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帥唯一的兒子,當了一輩子火車司機,死後10天朱德才知道

2024-10-18     無風卻起念

提起朱德元帥,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革命領袖。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偉人的兒子朱琦,一生過得平平淡淡,當了一輩子火車司機。更讓人唏噓的是,朱德直到兒子去世10天後才得知這個消息。

朱琦,原名朱保柱,是朱德與第二任妻子蕭菊芳所生。1916年,他出生在四川瀘州,朱德為他取名「保柱」,希望他成為家中的頂樑柱。可惜,命運對這個孩子並不仁慈。

生母蕭菊芳去世時,他才不滿三歲,而父親朱德為了革命事業常年奔波,無法照顧年幼的兒子。朱琦的童年,在瀘州由朱德的第三任妻子陳玉珍撫養長大。

由於朱德長期投身革命,朱琦自小就與父親分離。直到21歲時,他才在周恩來的幫助下與父親重逢。那是一個特殊的時刻,朱琦當時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機緣巧合之下,被帶到延安,見到了久別的父親朱德。

這一相見,讓朱德倍感欣慰,但也深感愧疚。為了彌補對兒子的虧欠,朱德將朱琦送到了中央黨校學習,希望他能夠在革命隊伍中成長。

然而,戰爭的殘酷打斷了朱琦平靜的學習生活。在抗日戰爭的前線,朱琦作為抗戰幹部英勇作戰,卻在一次戰鬥中負重傷,導致終生無法正常行走。

儘管如此,朱德並沒有為兒子尋求特殊照顧。他反覆叮囑朱琦,必須服從黨的安排,不要因為自己是總司令的兒子而搞特殊化。

隨著身體的傷殘,朱琦轉崗到後方工作。他沒有選擇舒適的崗位,而是主動要求調往石家莊鐵路局,成為一名普通工人。

這是一次新的挑戰,朱琦從零開始學技術,先當鐵路練習生,隨後當上了火車司爐,幾年後成為一名正式的火車司機。在這期間,他嚴格按照父親的要求,低調做人,從未向身邊的同事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朱琦的人生歷程中充滿了不為人知的艱辛。文革期間,他受到嚴重衝擊,被下放到天津附近的一個小車站做倉庫保管員。在這段時間,朱琦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病痛與精神上的壓力讓他的生命逐漸走向衰竭。

1974年6月10日,朱琦病逝,享年僅50餘歲。他的妻子趙立平遵從他的遺願,決定暫時隱瞞這個消息,不讓年邁的朱德知曉。

朱琦生前曾對妻子說:「父親年事已高,我不希望他因為我的去世而悲傷過度。」於是,趙立平只對朱德說朱琦「正在搶救」。朱德每天都關心兒子的病情,但他始終沒有意識到,兒子已經離開了他。

直到朱琦去世的第十天,追悼會和後事全部處理完畢,朱德才察覺事情不對,再三詢問下,康克清和趙立平才不得不告訴他這個殘酷的事實。

聽到這個消息,朱德久久不能平復,他哽咽著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他是我兒,應該讓我見見他!」 這句話飽含著一個父親失去兒子的無盡悲痛。

朱德這一生為革命奔波,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全部心血,但對家庭和兒子的照顧卻始終抱有愧疚之情。

他唯一的兒子朱琦選擇了低調、隱忍的生活,哪怕是身為總司令的兒子,依然堅守著平凡的崗位。朱琦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無數革命者家庭的縮影,也是一個父親和兒子之間深沉的親情紐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74bf1fde615a7452043bc7d2f69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