消退,經濟活動在緩慢恢復。
從國內的新增病例來看,本輪疫情感染人數的峰值出現在4月中,數量接近3萬例,在4月底回落至1萬例,截至5月底已經控制在100例以內。這主要得益於上海的疫情大幅改善,其他多數地區也整體回落。
儘管在當前還可能有新冠疫情還有新的變種,甚至猴痘病毒也有可能帶來新的壓力,但在這幾個核心超級城市的防疫戰取得成功之後,中國已經積累足夠的疫情應對經驗和資源,後續就算有疫情反撲,都再也不可能掀起風浪。
六月之後,上海正逐漸恢復正常。疫情這個兩年來反覆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重大衝擊的利空因素,邊際影響已越來越弱。
其次,國內穩增長政策繼續加碼,提升經濟修復空間。
5月底,來自各個層面救經濟的政策非常多。國常會5月部署6方面33項穩經濟措施,財政、結構性貨幣政策雙管齊下。財政方面,汽車購置稅減免、基建投資再提速、增加留抵退稅額度、特定行業和企業緩繳社保費等。結構性貨幣政策方面,工具再次擴容,進一步支持中小微貸款投放力度。
第三,美債走勢沖高回落,估值壓制有所緩減。
當下市場越來越多擔憂美國經濟。一方面美國經濟結構性呈現明顯的走弱。比如美國的地產數據開始明顯降溫,地方聯儲製造業PMI數據也低於預期。另一方面,市場更多地擔心金融條件持續收緊對未來經濟預期的負面影響。
近期美聯儲官員的講話和5月FOMC紀要,市場解讀為偏鴿。市場討論比較多的是,「9月存在暫停加息的可能」,「年底可能結束緊縮的預期」。這意味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略微降溫。
03、六月熱情,耐心等待攻守轉換
未來A股怎麼走?可以從以下三點去思考具體投資策略:
首先,從估值上來看A股走穩的基礎已固。截至5月30日,滬深300指數整體及非金融前向市盈率估值分別在9.9倍(相比歷史均值12.6倍低0.6倍標準差)/15.3倍(相比歷史均值16.1倍低0.2倍標準差),隱含的股權風險溢價處於歷史均值上方0.7倍標準差水平;創業板指數前向市盈率估值約為27.7倍,低於歷史均值0.4倍標準差;外資重倉持股的優質公司前向市盈率約為21.9倍,已經低于海外可比公司,位於歷史均值附近。
估值被殺得過急過慘,只要公司的基本面不出現問題,未來都會出現修復機會。
其次,不要太擔心美股市場的影響。中信證券近日策略報告稱,長期以來,中美市場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2016年下半年起,隨著互聯互通的逐步推行,中國資產(A股+港股)與美股之間的相關性逐步抬升。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受益全球流動性寬鬆,中美股市相關係數一度上升至接近0.9。但隨著2021年《外國公司擔責法》的正式落地、美股中概爆倉以及國內監管持續趨嚴等風險的集中爆發,中美市場相關性顯著走弱,甚至整體低於2010-2015年的水平。2022年4月下旬以來,隨著中國股市開啟相對跑贏模式,中美主要股指之間相關性再度下探。結合歷史和當前市場情況,在美聯儲開啟貨幣緊縮,歐美通脹高企但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資產預計仍舊能持續走出獨立行情,中期或將持續跑贏美股。
第三,先求穩,後伺機而進。在上半年諸多因素,尤其是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較大阻滯的情況下,6月後經濟穩增長的的力度會明顯高於上半年,相信6月份以後的經濟數據會慢慢好看起來。而股市在經濟環境溫和轉暖的情況下,經過上半年的下探,穩定的大局基本形成。雖然是否能形成大規模的行情尚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下跌的空間基本被封死。
海通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市場底部已確定,綜合各種因素,後期展開一波淺V型反彈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