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廣汽,過得挺糾結

2024-06-12     汽車公社

這幾個月,中國車市的瘋狂內卷幾乎摧毀了原有的市場格局。這是外人所能看到的基本面,卻也真實地刺痛了在局的每一家企業。

尤其是對於那些旗下有著不少合資業務的汽車集團,連月來的市場紛爭不僅使其在銷量層面出現了不小下滑,更是一遍遍在輿論上為之後續發展的埋下了不少隱患。

這個時代對合資品牌的不友好,幾乎毫不掩飾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雖然市場經濟下,消費者有權對任何一個品牌給予好感或敵意。但如此迅猛的市場更迭,的確是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像。

就像上個月,廣汽整個5月份的終端銷量實現了實現17.85萬輛,環比增長23.7%。其中,集團對外出口量更是到了1.3萬輛,同比增長172.5%,1~5月累計出口汽車5.7萬輛,同比增長240.8%。

可是,一旦仔細去看下各個板塊的產銷現狀,我們不得不承認,廣汽現階段所面臨的挑戰還是不小的。作為合資公司的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一方面要儘快想辦法從銷量不濟的困境中脫離出來,另一方面,為了提升轉型期間的戰鬥力,從產品到營銷的全面革新著實是刻不容緩。

數據上,廣汽豐田的終端銷量還是達到了69,545輛,環比增長超過33%。其中,鋒蘭達月銷21,258輛、賽那月銷7,114輛,凱美瑞月銷8,681輛,漢蘭達月銷8,120輛。

而廣汽本田5月的終端銷量則為42,054輛,環比增長13.1%,其中,第十一代雅閣的終端月銷量達了13,955輛的水平,基本回到了改款前的水平。

但總的來說,鑒於集團財報披露的同比數據並不好看,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接下來所要做的,必要是向前面說的,從各個方面拿出新點子。

與合資板塊相比,廣汽大自主這兩年的確拿出了十足的幹勁,緊緊跟著中國車市進化的步伐,向前掘進。而5月份,廣汽埃安的銷量再度回到了月銷4萬+的水平,環比增長超過40%。在新車推進上,AION品牌的第二代AION V自亮相以來,也贏得很高的關注度。

由此可見,在這個合資品牌深受車市束縛,新能源卻在高速發展的時期,對於廣汽而言,廣汽埃安很有希望繼續支撐起整個集團的銷量基盤。

儘管在利潤貢獻下,礙於整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實因素,埃安頂替合資公司來填補利潤差,短時間內還不太可能,但至少,埃安的存在不再讓廣汽的後續發展全部落在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身上。

再一個,作為廣汽大自主的另一分支,廣汽傳祺的穩步提升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

上個月,廣汽傳祺的銷量實現32,881輛。其中,MPV家族12,642輛,繼續蟬聯中國市場MPV銷量第一;影系列月銷10,985輛,單單GS3·影速的銷量就到了6,939輛,穩居中國品牌小型SUV銷量前三。

最近兩天,有關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重慶汽車論壇上的講話,在市場上所引發的討論確實是很激烈。很多人都將矛頭直指廣汽背後的合資公司,但事實上,早早就進入兩條腿走路狀態的廣汽,更多時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抵禦現階段所遇到的挑戰。

自主業務的崛起是廣汽一直在堅持的。那麼,無論是廣汽埃安,還是廣汽傳祺,當下所取得的成績可以成為往後發展的新基石。

而如果說,兩者在國內市場所建起的防禦工事是廣汽解決合資品牌在華發展承壓的第一層準備,那從今年開始加大力度的海外攻勢,必定就是廣汽全面布局全球市場,從而消除現有發展局限性的又一手有力的舉措。

據官方透露,5月,廣汽埃安就在東南亞連下四城,車型先後登陸新加坡、緬甸、馬來西亞、尼泊爾。同時中亞出口基地啟動、完成塔吉克首批1000輛AION Y Plus交付,創下當地單次新能源汽車進口最高記錄,並成為塔吉克市占率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此外,廣汽傳祺旗下的M8和GN8(出口版)也分別於科威特市場和墨西哥正式上市,進一步豐富中東和美洲市場的在售車型。

而在本地化生產方面,5月7日這天,埃安泰國工廠獲批185保稅區運營許可證,成為廣汽集團海外首個保稅工廠,享受生產零件進口零關稅、電動車在東協成員國互免關稅及清關便利,大幅提升廣汽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車市走到今天,有些東西還是可預見的。過去20年,廣汽集團憑藉各大合資公司的高強度輸出逐漸有了些很強的體系力,外界一直都是可以感知到的。也許和一線中國品牌相比,廣汽大自主的體量也還不夠,面對價格戰時,可能會落得下風。但這並意味著,躺平是這些車企會選擇的生存路徑。適時拿出些對應的舉措,一定是在規劃中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d5f996a513eae8a5f6878cfe3f65fa.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