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S11全球總決賽背後:那些電競解說的光環、壓力與夢想

2021-11-06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英雄聯盟S11全球總決賽背後:那些電競解說的光環、壓力與夢想

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覃澈

編輯 李薇佳

11月6日晚八點,2021全球總決賽決賽開幕,來自中國LPL賽區的EDG戰隊將對陣的韓國LCK賽區的DK戰隊

電競產業的日益火熱,讓觀看比賽的網友明顯比之前增長不少。電競解說,也得到空前的關注。

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對他們來說,太特別了。在初涉足解說的那個年代,這個電競領域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比賽,成為他們最夢想解說的賽事,坐上三尺解說台的那一刻,就成了他們夢開始的地方。

01

光環

那些解說金字塔最頂端的存在

米勒已經不記得自己解說過多少次比賽,但坐在解說台的那一刻,總是讓他興奮異常。

每次解說前,米勒總是會查閱比賽雙方近期交戰記錄,了解雙方選手所擅長的遊戲角色和風格打法,以確保比賽中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豐富的專業知識讓他在入行七年內收穫無數擁躉,更多次獲得「年度最受歡迎賽事解說」、「中國電競最佳男解說」等榮耀。

他是英雄聯盟職業解說,在這個從業者多如繁星的行業里,官方解說只有寥寥數十人,他,更是官方解說中金字塔尖的存在。

「你越來越喜歡上這份職業。在解說比賽時也變得很有自信。」米勒說。

管澤元最不缺的就是自信。早在2013年擔任實習解說時,他看著距離自己40米外的解說台暗自發誓:那才是屬於我的舞台,遲早一天我會坐在那裡。

在外界看來,管澤元似乎天生就適合解說這份職業。進入解說圈之前,他曾在國內一家魔獸爭霸俱樂部當過職業選手,並通過錄製解說訓練視頻而走紅全網,引得YY在內的多家直播網站投來橄欖枝,邀請他擔任遊戲主播。在2014年轉型解說後,更是憑藉激情的風格迅速在數以萬計的解說中脫穎而出。

但在解說台下的生活里,管澤元安靜且簡單,每天往返於公司、健身房和家三點一線。台上台下宛如兩個人生。平時,他習慣獨自在家玩不同的遊戲,翻看各個戰隊的比賽視頻,他認為「善用這些東西,對你的業務是有幫助的」。他對自己的解說風格有著堅持,很少會受網友的評論影響。

在電競這個以男性為主的行業里,作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電競女解說,Rita曾背負過太多無謂的罵名。在最初站上解說台時,無數網友湧入她的社交平台留言,語氣激烈地讓她離開。

這讓她一度感到沮喪。但後來發現自己的存在能讓更多女生喜歡上電競,甚至希望如同她一樣進入這個行業。Rita突然覺得,這也太酷了,「電競不僅只是男生的專利,女生同樣也能融入這個圈子,甚至做到和男生一樣的事情。」

02

入行

住地下室啃饅頭的快樂

如同武俠小說里,主角通常需要大量磨礪,才能從初出江湖的菜鳥晉級為一代大俠,電競解說同樣如此。

2011年,剛大學畢業的米勒沒有遵從父母的意願回老家就業,獨自一人背著行囊來到上海,喜歡遊戲的他渴望投身電競解說領域。

成為解說的第一道門檻,是需要熟悉遊戲。公司老闆告訴他,「你先去玩幾個月遊戲再說吧。」於是米勒天天花10多個小時玩遊戲,反覆嘗試每個遊戲角色,掐著表計算角色出招時間差,以及如何才是最科學有效的操作。

三個月後,米勒自信滿滿登上了解說台。但現實給他當頭一棒,儘管熟練操作遊戲角色,但對遊戲歷史、文化等知識以及雙方戰隊的戰術意圖了解甚少,40分鐘的比賽里看著旁邊滔滔不絕的搭檔,只說了幾句話。

下台後,老闆氣急吼道:「誰見過說不上話的解說?你要開口啊!」

如何開口,成為米勒著急的問題。他研究起各路解說來,對著鏡子不斷訓練,將關鍵話術記在筆記本上以便隨時翻閱。最終在寫滿了厚厚一疊比賽資料的備忘錄後,他再次鼓起勇氣坐上解說台。儘管仍然略顯青澀,但總算能在搭檔解說比賽中不時搭上話,甚至在比賽精彩時刻能準確地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比賽結束的那一瞬間,米勒靠在解說椅上長長吁了口氣,看著老闆投來的肯定眼神,成了。

