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2023-08-13   CDA數據分析師

原標題:數字化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當前一提到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就必然談到價值二字,也就是說數字化要以價值為中心來開展相關工作,那麼價值究竟是什麼?

  • 數字化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有價值?

  • 評判數字化價值的標準是什麼?

數字化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有價值?

評判數字化價值的標準是什麼?

關於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在大部分的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一直具有很大的爭議性。

對於數字化轉型建設最直觀的價值就是:降本增效!

感覺是不是很簡單粗暴!

企業通過數字化如何降本?又如何增效?這個問題我想大部分傳統企業的信息部門或者相關領導都一時難以回答。

事實是並不是所有的數字化場景在建設初期都是降本增效的,例如新引進一款系統,為了保障系統數據採集準確、及時,需額外招聘大量的數據錄入人員或者運維人員,而在用紙質辦公的時候這些完全都不需要,雖然利用了數字化系統,但又額外增加了人力資源成本,這算是降本嗎?但利用數字化系統通過採集基礎數據進行後期的大數據分析,對相關業務工作開展確實起到了指導及優化的作用,對於相關管理工作也提供了輔助決策能力,這難道不算數字化的價值嗎?

大部分傳統企業對於數字化價值的呈現總是以金錢這種模式來考量,在大部分領導的意識里總是認為上了數字化系統必須立馬見效果,用系統必須馬上降低人力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但從未在管理上利用數字化技術去優化提升,加之一些軟體公司商務人員對於售前方案的過度解讀,讓數字化過早了背負了太多的價值期望,讓企業領導產生某種價值的錯覺,認為軟體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使用以後所產生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最後卻變成了「賣家秀與買家秀」,讓數字化系統應用難、價值體現難。

所以企業對於數字化轉型必須有更深刻的認知,只有想好了數字化是什麼、做什麼、怎麼做這三大問題,才能制定出清晰的數字化價值實現路徑。

當然在一些企業領導的眼裡,在某些場景下,數字化的價值還是有體現的,比如那些滿螢幕花花綠綠的報表,超大的管理駕駛艙,還有一些所謂的某某大平台或者中台,即使沒有應用但這些無不體現著領導的數字化轉型政績,這難道不是領導的工作價值嗎?在某些企業里似乎領導點頭認可的數字化建設項目才能體現其價值,否則即使業務部門非常認同,相關領導不予點頭認可,那麼該項目始終是難以體現價值。再比如,明知某些數字化建設項目從一開始就是錄入假數據、做假資料,但領導還是要求企業各相關部門要配合,確保系統內假數據邏輯正確,數據正確,經得起查驗,為什麼?因為該數字化項目可以參評某些獎項,可以獲得某某認證,可以獲得相關政策的補貼,其補貼的金額要遠遠大於所購軟體的費用及補錄數據所產生的人工成本,這難道不也是數字化的一種價值體現嗎?如果非要以一種標準的數字化建設初心來衡量此種價值,只能說以上是一種偽價值,但如果從某種層面來說,此種方式確實得到了領導認可及產生了直觀的經濟效益,不能算價值嗎?所以這種價值本身是充滿爭議的。如果從企業戰略管理角度出發來做數字化轉型,此種模式只能算是數字化面子工程、偽價值。

但以上現象也從另一方面給予信息部門以啟示,那就是信息部門如何利用技術能力來創造直觀價值,所以信息部門必須學會主動出擊,融入企業的工作場景,在場景中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老楊認為數字化的價值並非是要建多大的平台、多少用戶用的系統,關鍵是業務部門使用了系統後能夠真正提升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損耗,比如臨時用工管理的小程序,雖然功能簡單,但卻解決了企業無計劃亂用工、過程缺乏監管、最終用工結算難的問題,既規範了企業臨時用工過程,又加快了用工結算管理,提升了效率,而過程數據又為後期的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所以老楊認為數字化系統的價值體現基礎就是應用,真正使用起來,才能產生數據,而數據就是企業數字化的核心價值。

但在當前,大部分傳統企業的系統數據由於缺乏運營管理而髒、亂、差,失去了後期的應用價值,所以若想體現系統數據的核心價值,企業必須加強過程管理,規範數據採集過程及錄入標準化,很多企業在數據運營管理上很迷茫,面對眾多系統數據顯得無所適從,不知如何下手,於是依賴於第三方的錦囊妙計,想借第三方的工具平台及產品來實現數據運營管理,這本身也沒錯,畢竟也是想少走彎路,但很可惜的是很多領導總是喜歡玩彎道超車,喜歡去複製,現實是數字化總是別人家做的好沒錯,但別人家的最佳實踐並不能適應本企業,所以企業不能過度依賴第三方,需要根據自身的管理特色創造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數字化建設之路

而對於數據價值,企業關鍵還是在於要學會找場景,場景對了,業務才能嘗到甜頭,才能享受數據價值的紅利,而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就是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同時數據價值地圖的建設很重要,它可以告訴業務部門根據地圖來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

綜上所述,老楊認為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而言技術從來都不是門檻,改變才是最大障礙,領導人要清楚的知道通過第三方工具平台或者軟體公司只可以解決意識的問題,解決有無工具的層面,但不能降低實踐過程的風險。數據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的成果體現,它如黃金、如石油,起初是湮沒在眾多系統內,需要一個提煉的過程,只有過程方法得當,才能體現數據價值,否則就是一文不值的垃圾,所以數據價值也只有企業通過場景自身去挖掘,去建設才能最大化。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數字化的價值需要的是正確的建設路徑與方法,需要的是清晰的目標,需要的是量化與可視化,而非一句「降本增效」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