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到來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泰國成為了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狂飆突進的一個縮影。
如果你們近期有機會去泰國旅遊的計劃,落地接機的可能不再是以前常見的日系車,而是變成了中國電動汽車。
據泰國開泰研究中心預測,2023年泰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保持高增速長。純電汽車的銷量有望從2022年的13,454輛,同比增長271.5%,至5萬輛以上。其中,來自中國品牌的純電車型在泰國純電汽車市場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從去年的78%,升至今年的85%。
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品牌也在不斷加大在泰國的投資布局,據了解,截至7月上旬,已包括比亞迪、長安、廣汽埃安、哪吒、長城等八家中國整車生產及產業鏈企業已經或即將在泰國建廠,總投資超130億元人民幣。
但為什麼中國車企會紛紛選擇泰國?
誰動了日系車企的奶酪?
泰國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從2008年起,泰國便制定了打造「東方底特律」的汽車產業發展目標,通過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關稅及對本土生產汽車減稅的措施,吸引廠商進行產業鏈投資,從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支持。
雖然擁有全球大部分領先汽車製造商在此建立的生產線,但是泰國的汽車產業長期受日本汽車製造商主導。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line的數據,2022年泰國本土銷售約85萬輛汽車,其中銷量前十名的車企品牌,有八家都是日系車企。日系車企在泰國的市占率常年都在八成以上。
但是仍舊陶醉於燃油車時代的豐田們,顯然低估了東南亞市場對於電動車的熱情。
另一方面,為實現汽車產業轉型,泰國對於外資進入國內發展普遍持積極態度,出台了包括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大量激勵措施,吸引整車、關鍵零部件以及上游原材料企業在當地投資生產。
例如,泰國政府同意為電動汽車生產商提供長達8年的企業所得稅豁免權,以及在2025年底前免除電池、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動汽車壓縮機等關鍵零部件的進口稅,並承諾補貼汽車廠商的電力成本等。
可以說,在政策上泰國是東南亞地區中推行電動汽車最積極的國家。
從市場規模來看,印尼、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在東南亞一直排名靠前。但如果算上出口銷量,泰國是絕對的東南亞第一銷售大國。2022年泰國汽車產銷為188萬輛,同期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汽車銷量分別為101萬輛、70萬輛。
從汽車產業基礎方面來看,泰國的優勢也較為明顯。其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汽車製造國,擁有長達60多年的整車組裝與製造能力,年均整車生產能力近200萬輛,占東南亞整個汽車市場的一半左右。這讓泰國具有汽車從業勞動力資源豐富、汽車產業鏈健全等優勢。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車企而言,泰國當地人力成本低、建廠稅收優惠力度大等優勢,也極具吸引力。作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位於中南半島中部的泰國也正以其能夠輻射整個東南亞的優越地理位置,吸引著眾多國內車企入駐。
所以無論從市場競爭格局、工業基礎、行業技術人員、國家關係等角度綜合考量,泰國成為了中國車企進入東南亞市場的最佳落腳點。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丟失泰國市場的潛在風險,一些日本車企已經已經有些「坐不住了」。豐田在一份發往媒體的聲明中表示,其正在考慮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這是該公司首次正式確認這一信息。
此前豐田汽車還在泰國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了紀念其在泰國經營的第60個年頭的紀念典禮。時任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不僅親自到場,還對泰國市場進行了多番表白,「豐田與泰國的未來很光明,而且只會變得更加光明。」
「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認為泰國是我的『家外之家'。如果我不必為了工作而住在日本……我會住在這裡。」豐田章男不無動情地說。
中國車企仍處於「嬰兒期」
毫無疑問,泰國已經來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的前夜。在泰國政府的規劃中,到2030年實現電動車將占其汽車總產量的30%,但中國車企能否在這個市場持續保持優勢?
從今年開始,中國車企赴泰建廠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3月,比亞迪泰國羅勇府工廠正式奠基,預計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能約15萬輛,產品將主要投放泰國本土市場,同時輻射周邊東協國家及歐洲。這是比亞迪首個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投資約179億泰銖(約合人民幣36億元)。
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表示:「比亞迪選擇在泰國建廠,是因為這裡有豐富的汽車工業底蘊以及一流的製造能力,我們期待泰國工廠可以使新能源汽車進一步走進泰國人民的日常生活。」
此外,今年1月,比亞迪計劃投資38.9億泰銖(約合人民幣7.98億元)用於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項目也通過了泰國投資委的審批。
哪吒汽車3月份宣布其泰國生態智慧工廠在曼谷奠基,這是哪吒汽車的首個海外工廠,也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首個泰國工廠,年產能為2萬輛,預計2024年1月底投產,定位「聚焦泰國,輻射東南亞地區」。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 張勇表示,泰國工廠將成為哪吒汽車打造右舵電動汽車、出口東協的主要製造基地。
6月28日,廣汽埃安宣布正式進軍泰國市場,並與泰國首家經銷商代表錦匯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按照計劃,廣汽埃安將於今年內在泰國成立東南亞總部,同時入泰車型的本地化生產也已在籌備當中。
「此次進軍泰國市場是埃安海外戰略的第一步。未來,埃安將會以泰國子公司作為東南亞總部,從整車出海,到海外建廠,再到本土開發,逐步實現全球市場「研產供銷」一體化,將埃安的純電產品推廣到東南亞各國乃至其他海外市場。」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表示。
日前,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發布聲明稱,長安汽車已提交投資促進申請,將在泰國投資88億泰銖(約合2.5億美元)建設一家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工廠。該工程一期年產能可達10萬輛。而針對「泰國建廠」的消息,長安汽車方面表示,「情況屬實,具體情況以官方發布為準。」
另外一些車企也早就將目光聚焦在了泰國。
2012年,上汽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組建上汽正大有限公司並投資建廠,在泰國生產和銷售名爵品牌汽車;2017年,上汽正大第二座泰國工廠投產。今年4月,上汽正大新能源產業園奠基開工儀式在泰國春武里府合美樂工業區舉行,將於2025年建成,聚焦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本土化生產。
除了上汽以外,長城汽車2020年收購美國通用汽車的泰國工廠,並提出投資226億泰銖(約合人民幣46.73億元)進行改建的計劃,預計最早將於2024年啟動本地化生產。去年9月,長城汽車泰國羅勇新能源工廠第一萬輛新能源汽車宣布下線。
而在加速到來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泰國也成為了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狂飆突進的一個縮影。
以泰國為跳板,中國車企正逐漸滲透進東南亞地區的多個市場。以長城汽車為例,過去兩年,長城汽車以泰國為起點,實現了泰國、馬來西亞、寮國與汶萊市場的常態化運營。今年長城汽車還將陸續進入新加坡、柬埔寨與越南市場。
不過仍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東南亞純電動車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參與者數量將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而持續增加。儘管中系純電動車現階段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但後續隨著強敵湧入,中國車企想要坐穩王位,還需要付出巨大決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