和米勒相似,初到公司的管澤元儘管跟著團隊接受解說培訓,但更多時間卻做著端茶倒水、拿外賣等打雜的工作,沒有任何登台機會。

回憶起初到上海時的情景,管澤元記憶猶新。由於沒有正式入職,只能拿微薄的實習津貼,為了節約開支,他住著地下室,每天饅頭就著泡菜充飢。難得改善伙食的時候,是每周跟著團隊去比賽現場打雜時所吃到的公司發的盒飯。

當他將上台解說的願望表達出來時,一位前輩輕蔑地看著他:你還差得遠呢。

不服輸讓管澤元近乎痴狂地投入進解說學習當中,調節語速、把握氣氛成為他每天的練習功課。幾個月的蟄伏終於等來機會。2014年6月份,在一次英雄聯盟比賽時,管澤元被安排在現場解說選手的第一視角,負責比賽回放時給觀眾講解選手的操作。管澤元當時看著距離自己40米外的解說台暗自發誓:那才是屬於我的舞台,遲早一天我會坐在那裡。

在那個電競青銅時代,儘管僅領著勉強度日的薪水,但每每回憶起那段日子,米勒和管澤元都覺得很快樂。對電競的熱愛讓他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咬牙堅持了下去。

日復一日的練習後,2015年,管澤元終於登上了渴望已久的解說台。在臨上台時,他給此前瞧不起自己的人發了條簡訊:我上台了。

03

變化

從「小透明」到成名、出圈

在初入行時,Rita更多扮演的是解說旁邊的小透明,因為長相甜美,被玩家冠以「花瓶」的稱呼。Rita無數次想糾正外界的認知,但效果甚微。

一切在擔任官方解說後發生了變化。

「感覺入職考試就像人生給我的一場畢業大戲。」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Rita本可以如同學般成為影視圈藝人,但出於對電競的喜愛,讓這個年輕人的命運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Rita還記得當初面試官方解說的情景。由於畢業體檢和解說考試被安排在同一天,讓她不得不在上午體檢完成後便馬不停蹄地飛往上海。

當Rita在面試最後半小時到達時,這個愛美的小姑娘一身狼狽,頭髮因為被上海的暴雨淋得耷拉在濕透的衣服上,突發的感冒加上一路奔跑的疲累,讓她在面試官面前不斷喘氣發抖,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幸運的是,當時沒有太多女解說參加面試,在回答面試官幾個專業問題以及現場解說了一段比賽錄像後就被通知回家等待結果。這是Rita第二次面試官方解說,之前因為解說太過稚嫩遭到婉拒,原以為這次同樣沒戲的Rita在一周的忐忑不安後,意外等到了錄取消息。

「當時覺得這是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畢業禮物。」Rita說。

官方解說的身份給Rita帶來了極大的變化。那段時間裡,她頻繁地出現在英雄聯盟比賽現場,官方認證的「標籤」讓觀眾逐漸覺得這個女孩或許並非僅是靠美貌獲得的這個身份。

「最初覺得Rita就是長得漂亮。後來聽她解說過幾次,覺得對遊戲的理解和戰隊戰術布局都有自己的認知,加上大大咧咧的性格,逐漸喜歡上了她。」一位玩家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這樣描述。

米勒同樣感受到了身份的變化。

初入行時為了讓家人能接受自己的職業,他往往只是表示「自己就是個解說,類似傳統體育賽事解說那樣,只不過解說的是電競比賽。」隨著電競的逐漸走紅,官方解說也作為電競產業鏈條的一環備受關注。米勒發現自己的粉絲數量開始暴漲,越來越多的人肯定起他的專業技能和解說風格,在直播時湧入房間的網友也多了起來,甚至還會就一些專業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老家的父母打來電話,說親戚家的孩子知道他的身份後,曾多次慕名上門希望能聽他聊聊電競圈背後的故事。甚至平時在幼兒園等待女兒放學時,不少孩子家長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以往從沒有看過英雄聯盟的老師也從電視、微博等不同渠道認識了他。

但米勒並沒有迷失在成名的光環里,「希望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認知,更不希望電競再次遭到外界的誤解。」

04

壓力

野路子、花瓶、新生代的衝擊

解說道路並非沒有荊棘。

米勒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開始出現在解說圈裡,這些懷著電競夢想的年輕人希望儘快上位,而像他這樣的前輩自然成為他們超越的目標。

和草莽出身、解說風格天馬行空的「野路子」前輩們不同,年輕的新生代解說大多是學院派,他們善於掌握解說節奏,更了解當下觀眾喜好。

「你不能永遠停滯不前。即使之前你再厲害,解說風格再吃香。但如今時代變了,觀眾想要聽到的解說內容可能和此前完全不同。」米勒說,「如果無法跟隨著進步的話,會迅速被圈子淘汰。」

