鋮品記丨李連杰首部著作《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2023-12-17     邱小鋮

原標題:鋮品記丨李連杰首部著作《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前不久,一則「李連杰已向妻子交代後事」的新聞上了熱搜。李連杰,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國際影視巨星,在大熒幕上給大家留下眾多的經典形象。正如,李連杰最新著作《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以下簡稱:《超越生死》)腰封所寫:他是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霍元甲;他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他是太極張三丰、他是中南海保鏢、他是致命羅密歐;從《少林寺》小武僧覺遠到《白蛇傳說》高僧法海……

回頭來看李連杰的「熱搜」,實則是在為新書做宣傳。2023年,李連杰已經60歲,《超越生死》是李連杰25年學習佛法的心得分享。本期話題,我們就來聊聊李連杰的首部著作。

鋮品介紹

與之前介紹的名人書籍不同,《超越生死》是台灣出版的,文字均為繁體中文,就連內頁的文字都是從右至左、豎版排列,頗有一種閱讀古書的感覺。這和傳統書籍的閱讀,「順序」是相反,一開始閱讀會受到一些影響,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一切都會慢慢習慣,極少會遇到生僻字難以辨別。

封面是我們熟悉的李連杰半身照片,雙眼緊閉、雙手合十,臉部雖有了歲月深刻的痕跡,但慈祥的笑容,總能給人以安詳的感覺。這種安詳的感覺,讓我回憶起那個《少林寺》的小武僧覺遠,而如今甲子之年的李連杰,更像是遁入佛門的虔誠學者。

和傳統的人物傳記不同,《超越生死》的時間線從1997年開始至今,記錄的是25年間的佛法因緣,其中自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故事和心得,尤其是關於「李連杰已向妻子交代後事」,在書中是能找到答案的。

李連杰的答案

關於後事,在《超越生死》中,李連杰和小女兒說,「就按照《西藏度亡經》記載的做吧,如果能找到上師幫我修法,那當然是最好的」、「畢竟是公眾人物,我走之後,可以在網路上發個消息」、「我看網友的悼念方式,多是寫『一路走好』或『R.I.P.』,或許幫我發布消息時,就寫『我走啦!我唯一的願望是,衷心希望看到這則消息的人,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謝謝。』其他也不用多寫了」。

當小女兒問關於「墓葬」的問題,李連杰說,「往生後根據經典記載停靈七天,念佛修法,完了就火化,之後你怎麼方便怎麼做吧。倒是你媽媽想要做傳統的藏傳佛教火葬,我到時如果還在世,可以幫忙打點,若不在了,就要麻煩你們囉」。

因此,我們可以在很多媒體上看到,李連杰「簡單交代後事」的新聞。一個人的生命,之於宇宙微乎其微,那些曾經離開地球的太空人,當他從宇宙某處回望地球,我們所認為的全部也僅是一小點,地球上的人已經完全不可見,更別提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名利權情。我們生平所在乎的一切,僅是微塵上的微塵,質量趨近於零。

當你把視野放眼宇宙,地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人類有限的生命和名利權情,相比之下,就顯得渺小很多。尤其是面臨死亡時,人類所擁有的名利權情,終將無法帶走,所謂的擁有,只是暫時的保管。對於持有物,李連杰向來有一個邏輯,「給出去的才是你的,擁有的只是保管」。

生與死的思考

2004年的南亞海嘯是《超越生死》中不得不提及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場自然災難也有一定的印象。2004年的聖誕假期,李連杰全家在馬爾地夫度假,和很多人去馬爾地夫的理由相同,據說以後馬爾地夫的海島會被淹沒,是有生之年值得前往的度假勝地。

絕大多數人可能無法親身經歷海嘯,那些只有在電影里才能見到的驚濤駭浪,很巧合地撲向了李連杰一家。在自然災害面前,個人的能力是極其渺小的,即便是再有身份的人,都會感覺到無助。萬幸的是,由於酒店的工作人員想和李連杰合影,和李連杰的距離並不遠,是酒店的工作人員最終救了李連杰一家。

在經歷過生死劫後,對於生命和死亡的意義,自然會有全新的認知和感悟。後來,李連杰創立了公益基金《壹基金》,專注於自然災難的救助。截至發稿前,李連杰表示《壹基金》已經收到88億人次的捐贈,幫助過4000萬人次。在汶川、青海、玉樹等曾經遭遇自然災難的地方,《壹基金》的志願者和救助物資總能前往一線救援。

除了2004年的南亞海嘯,在尋求佛法的過程中,在青海、川藏地區,李連杰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在嚴重缺氧的情況下,再次曾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就在上個月,我去到了川西甘孜,超過4000米的海拔,同行的朋友包括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在吸氧之後,感覺會好一些,但缺氧胸悶的難受感,現在每每想到,並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李連杰與她的小女兒

李連杰結過兩次婚,一共有四個女兒,前兩個女兒是與前妻黃秋燕所生,後兩個女兒是與現任利智所生。最小的女兒叫Jada,根據李連杰描述,小女兒7歲時就患有抑鬱症,12歲甚至還有自殺的傾向。由於李連杰日常工作繁忙,從小生活在美國的Jada,看似什麼都不缺,實則缺少父愛的關心。李連杰也毫不迴避地說,對於小女兒喜歡的東西都不知道。

有一次,Jada電話聯繫正在閉關的李連杰,表示想要學藏傳佛教。李連杰聽到之後,就立刻出關,與小女兒成為同學,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在明就仁波切的座下皈依,一起得到白度母的灌頂,一起拜訪圓寂恩師索甲仁波切的寺院。

在旅程的最後,Jada對李連杰說:「學佛使我感覺回到家了,我知道如何找到快樂,也找到失去很久的滿足的方法,人生又重新有了希望。」不得不說,Jada遺傳了李連杰的佛性,李連杰在尋求佛法的時候,有了家人的陪伴、支持和理解。

中國有句老話,「心病還要心藥醫」。抑鬱症,是一種很難治癒的心理疾病。如果心理的問題,能夠通過佛法的感悟去調整,那也是一件幸事。不過,李連杰不止一次強調,佛教不是萬能的,千萬不能片面地認為學佛就能治病。

最後扯扯

從拿到《超越生死》到讀完,我僅僅花了兩天時間,可以說是我讀得最快的一本書。前文提到了,《超越生死》是豎排版的,「一目十行」的本領基本用不到了。在讀完書後,我還看完了多個李連杰在台灣宣傳《超越生死》的訪談視頻,透過小小的螢幕,了解這位巨星對於生死的理解。

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了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能夠相對容易地學習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在上個月初,就有謠言「李連杰去世」。隨著李連杰新書和採訪的公布,這些謠言自然就不攻而破了。李連杰通過修行和思考,逐漸領悟到生命的無常和世俗追求的虛妄,從而探索超越生死的境地,這種境地使他能夠以平靜和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流言蜚語。

每個人終將面臨死亡。生命,本不應該都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無常,才是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8cebc6fd950f1320088a1a717a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