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作為「百味之首」,
在日常烹飪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不恰當的食鹽攝入
可能對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2024年9月20日舉行的
「健康中國 減鹽行動」主題會議發布
《中國低鈉鹽推廣使用指南》
一起來看
01
把家裡的鹽換一換
能省很多看病錢!
《中國低鈉鹽推廣指南》強調,血壓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與約2/3的腦卒中和近1/2的冠心病病例相關。高鈉攝入會促使血壓升高,從而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機率。同時,鉀攝入不足也同樣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健康的風險。
為了應對飲食中鈉過多而鉀不足的問題,一個簡單有效的策略就是更換食鹽種類——選擇低鈉鹽。這是降低血壓的一種簡便方法:通過在普通食鹽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氯化鉀,在保持原有鹹味的同時,降低了鈉的含量並增加了鉀的攝入,從而達到「雙重降壓」的效果。
低鈉鹽具有多種優點,包括有效、經濟、安全、簡便易行以及低成本等。與我國居民普遍存在的鈉攝入量偏高、鉀攝入量偏低的情況相比,低鈉鹽非常適合在我國推廣使用。
有充分證據表明,在我國人群中,使用低鈉鹽能夠顯著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減少全因死亡,不僅安全可行,還能節省個人和社會的醫療開支,非常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02
指南明確
這4類人推薦吃低鈉鹽
高血壓患者
《指南》建議高血壓患者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低鈉鹽在這類人群中(無論是否接受降壓藥物治療)具有顯著的降壓效果,並能有效減少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風險。不同研究表明,低鈉鹽能顯著降低血壓,幅度可達5.2/1.5毫米汞柱。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推薦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使用低鈉鹽。這類人群包括曾患腦卒中、冠心病、外周血管病或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病風險≥10%的人群。低鈉鹽在此類人群中同樣具有明確的降壓作用和減少心血管病事件及死亡的效果。
中老年人
《指南》推薦中老年人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因為低鈉鹽在這一人群中具有明確的降壓效果,並能減少心血管病事件的發生,同時不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
血壓正常的健康人
對於血壓處於正常範圍的健康人群,考慮使用低鈉鹽。低鈉鹽不僅有助於預防血壓升高,還能降低新發高血壓的風險,同時不會引發低血壓問題。
此外,《指南》強調,在家庭烹飪中廣泛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對於不同人群均具有降壓作用,並能顯著減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新發的心血管病事件和全因死亡,且安全性良好。
對於高血壓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等,食用低鈉鹽能夠有效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病事件和全因死亡。此外,對於血壓正常的人群,低鈉鹽也有助於防止血壓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並降低新發高血壓的風險,因此同樣建議食用。
03
注意!
2類人不宜食用低鈉鹽
低鈉鹽作為食用鹽的一種,已在全球範圍內應用了四十多年。低鈉鹽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安全的,但特定人群在使用前需諮詢專業醫生意見。
腎功能不全患者
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如需使用低鈉鹽,應聽從腎臟專科醫生的建議。目前尚未有直接證據表明這類人群使用低鈉鹽能帶來益處。
高鉀血症患者
高鉀血症患者應避免使用低鈉鹽,因為低鈉鹽可能會輕微提升血鉀水平,對已確診的高鉀血症患者不利。
專家提醒,腎臟負責調節鈉和鉀的平衡,因此腎功能受損者在攝入低鈉鹽時需格外小心。對於正在服用可能升高血鉀藥物的人群,使用低鈉鹽前應諮詢醫生,並定期進行監測。若經醫生評估安全,則可適量使用。而已患高鉀血症的人群則需謹慎考慮用量,特別是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的患者,應避免食用任何高鉀食品。
4
除了換鹽,
這些細節也要注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建議成人每日鹽
攝入量不超過5克,
接下來為大家推薦
一些實用的減鹽方法
使用限鹽勺
烹飪時,由於加糖會掩蓋鹹味,不應僅憑口感判斷鹽量,而應使用限鹽勺等量具來精確控制。
出鍋前放鹽
在菜肴即將完成時加鹽,可以在保持相同鹹度的情況下,有效減少鹽的使用量。
減少高鹽調味品
炒菜時儘量少用醬油、醬、味精、雞精等高鹽調味品,而是利用蔥、姜、蒜、花椒、香菇等天然香料和香味濃郁的食物來提味。
沖洗高鹽食物
用水沖洗鹹菜、罐頭魚等高鹽食品,可以降低其鹽含量。同時,儘量選擇新鮮食材,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
查看食品配料表
購買加工食品時,要仔細閱讀配料表中的「鈉含量」,因為很多食物都含有「隱形鹽」,如火腿、瓜子、鹹鴨蛋、榨菜、掛麵、甜月餅和白切麵包等,即使其中有些食物吃起來並不咸。
編輯:李玲
資料:健康時報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