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為何會有一支鐵箭?只因200年前的一次起義

2021-09-25     軍情一線

原標題: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為何會有一支鐵箭?只因200年前的一次起義

故宮,古時候被稱為「紫禁城」,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據記載,故宮總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更是高達15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在古代時期,故宮作為皇家宮殿,是威嚴與權力的象徵,一般的百姓只能是站在外面,看著紅牆綠瓦望洋興嘆而已,恐怕一輩子都未能進去一睹它的真容。

然而,在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卻插有一支鐵箭,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這如此神聖莊嚴之地,為何會允許此等「瑕疵」出現呢?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原來,這跟200多年前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

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嘉慶皇帝帶著手下前往承德的木蘭圍場狩獵遊玩。而此時,天理教頭目林清等人率領京畿地區的教徒,發動了一場有組織有紀律的武裝暴動,並且成功的攻入了紫禁城,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天理教起義」,或「天理教之變」。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這天理教又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呢?

天理教,也稱榮華會、白陽教,是一支具有鮮明反清意識的秘密宗教組織。由於清朝統治者日漸腐朽,社會階級矛盾也日漸突出,京畿及其附近三省的農民,承擔著極其沉重的賦稅。

王公貴族們憑藉手中的特權,極力搜刮農民財產,至於那些貪官污吏們,則更是借著辦差的名義肆意收刮民脂民膏。而天理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

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京畿大興縣人林清便決定聯合教徒,發動起義,攻打紫禁城。為此,他集結了一支兩百多人的隊伍,並且還秘密聯絡宮裡的太監作為內應。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四日這天,參加起義的天理教教徒身藏大刀,打扮成行商小販混入了北京城。次日中午,林清率起義軍在太監劉德才等人的接應下,分別由東華門和西華門兩個方向攻入紫禁城。

儘管受到了守門官兵的阻攔,但在混戰之中,他們還是衝進了幾十個人。隨後在太監們的指引之下,他們一路打進了隆宗門,有些人甚至已經攻入了皇帝居住的養心殿,但遺憾的是,皇帝此時並未在宮中,天理教徒因此並沒有完後刺殺皇帝的計劃。

而就在這時,嘉慶皇帝的二阿哥旻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臨危不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領袖才能。他即刻下令各門戒嚴,又派人在健銳營和火器營調集一千多名官兵,由他帶隊,在宮內搜捕天理教徒。

最後,在宮內侍衛和旻寧帶領官兵的合力包圍之下,起義的教徒最終因寡不敵眾,慘遭殺害。

叛亂平息之後,旻寧便向嘉慶皇帝報告了此次事變的經過,嘉慶也用「有膽有識,忠孝兼備」八個字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並且還冊封他為「智親王」,這也為旻寧日後當上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雖然這場叛亂最終被平定了,但在此過程中卻有一支鐵箭射在了隆宗門的匾額上,它被嘉慶特意的保留了下來,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要告誡子孫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1981722_12109338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