管澤元同樣意識到,儘管多年來粉絲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解說風格,但如果無法融合當下熱點,稍有鬆懈就會有出局危機。為了掌握玩家喜歡的話題,米勒和管澤元每天都會查閱最新發生的話題,復盤熱門比賽,同時學習國內外職業戰隊和選手的打法思路,以充實自己的解說內容。

英雄聯盟賽事對於解說體系有著嚴苛的考核規則。解說在初出道時需要經歷發展聯賽、歐美、韓國等賽區的錘鍊後,才有機會解說LPL以及全球總決賽等賽事。而在每個季賽初始系統會就解說專業度、臨場發揮、人氣值等因素進行評分,一旦出現得分過低的情況,即使資深解說也很可能被降級到發展聯賽。

管澤元和米勒還拉上好友wAwa參與了《老炮兒聯盟》、《別動我手機》等多檔電競綜藝類節目,在節目中三人時常就電競熱點人物和事件熱烈討論,進行不同遊戲並不時互懟。

米勒和管澤元都深知,相對綜藝節目,內心更喜歡解說台上的自己。但「沒辦法,必須隨時保持熱度,不能讓粉絲在有比賽的時間才想起你」。

作為女性解說,Rita更深刻感受到行業壓力和競爭的殘酷。

「你今天很漂亮。」這是Rita在解說首秀上獲得的官方導師評價,讓更希望業務能力被得到認可的她在很長時間裡感到難堪。

在這個受眾性別不平衡的行業,女解說往往被觀眾下意識地定位為「花瓶」,外貌身材成為女主播的關鍵因素。對女解說業務能力的忽視,讓不少觀眾養成「看美女說遊戲」的心態,每每出現新的女性角色,關注度也會隨之轉移。

早期有網友將Rita和另外三名知名女解說封為「LPL四朵金花」,她們每每出現在解說台上時,總會引發粉絲瘋狂追捧。如今儘管這四位解說依然活躍在電競圈,但隨著新生代女解說的湧現,已出現「新四朵金花」。

「女性解說在圈內所承受的壓力遠比男性解說大得多。」Rita無奈地告訴記者,除了受業務能力的質疑,女性解說的職業生命也更短暫,「如果一位受歡迎的男解說宣布有了女朋友,甚至結婚生子都不會對事業帶來太大的影響,而同樣的情況在女解說身上很可能會影響你的觀眾緣。」

05

行業的爆發與未知的未來

據艾瑞諮詢2020年5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預計在2021年時達到1651億元。電競出圈也帶動電競用戶的進一步增長。2019年我國電競用戶數量為4.7億人,2020年預計達到5.2億人,而在2021年將達到5.5億人。

多家資本重金入局電競產業。高人氣的解說身價也水漲船高,網上曾流出一份「遊戲解說收入排行榜」,解說們動輒一兩千萬的身價吸引著年輕人湧入。

「之前做過很長時間的遊戲直播,現在希望藉助解說實現身份的轉變。」10月23日,一位從事電競直播多年的主播告訴記者,但一打聽後,他發現解說所需要的專業水準比主播高得多,而所獲取的回報遠沒有想像般豐厚。

米勒告訴記者,解說收入並不高,每場比賽的酬勞最多幾千元錢。以2019年總收入為例,解說僅占其中10%,更多是源於直播、商業活動和代言等領域。「年輕解說在沒有成名之前需要度過長時間低收入的階段,一旦失去信心自然會選擇離去。」

「如果你是奔著名聲和錢來的,我勸你打消這個念頭。解說遠非想像般那麼輕鬆。除了需要熱愛這個事業,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米勒說,現在不乏有年輕解說並不是發自內心地愛遊戲,入行僅是希望將解說當跳板以獲得更大名氣和收入,那麼,他希望這些年輕的後輩能夠明白這些道理。

未知的前途並未阻擋年輕人的步伐。據公開資料顯示,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多家高校都開設了電競解說專業,而包括香蕉遊戲、Kingzone綜皇等行業機構也在解說經紀 領域發力。

Rita深知解說是吃「青春飯」的行業,如今她開始摸索著學習起視頻製作來,「將我平時的愛好、對電競的認知等內容以短視頻的方式傳播在網上,這些東西可能一直會留在網際網路的記憶里。今後不管老粉絲還是剛認識我的人能夠見到更多元化的我,而不僅是解說台上的那個Rit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9612294_61682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