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比亞迪賣出新車超30萬輛,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可轉手便官宣,旗下海洋網5款車型進行不同幅度的讓利。其中,不乏宋PLUS這樣的「明星產品」。至於用意十分明顯,臨近年底全力「衝量」,朝著300萬輛的年銷目標所挺進。
無獨有偶,10月零跑共交付新車超1.8萬輛,創下品牌歷史新高。
可轉手同樣官宣,全系降價。在這家新勢力造車的認知中,鞏固自己的行業位置,想盡辦法留在牌桌上,比什麼都重要。
當然,開篇提到的比亞迪與零跑,絕對不會只是個例。畢竟,2023年的中國車市,就像「絞肉機」一般。眼下,價格戰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但即便如此,卻總有另類的存在。
這不,就在近日,特斯拉銷售們突然揚言,Model Y長續航版即將漲價,並聲稱為Model Y高性能版價格上調之後的延續性調整。
消息一經爆出,迅速引發外界的討論。順勢,帶著種種疑問,決定前往門店實際探尋一番,看看究竟是「煙霧彈」,還是確有其事。
「接下來,該標準續航版了。」
昨天早晨10點左右,來到上海興業太古匯,因為剛剛開始營業的緣故,又恰逢工作日,特斯拉門店內並沒有什麼顧客。
不過,與我對接的銷售小哥,還算專業且熱情。
「的確要漲價了,應該就在這幾天左右,之前Model Y高性能版是漲了1.4萬元,估計這次長續航版也差不太多,目前售價是29.99萬元。」
在被問及為何漲價時,他的回答則在意料之中:「因為特斯拉的成本模型是固定的,如果產生波動,就會做相應的調整。」
隨後,銷售小哥也補充說明道:「之前降價或者漲價,是不會通知我們的,每一次都特別突然,讓人有些措手不及,現在都會有提前量,所以你能看到那些朋友圈。」
相比之下,我最好奇的一點集中在,如果Model Y長續航版完成漲價,那麼接下來承擔主銷任務的Model Y標準續航版,是不是也會做相應的上調?
「現在還沒接到消息,不過按照特斯拉的一貫風格,應該也快了。有需求最好立刻先鎖單保價,不然真的說漲就漲。」
而在繼續的交談中得知,目前Model Y標準續航版提車大概需要6周。與此同時,銷售小哥不止一次的暗示,「截至今年年底,新能源車購置稅與上海新能源牌照政策都將生變,所以千萬要抓緊福利。」
更加微妙的是,就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特斯拉的官方回應來了:「10月27日Model Y高性能版售價上調1.4萬元後,我們確實計劃對Model Y其它版本車型價格進行相應調整。特斯拉的價格體系一向公正透明,價格上調後的Model Y依然是國內市場相同價位中最好的產品。」
至此,可以說今天文章主角的全系漲價,幾乎到了板上釘釘的地步,也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煙霧彈」。
而翻看Model Y今年在華1-9月的零售銷量表現,分別為14,184輛、25,526輛、54,937輛、26,760輛、31,054輛、51,471輛、23,632輛、51,117輛、41,428輛,的確稱得上同價位區間純電SUV的「霸主」。
另外,值得分享的是,今年1-10月,在包含出口後,特斯拉在華共交付新車超77.5萬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成績單。
顯然,明晃晃的數字不會說謊。一方面,中國位於這家美國車企戰略版圖的地位,還在不斷攀升之中。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對於這家美國車企的認可度,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線上。
但在我眼中,一場屬於它的危機,正在不可避免的迅速降臨。
「明年才是特斯拉的大考。」
本段開篇,必然會有讀者好奇:「究竟是什麼催生了這場危機?」實際上,答案非常簡單:「內憂與外患。」
而在展開介紹之前,首先需要明白一點,特斯拉在華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令人忌憚的「大魔王」,無外乎三點原因:足夠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較為領先的綜合產品力以及率先切入到的藍海市場。
可如今,後兩項已然發生了無法逆轉的變化。
就拿本次探店為例,第一次坐進煥新版Model 3的車內,雖然相比老款更具質感,用料有所提升,但並沒有感到特別驚艷,尤其是結合它超過25萬元的售價。
外觀造型上,雖然在細節上做出了一些調整,顯得更加精緻與高級,但並不會給人帶來那種顛覆的感受。而一旁升級「小打小鬧」的Model Y,類似的痛點則愈發的突出。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本身考慮購買一輛新能源車,願意將特斯拉納入到初篩範圍,卻礙於各種各樣的理由卻又將它拋棄?」
絕不是危言聳聽,這樣一段話慢慢成為了中國車市的普遍現象。
換言之,無論煥新版Model 3也好,還是Model Y也罷,身為各自細分板塊的「標杆」,雖然動態層面的體驗依舊出色,但在配置豐富度、乘坐舒適度、智艙智駕的本土化落地等維度,頑疾仍然沒有被解決。
最終,造成的結果便是,較為領先的綜合產品力正在被後續追趕者一點點的抹平甚至反超。
更加雪上加霜的還有,率先切入到的藍海市場瞬間轉紅。
繼續拿Model 3為例,老款剛剛國產之時,需要應對的競品好似只有小鵬P7與比亞迪漢,以及那些漸漸乏力的傳統燃油車們。
現在,煥新版Model 3需要應對的競品,光是新能源車最少就有10款。
除小鵬P7、比亞迪漢之外,蔚來ET5家族、零跑C01家族、比亞迪海豹家族、哪吒S、深藍SL03、昊鉑GT、極氪001,已經在這片紅海中瘋狂廝殺。
本月,阿維塔12、智界S7、極氪007、吉利銀河E8等等強敵,也都會紛紛公布價格接連入場。面對如此變化,不得不承認:「想要購買一輛純電轎車,如果說曾經特斯拉就是最好的選擇,那麼現在早就不是絕對的第一順位。」
況且,不要忘記,傳統燃油車遠沒有到徹底退場的時候,當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大眾帕薩特,包括寶馬3系、奔馳C級、奧迪A4,祭出「能賣一輛是一輛」的決心,同樣給煥新版Model 3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尤其是位於許多低線市場。
匯總下來,「蛋糕」沒變,可分「蛋糕」的人翻了好久幾倍。
反觀Model Y,身處本就競爭激烈的SUV板塊,也在苦苦經歷著被包圍的困境。試問,小鵬G6、智己LS6、極越01、蔚來ES6家族,理想L7、問界M7、問界M5,誰又是善茬?
因此,還要逆勢漲價,怎一個「頭鐵」了得。
寫到這裡,文章漸漸臨近尾聲,再次搬出那句多次提及的觀點:「身處中國,特斯拉那段一車難求、躺著賺錢的日子徹底過去了。」
隨著時間推移,自主品牌合力證明了這家美國車企,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以抗衡與戰勝。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特斯拉還不祭出什麼行之有效的「殺招」,明年更加內卷的中國車市,將會給它一個不留情面的「下馬威」。
被拉下神壇,可能就在轉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