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商業社會中,從不缺少一些成功與失敗的故事。特斯拉,這家曾經舉步維艱的初創企業,如今已躍升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製造商,以致匯聚了大量「效仿者」。然而,現今許多新興的汽車初創公司,卻正身處生存的邊緣,為求一線生機而掙扎。
這些初創企業在2020年和2021年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合併,實現了上市夢想。但事與願違,結果並未如人們所願,不少企業因此走向破產,現金流失驚人。對於那些還在運營的企業,盈利之路顯得撲朔迷離。
Lordstown Motors與Arrival不幸申請了破產保護,而Fisker也陷入了困境,仿佛是進入了「重症監護室」。儘管Rivian和Lucid看似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但它們在最近一個季度的總虧損竟超過了21億美元。
「我們目睹的,更像是一個新生物種的消亡,而非行業整合。」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論。在過去的一年裡,電動汽車初創公司開始認識到製造功能完備的電動汽車所具有的複雜性和巨大的資本需求。此外,高利率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持續存在。
如今,形勢愈發嚴峻。即便是行業佼佼者特斯拉,也不得不大幅降低價格以應對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的降溫。這引發了Stellantis執行長唐唯實的警告,他認為這可能會引發整個行業的「逐底競賽」。現在,傳統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認真對待電動汽車的生產。
在這一系列不合時宜的挑戰中,新興的汽車製造商正遭受早期用戶減少和增長率下滑的雙重打擊。許多新的電動汽車公司原本預期此時應當已經實現了規模擴張,然而,業內人士坦言:「無人預料到通往成功的道路會如此坎坷。」
Nikola、Lordstown Motors、Canoo、Faraday Future、Fisker以及Lucid等,都利用SPAC作為跳板上市,從散戶和機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他們中許多都曾承諾過飛速發展的時間表和類似特斯拉的輝煌成功,然而現實卻遠比預想中更為嚴峻。
Lucid的高管在2021年的投資者報告中曾雄心勃勃地預測,他們將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交付高達9萬輛汽車,並預計會帶來99億美元的可觀收入。然而,在最近的財務報告中,Lucid的預期大幅下調,今年預計僅會生產9000輛汽車。
儘管Lucid第一季度的虧損從去年同期的7.8億美元減少到了6.85億美元,收入也從1.49億美元增長至1.73億美元,實現了16%的增長,但這與原先99億美元的預期收入相去甚遠。
對此,Lucid的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解釋,自做出初步預測以來,全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包括歷史性的供應鏈中斷、宏觀經濟低迷以及利率不斷攀升。這些因素都超出了Lucid的控制範圍,對業績產生了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其他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例如,電動皮卡製造商Lordstown Motors去年就申請了破產。Fisker的奧地利分公司在本月也步入了破產保護的行列,儘管其美國分公司仍在運營,但狀況堪憂。今年2月,該公司就對持續經營能力表示了疑慮,其製造商麥格納國際公司在財報中也透露出對Fisker Ocean產品未來生產的悲觀預期。
另一家生產商用車的公司Mullen Automotive,在2023年已經進行了三次逆向股票拆分,這種操作雖然提高了股價,但並未提升公司的整體價值。Mullen目前擁有4700萬美元的營運資金,然而其最後一個季度的負現金流已接近6700萬美元,公司對其繼續經營的能力表示了「嚴重懷疑」。
Mullen的執行長David Michery坦言,「市場就是市場」,所有人都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特斯拉也不例外。
事實上,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公布了六年多來的最低利潤,為了刺激放緩的需求,該公司不得不降價銷售,然而庫存仍然增加,從上季度的15天增至28天。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特斯拉今年已經進行了數輪裁員。
Lordstown Motors一度被譽為電動汽車行業的新星,卻在去年陷入了困境,最終申請了破產。然而,即便是在停屍房般的沉寂中,這家公司也未能得到安寧。
今年2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其提起了指控,原因是Lordstown Motors涉嫌誇大了其Endurance電動皮卡的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紛爭,該案件目前已結案,但Lordstown Motors的困境並未因此結束。
在經歷破產重組後,該公司以Nu Ride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身份重新出現。然而,重生並未帶來平靜,反而陷入了另一場法律糾紛。他們正在對鴻海科技集團及其子公司富士康風險投資提起訴訟,指控對方存在欺詐行為,並未能遵守雙方在商業和財務方面的承諾。此前,雙方曾達成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平台的協議。
與此同時,英國電動汽車製造商Arrival也步入了類似的困境。同樣在今年2月,該公司申請了破產保護,最終將其資產出售給了另一家初創公司Canoo。值得一提的是,Canoo今年也因其執行長的私人飛機帳單支出高達年收入的兩倍而成為了新聞焦點。
在周二的財報中,Canoo公布的季度虧損超出了市場預期,達到了1.107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9070萬美元。上月,Canoo甚至對其持續經營的能力表示了「實質性疑問」。
當然,即使在整體經濟下滑的背景下,電動汽車行業也並非全無亮點。今年3月,Lucid成功從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的一家附屬機構籌集了10億美元,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Canoo最近也與中東的一家油漆製造商簽署了汽車銷售協議,這無疑為公司的業務拓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而Mullen也在本月宣布了1.5億美元的融資承諾,顯示出市場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持續關注。
然而,隨著一些初創公司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傳統汽車製造商也在積極布局電動汽車領域。他們憑藉品牌知名度、已建立的服務和保修網絡,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正在逐步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要競爭者。
隨著福特、現代等汽車巨頭的不斷發力,這些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優勢開始顯現。據凱利藍皮書的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略高於51%,已低於去年同期的60%以上。業內人士指出,「傳統公司推出的電動汽車給初創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那些傳統汽車製造商「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回顧過去幾年,當資金在2020年和2021年充裕時,初創公司難以將現金和炒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他們一直受到各種延誤、供應鏈障礙和製造問題的困擾。如今資金逐漸耗盡、市場需求放緩,而傳統汽車製造商已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
最脆弱的創業公司已經屈服於壓力,而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公司步入後塵。正如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在2月23日的報告中所言:「試圖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已經被證明是一種代價高昂且充滿挑戰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