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城市|人均GDP全國第一,這座城和它的五個定語

2023-04-26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解碼城市|人均GDP全國第一,這座城和它的五個定語

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任嬌 方靜怡 任婉晴

編輯 徐超

24座萬億城市追逐戰已成定局,城市排位大變動。不過,有一座城市的實力卻被隱藏在數字背後,它就是無錫。

2022年無錫GDP達14850.8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4位。但或許有人不知道,2022年無錫人均GDP達19.84萬元,已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榜首。

「不顯山不露水」的無錫為何能藏富於民?從江南小城到工業之城,從「米碼頭」「布碼頭」到高新技術產業重地, 財經記者用數據解碼無錫是如何發展的?下一步,它又會走向哪裡?

01

綠色製造之城:

擁有26家綠色工廠

去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

縱觀無錫發展歷史,它因工業而興,也因工業而「新」。作為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工業基因為無錫的發展注入活力。但低端製造和重化工業過多,倒逼無錫加速產業轉型步伐。據現代快報2011年報道,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後,無錫關停2047家「三高二低」企業,116家工業企業全部停產,並基本完成搬遷或關停整合。

至此,無錫陷入如何「既要發展,又要綠水青山」的難題中。

解題的第一步是轉型,2015年無錫提出「產業強市」戰略,以智能製造為方向,煉就經濟發展新動能。到2021年,無錫規模以上智能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達3762.6億元,電子通訊設備製造業產值近3000億元。此外,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得到很大發展空間。

如果說「智能化」「數字化」是無錫修煉的內功,那「綠色化」就是無錫所追求的境界。

2017年,無錫創建以畝均稅收、畝均銷售、單位能耗稅收為核心的「5+1+X」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在稅收、水電費等多個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

利用政策鐵腕手段,鼓勵綠色企業發展,倒逼高能耗企業轉型。「十三五」期間,無錫單位GDP能耗降幅累計達18.69%,超額完成江蘇省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據2023年無錫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降幅居江蘇省前列。

2023年2月,工信部公布2022年度綠色製造名單,截至目前,無錫已擁有35個綠色設計產品,3個綠色園區。此外,無錫還擁有2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上榜企業中不僅有電子、機械、新能源等多個新興產業企業,還有紡織、鋼鐵等多家傳統產業企業。

瞄準「智改數轉綠提」目標,無錫再定三年行動計劃。

2022年初,無錫發布《無錫市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提升推動製造業降本降耗降碳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制定6項千企工程、1項支持保障工程,並計劃到2024年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6%,綠色製造標杆累計達160個的目標。

02

藏富於民之城:

無錫經濟增速連續7年快於全國

人均GDP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

無錫的經濟實力有多強?2015年至2021年,無錫經濟增速始終高於全國增速;2017年,無錫GDP突破萬億元關口,GDP總量居全國第12位。2022年,無錫以3%的經濟增速領跑江蘇GDP「萬億俱樂部」成員,GDP總值達14850.8億元,居全國第14位。

從經濟體量上來看,無錫在全國頭部隊伍中並不突出,但從人均指標來看,無錫走在了前列。

早在2010年,無錫的人均GDP就已達到9.2萬元,僅次於蘇州和深圳;2011年,無錫人均GDP超過蘇州,與深圳一同跨入10萬元階段;2012年至2018年,無錫人均GDP一直穩居全國第二。

直到2020年,無錫人均GDP增長3.6%,登頂全國大中城市首位,開啟了自己的「時代」。2021年,無錫逐漸拉開差距;2022年,無錫人均GDP達19.8萬元,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江南調」之下的「工業風」成就了無錫,近年來,無錫工業貢獻率逐步提高。

2020年,無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0.1%;2022年,無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5585.97億元,相比2021年增長5.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升至77.8%。

03

吸才引智之城:

