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行動】商家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2022-03-30     學會之聲

原標題:【科普行動】商家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科普行動之商家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牛奶——「調製乳」

調製乳的主要原料是奶,但是並不像純奶那麼單純,可以自由發揮出很多花樣,例如在其中添加糖、水、穀物、果粒、果汁、可可、食品添加劑等,來豐富口味、製造賣點,早餐奶就是一種典型的調製乳。

純奶裡面不能添加任何額外原料,而調製乳中含諸多花樣配料,這樣的乳品中奶含量就減少了,意味著蛋白質與鈣含量也跟著減少,營養自然不如純奶好。

選購的時候,可以著重看產品名稱和產品類別/類型,如果是「滅菌乳」就是純奶,而調製乳需要明確標註「調製乳」。

酸奶——「風味」

真正的酸奶,就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加上菌種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發酵製成的。

風味發酵乳或風味酸奶,可以理解成酸奶界的「調製乳」,也是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然後添加其他原料,經發酵而製成的乳製品。

酸奶中的蛋白含量≥2.9克/100克,而風味發酵乳的要求降低,蛋白質含量≥2.3克/100克即可符合要求。蛋白質含量降低是一方面,更要注意的是那些額外添加糖、奶油等「風味」成分的調製乳。

選購時怎麼辨識呢?產品名稱寫著「酸奶」「發酵乳」「酸牛乳」「發酵牛奶」「酸酪乳」,這些都是酸奶。而寫著「風味發酵乳」「風味酸奶」「酸酸乳」「乳酸菌飲料」的則不是真正的酸奶。

燕麥——「膨化燕麥片」

整粒的燕麥粒β-葡聚糖保留最多,也是最好的;

其次是由燕麥粒去皮製成的燕麥米;

再次是燕麥米或燕麥粒壓扁後製成的生燕麥片。

市面上品類最多的當數燕麥片,需要警惕的是可以直接吃的膨化燕麥片或者穀物脆,以及各種花樣口味的燕麥片、燕麥粉。

可以直接吃的膨化燕麥片或者穀物脆,大都不是純粹的燕麥,還會有玉米、小麥、大米等膨化穀物,很難發揮燕麥本身的保健效果。

這些產品中還會額外添加糖、油等成分,熱量上升且升高血糖速度會很快,不適合經常當作主食吃。

餅乾——「無蔗糖」

大家都知道精製糖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作為精製糖大戶的「餅乾」推出了一些無糖或低糖的產品。

很多「無蔗糖」食品沒有添加蔗糖,卻添加了很多麥芽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漿、葡萄糖漿等跟蔗糖屬於「難兄難弟」的「糖」,換湯不換藥,本質還是精製糖。

想減少精製糖攝入可以買無糖或低糖食品,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糖含量≤0.5克/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可稱為「無糖」;糖含量≤5克/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為「低糖」。

番茄醬——「沙司」

番茄沙司與番茄醬聽起來很像,其實差距很大。

番茄醬大都是純番茄製作,而番茄沙司會在番茄醬的基礎上加入白砂糖、果葡糖漿、鹽等很多成分「調製」。

論口味番茄沙司會更「好吃順口」,快餐中搭配小食吃的所謂番茄醬大都是番茄沙司。

從營養來看,番茄沙司遠不及番茄醬。番茄沙司加入很多「雜料」,稀釋了番茄醬的含量,番茄紅素含量大大下降,鈉鹽含量升高,維生素C含量也比工序簡單的番茄醬降低很多。

如果經常吃,首選番茄醬。

薯片——「非油炸」

如果製作薯片完全不加油的話,做出來的口感會硬很多,也沒有那麼香。薯片的加工方式有油炸型和烘烤型兩種,油炸型自然脂肪含量不低,但是非油炸薯片就少油了嗎?

恐怕只是商家跟你「繞了個圈」而已。「非油炸」薯片只是工藝上不經過油炸,而用烘烤方式製作,但這絕不代表配料中不含油脂,烘烤之前同樣要放很多油才能達到酥香脆的口感。

綜觀市面很多非油炸薯片,配料表第二位往往就是「油」,某些聽起來很健康的非油炸型薯片甚至比普通的油炸薯片脂肪含量還要高。

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薯片都會額外添加不少油,不建議經常吃。

本文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綜合整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fa7d463edb6f5b0de0690ebd8802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