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瑛:《中國老齡事業科技創新的基本路徑與方案》

2022-02-21     學會之聲

原標題:鄭曉瑛:《中國老齡事業科技創新的基本路徑與方案》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2021學術大會為期三天,百餘位專家學者通過報告、演講、對話形成了約28萬字的珍貴發言。 本期為您帶來了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原所長、北京大學-APEC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 鄭曉瑛 : 中國老齡事業科技創新的基本路徑與方案 。

關於這個主題,連續三五年有好幾個重大項目都在研究,我想在限定的時間裡跟大家做一個彙報。

關於老齡事業的科技創新,其實就是將事業和科技結合在一起。

首先,我們就是要分析在老齡化背景下,到底健康養老的技術創新的方案是什麼。談到方案一定是有需求,這方面做的還不夠,或者做的還不夠好,或者還有空問去傾,才能叫新方案,否則就是延續原來的有什麼享受什麼。

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大家毋庸置疑了,確實由一個原來比較矯健的立體的三角形,逐漸變成比較肥胖。其實在這個肥胖的過程中,就說明一個問題,人口的整體結構、年齡的結構都在偏老年化。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生命期自然風險是必然的,不管活100歲還是活200歲,在他的生理功能都是呈現一個衰減的過程,即便有的人衰減非常慢,但是總體來說都不會隨著年齡,100歲比99歲活得更健康,他一定是在自然功能上有衰減的。

如何識別環境的風險呢?就是通過一些技術控制了老年人衰減的速度,和衰減與生命終結之間的距離,這個衰減到終結之間的健康距離越來越長,實際環境的風險識別是為了創新一些新的技術,在今年世界人口日,我們的團隊對中國人口做了一個系統的預測,剛才杜老師也做了一個預測,大致的情況一樣。五大預測,包括中國人口預測、中國老年預測、中國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的預測,以及老年人殘疾的預測。基本的情況我覺得從結論上和杜老師那個比較吻合。

人口的規模是在原來基礎比較大的情況下,增長並呈慢慢下降的趨勢,總量不用上。我們關心的是到底中國總人口之下的老年人口,沒有殘疾的預期壽命是多大呢?我們總說健康預期壽命,健康預期壽命包括的內容更寬泛,在1987年的時候,總體的殘疾人口在老年這一部分裡頭只占全殘疾人口的30%,弱強一點。可是到了2006年,就變成了53%。2030年,我們國家將有7000萬,將近8000萬的殘和障這兩部分人口,這樣的話,老年人殘疾化呈現出比較嚴重的趨勢。

我們國家現在養老服務機構與保健匹配度,如果我們識別一下這個匹配度實際相差比較遠,說都把他們送到養老院去也不現實。識別一下老年人健康養老多元交替的需求,這個交替有可能是時期的交替,也可能有需求的交替,也可能有社會經濟轉化之後,交叉在一起的需求改變,不是單一的,因為某一項殘疾或者某一項疾病需要治療的需求。將來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它的交替更多是在心理層面、家庭層面、整個幸福層面,它的層面更多了,中國的養老體系多元交替的需求,應該在極早認識這種梯度性的識別。

我們來看一下,殘疾人需求和支持技術缺口現在這幾年並沒有看到明顯的縮小,除了病老傷殘需求日益增長之外,這個需求也是陡然上升的趨勢。但是因為一個突發事件,最近疫情的突發事件,我們整個都中斷了重大慢病的醫療服務,那以後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還會有很多,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技術支撐,應用公共衛生的突發事件,原有的支撐系統都會受到損害,國家衛生支撐體系還是需要更多的技術的內容來支撐,才可以在重大的事件不影響原來的所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在這個裡頭,我們也做了一個國際的比較,顯而易見,如果以康復產業來作為技術的一個突破口,我們來看,中國所占的在康復設備的份額,在康復設備市場占的份額,如果是1的話,像美國、德國這些已開發國家都是我們的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上,在這個區間,不光是企業產業、龍頭產業,普通產業、龍頭產業趨勢都是一樣的。我們就是想的,如果要把康復事業的發展需求和社會保障體制結合在一起,率先就應該解決現在老年人的問題,那就是康復問題,這是一個現在的產業技術的一個首先需要突破的一個缺口。經過很多評估,不光是我們的項目評估,其實很多國家的科技、高新產業創新的計劃也在評估,確實是這樣。

現在根據國際上來說,康復科技創新體系的這個路徑都是有共識的。有這麼幾大部分,一個是建立市場需求的保障體系,需要產學研政商這幾個方面都需要聯合起來,才能使一個產業彌補過去的不足,填補過去的一些空缺。另外還有就是要有轉化能力的技術平台和環境,這點實際是最困難,看起來最晚,實際上也最寬大。

關於具體的,世衛在2014年的時候,相繼有一些關於新戰略的一些方案.其中有部分我認為在中國是可以借鑑.剛才杜老師說到,為什麼走中國的道路?怎麼走中國的路?因為我們要走的這條路的確跟別人不大一樣,我們這條路原來就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這個方案其實就是一個把養老服務體系全面統籌發展,其實各國我看這個方案都是把養老服務體系,不同的國家,就是統籌發展,使它得到一個較好的健康促進。

最後,我想說科學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階段性的策略是我們現在將老齡事業和產業結合的一個指導原則,沒有這個,我們不能東一下西一下,一定是階段性,根據交錯的需求和多元需求的特殊性,來對支柱產業和老年性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進行推廣。

最後,想說一下以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老年服務保障體系也是對老年全生命周期科技支撐梯度支持模式的最好的一個指導思想,不管對老年人健康彈性的增量,還是我們限定它這個梯度,轉化交互的這種模式。我們現在總在提老年人要增加他們的健康彈性和健康韌性,實際都是梯度轉化的這種交互,使老年人能夠有一個健康的晚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2befd39a74a37fb999dcb83c4b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