各類人才逐年增加

去年無錫人才總量達207萬人

產業要發展首先需要人,但與經濟體量相近的長沙和青島相比,無錫城市面積不足它們的一半,2022年無錫人口規模為749.08萬人,少於長沙、青島近300萬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吸納更多人才,成為無錫強市計劃的重要一步。

提出產業強市戰略一年後,無錫出台「太湖人才計劃」,重點支持引進、培育六類產業發展重點人才,制定工作補貼、薪酬補貼、安家補貼等各項福利政策,並不斷更新疊代。無錫還採用「以賽引才」模式,針對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開辦創新創業大賽,吸引海內外人才。

與同梯隊城市相比,無錫更為宜居,生活成本相對較小。2021年,無錫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高於長沙、青島,但租房價格低於二者。從購房價格來看,無錫房價位於中間,低於青島3160元/平方米。

無錫連續四年獲得「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稱號,2022年人才總量達到207萬人。2018年至2021年,無錫引進人才數量穩步上漲;2022年共引進12.3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3萬人。

除了引進,無錫還重點培養專業技術人員。2017年至2021年,無錫新增專業技術人員逐年上漲,其中高技能人才比重持續加大,2021年高技能人才比例達40.9%。

引進人才只是開始,留住人才是關鍵。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曾表示,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無錫不是能量最大的城市,無錫要產生反虹吸效應,只能依靠企業,這就需要無錫在對標上海等大城市的同時,做強做大上市公司。

人才流入增強企業實力,企業發展才能留住人才。

2022年,無錫上榜中國企業500強三份榜單,企業數量位居江蘇第一,占江蘇省總上榜企業的37.4%。與2021年相比,兩份榜單上榜無錫企業數量均有提升,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均新增一家企業。

04

長三角地理中心之城:

無錫半導體產業「牽手」上海

數字經濟「聯姻」杭州

無錫不僅是江蘇的無錫,亦是長三角的無錫。

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讓占據地理「C位」的無錫迎來發展機遇。無錫位於江蘇的東南部,緊鄰蘇州、常州;同時,南部與浙江接壤、西南角與安徽相接,成為打通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

與長三角產業發展匹配度高、相關性大,增強了無錫的產業升級動力。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提出長三角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其聚焦的十大產業領域,幾乎涵蓋了無錫的優勢產業。

作為中國第一塊商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誕生地,無錫半導體產業走在全國前列。近四年無錫集成電路產量均高於上海,2021年無錫規模以上企業集成電路產量達432.83億塊,占全國產量的12%。從企業實力來看,無錫共有6家上市企業,位居全國第六。

在長三角一體化推動下,無錫半導體產業與上海牽手,跑出「1+1>2」的效果。

2019年,上海華虹集團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投產,提升了無錫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水平。2022年度集成電路設計業城市排名,無錫躍升至全國第四位。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鬍義東也曾表示,「放眼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最齊全的是上海浦東和無錫。」

2021年底,泰連錫醫藥產業集群工業產值3040億元,同比增長15%,占全國該產業總產值比重約9.02%,占江蘇省近50%。其中,無錫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1409.01億元,占產業集群近一半。

2022年,泰州市、連雲港市、無錫市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集三地產業發展優勢,打造長三角生物醫藥重點聚集區。同時,無錫首次入選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指數全國地級市前20強。

往南走,太湖「聯姻」西湖,連續三年舉辦無錫(杭州)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洽談會。三年來,錫、杭兩地合作項目不斷增多,2022年洽談會促成無錫60餘個數字經濟產業項目合作,其中28個超億元項目現場簽約。

05

物聯網之城

數字經濟這雙「無形的手」推動無錫物聯網進一步發展,2022年無錫物聯網產業規模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可達4000億元。

2023年2月13日,無錫召開產業強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及2022年機械行業產值達1.1萬億元,成為無錫首個規模突破萬億的產業,下一步向萬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邁進。無錫將聚焦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等4個產業,打造「高而強」的地標產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f5f1f84dd997abb2bde0b83cc0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