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自南都·灣財社。
采寫 | 南都·灣財社記者 程洋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更新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同意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簡稱「訊聯智付」)變更公司名稱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簡稱「花瓣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訊聯智付在兩年前發生工商變更,成為華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華為也藉此順利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為繼小米之後第二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
截圖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訊聯智付於2013年6月18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前海註冊工作組登記成立。2021年3月,該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上海沃芮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從股東中退出,新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股東,持股比例100%。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華為於2020年10月申請花瓣支付商標。2022年6月,花瓣支付被核准註冊。至此,華為支付在上線兩年多後,正式完成了更名煥新。
不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搶市場
2022年7月14日,華為終端雲服務支付BU總裁馬傳勇在一場媒體交流會上介紹,華為做支付業務已經有10年時間。從2011年12月開始,華為應用內支付上線,到2021年9月,「華為支付」線上支付正式上線。華為的支付業務不斷演進,主要是在合作夥伴和硬體生態的框架內去完善支付能力。
但在外界看來,華為進入支付領域,後續或將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強大競爭對手,衝擊支付「雙寡頭」格局。而馬傳勇表示,華為支付不是要和微信、支付寶競爭,去搶市場份額,也不會打價格的補貼戰,而是希望能夠把支付的體驗做好。「本質上不是要跟大家做強烈的對抗,也沒這個必要。就目前的情況,行業的夥伴做得已經足夠好了。」
他表示,華為支付是要在新的場景下做增量,以在鴻蒙生態內完成商業閉環為出發點,更多是打造好相關的能力。未來隨著新的市場逐漸增大,華為支付的市場份額也會逐漸增大。
以汽車的支付場景為例,隨著AITO問界M7的發布,部分車機應用將通過華為支付率先實現車內人臉支付驗證。同時,華為錢包率先支持數字人民幣穿戴支付,用戶將數字人民幣錢包綁定到華為Watch 3系列手錶上,用手錶進行碰一碰即可快捷支付。
而對於華為為什麼要親自下場做支付?馬傳勇表示,正是基於鴻蒙生態的建設,「在一個全新的鴻蒙生態當中,它的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內容可能不會那麼全,這就需要除了逐步構建系統本身能力之外,還要構建出相關的其他支撐性的平台性的能力。我們最開始對支付的定位,就是根服務。」
據介紹,HarmonyOS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智能終端作業系統,華為支付是構建鴻蒙生態的底層基礎設施。華為支付將持續融合鴻蒙生態體驗,為用戶和合作夥伴提供創新支付服務,只需一個華為帳號,即可暢享全場景、跨終端的便捷支付體驗。
由此可見,華為支付在行業內的差異化定位,不僅僅是手機支付,更是一個創新的全場景支付平台。馬傳勇也表示,華為支付作為構建鴻蒙生態的底層基礎設施,面向手機、智慧屏、平板、電腦、汽車、智能穿戴等多終端、全場景,同時將繼續與各行各業夥伴加強合作,拓展鴻蒙生態下的更多支付場景,包括快遞物流、智慧電商、出行住宿、充值繳費、車主服務、餐飲商超、在線互娛、金融保險。
業務版圖日漸完善,聚焦全場景消費金融業務
打開華為手機,在應用程式的出廠配置上便有華為自己打造的「錢包」APP。進入錢包頁面,支付功能支持刷卡、付款碼、掃一掃等功能,在華為錢包的支付服務上,還提供保險、借錢、信用卡申請、手機POS、交通出行、手機充值等。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華為通過錢包入口,已經串聯起用戶在衣食住行等領域的支付需求。同時,在華為錢包還提供華為用戶專屬的信用卡,以及「花幣」的支付方式,「花幣」由華為支付平台發行並管理的,可以購買華為提供的多種虛擬數字商品,記者曾用花幣在華為音樂、遊戲商城、華為視頻上購買商品服務。
華為在支付領域的版圖已經日益完善,包括手機POS、花幣、Huawei Card(信用卡業務)等。同時在正式拿牌前,華為在2019年便與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金融科技研究合作備忘錄等。
目前,華為支付依託華為錢包為管理入口,為個人用戶提供餘額支付、銀行卡支付、紅包、充值、提現等服務;並為企業用戶提供資金結算、自動分帳、營銷賦能等服務。馬傳勇曾透露,華為錢包的月活用戶已達1億,華為支付發展迅速。
基於華為終端的巨大用戶群體,華為支付擁有天然的流量入口。據華為公布終端雲公布的數據,2021年,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7.3億。華為在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後,便可以以支付服務為支點,打造消費金融、現金貸等未來的業務方向。
外界分析認為,華為進入支付領域,發力的不僅僅是支付業務,其背後還涉及整個金融服務生態系統的建設。由於華為擁有多元的產品線,涉及手機業務、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板塊,其支付業務可以拉通華為全場景的消費金融。此外,一方面避免了第三方交易的數據遭到競爭對手窺探,另一方面留存用戶數據及交易信息等,也可以為決策提供支持。
華為Mate X5與謝霆鋒合作短片今日上線
10月16日,華為手機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預熱海報,海報主題是《鋒行任務》,海報中,謝霆鋒手持華為Mate X5,下方配文「夠硬核、夠風潮、夠機智」。同一天,謝霆鋒也發布了微博稱:「一場新戲,見證實力。突破界限,方見極限。」並預告今日(10月17日)高燃動作大戲《鋒行任務》震撼上映。
據悉,《鋒行任務》是一部動作微電影,由謝霆鋒主演。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近期頻繁與明星合作,正在持續強化華為手機在高端品牌領域的影響力。今年9月25日,華為在深圳舉辦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全新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並邀請著名演員、歌手劉德華擔任品牌大使。
此次華為與謝霆鋒合作的動作微電影《鋒行任務》,主打機型是其摺疊屏旗艦華為Mate X5。華為商城顯示,華為Mate X5普通版12+256GB版本12999元、12+512GB版本13999元、16+512GB版本14999元;典藏版16+512GB版本15999元、16+1TB版本16999元。
今年8月29日,華為推出「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上線銷售華為Mate 60 Pro機型;9月8日,華為又發布了華為Mate 60 Pro+和華為Mate X5摺疊屏旗艦,並開啟預售。由於華為Mate 60系列在晶片、通信、影像、外觀等方面的新突破,市場上早已掀起搶購潮。
在9月3日的全國線下門店首銷日,現場現排隊搶購的盛況。發布月余後,華為Mate 60 Pro、華為Mate 60 RS非凡大師、華為X5摺疊屏旗艦等熱門機型依舊處於一機難求,不少消費者在第三方平台加價求購。
來自供應鏈的消息稱,華為已將2023年手機出貨量目標上調至4000萬部,年初華為將這一目標設定為3000萬部。華為Mate 60系列持續熱銷,據BCI的數據顯示,自華為手機8月29日上線以來,份額占比從W35的12.7%增長至W38的18.1%,單周銷量為92.2萬部。就周銷量占比而言,為2021年至今最高數值。
券商研報的數據,華為Mate 60系列2023年內終端出貨預期有望達600萬,整體華為手機銷量有望達4000萬(含Nova等多系列)。基於市場需求趨勢以及供應鏈產能,2024年Mate/P系列出貨有望接近2000萬,整體華為手機2024年銷量有望達5000萬-6000萬。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iPhone15中國首發銷量較前代下降4.5%。有行業分析師表示,由於蘋果新款iPhone 15在中國的銷售遇冷,而華為Mate 60系列持續熱銷,華為已經超越蘋果成為大中華區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並預測這一趨勢將延續到2024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