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大會廢了董事的反對票,院士加持龍頭定增驚險過關!管理層拿什麼賭明天?

2022-08-05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股東大會廢了董事的反對票,院士加持龍頭定增驚險過關!管理層拿什麼賭明天?

8月1日下午,石大勝華45億元定增預案股東大會在驚險中進行。約55%股份參與了投票,贊成率為70%。剛剛過線投票率超50%,贊成率超過2/3的政策紅線。

7月中旬,定增預案董事會、監事會審議通過,但兩名董事、一名監事投出了反對票。價值線注意到,投出反對票的董事張金樓、陳偉及監事於相金均來自公司第四大股東方。他們給出的理由完全一致,主要是募投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不足、募投項目的選擇具有極大的隨意性等。

而本次股東大會,此前投反對票的三人張金樓、陳偉、於相金同時因公務原因未參加本次會議。有投資人稱,雖未到場,其仍然投出了反對票。

董事為何要投反對票,定增資金將投向哪裡?股權激勵會推動管理層和企業更上一層樓嗎?石大勝華未來還有多大的戲?今晚,投資者正密切關注石大勝華的下一步行動。

董事為何反對定增?

今天下午,石大勝華的45億定增預案,以70.86%的贊成和26.95%的反對,獲得了股東大會的通過。而此前,該方案在公司董事會上遭到了九位董事中的兩位的反對。

7月14日晚間,石大勝華曾披露定增預案,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6080.4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億元。募集資金分別投入到兩大電解液項目、鋰電材料生產研發一體化項目、液態鋰鹽項目、添加劑項目、濕電子化學品項目、矽基負極材料項目等7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全部為當前市場的熱門項目。

然而該方案遭到了張金樓和陳偉兩位董事的反對。其反對理由是什麼?

第一,募投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不足,可能對公司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特別是電解液相關2個募投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存在欠缺,公司短時間內同時開展全部 7 個募投項目的運營能力和承載能力不足,需要進一步論證;關於募投項目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總建設工期、各項目所需募集資金金額等重要信息存在多處矛盾,測算準確性欠缺,且相關數據與此前上市公司已披露信息之間存在多處較大差異。

第二,募投項目的選擇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可能損害上市公司及其他投資者的利益。

第三,募投項目實施主體的選擇,可能損害上市公司以及其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投項目之一「年產3萬噸矽基負極材料項目」實施主體為非全資控股子公司勝華新材料科技(眉山)有限公司,其中石大勝華持股90%,東營盈嘉合壹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穿透後為3名公司員工設立的持股平台)持股10%。

有市場人士分析,反對理由中的重點可能是第三條,即公司相關人員持股10%的盈嘉合壹自己不出資,卻讓石大勝華單方面出資11億元,可能涉嫌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投反對票的董事是何方高人?與第一大股東啥關係

然而,背後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投資者細細咀嚼。

從募投項目看,公司主要投向新能源方向,在高景氣度賽道擴張,某種程度利於公司未來經營。為何兩大董事及一位監事投出反對票呢?

有市場資深人士分析這或和公司股權結構關係極為密切,當前石大勝華屬於無實控人,前4大股東股份相差不大。

2022年一季報報顯示,第一大股東至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9.42%、8.31%、7.5%及7.5%。可以看出,公司股權結構極為分散。

此次一起投下反對票的兩名董事張金樓、陳偉均於2020年8月起在石大勝華任職,同時分別在開投集團、融發集團等公司任職。中石大控股、融發集團和開投集團受同一實際控制人(青島西海岸新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控制,屬於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占本公司總股本的 23.31%,而大股東哲厚新能源的持股比例僅為9.42%。

由於石大控股100%股權交割至經控集團之日起至2023年7月15日期間,將無條件地放棄石大控股所持石大勝華8.31%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提名權、提案權。

所以,西海岸國資所間接持有的石大勝華的表決權僅僅只有15%。一旦定增成功,公司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比例或降低至12%以下。

那麼,此次兩位董事的反對的根源是否和定增後其股份被稀釋有關呢?值得投資者細細品味。

值得注意的是,石大勝華第一大股東哲厚新能源今年1月以來不斷增持公司股份,前後四次增持其股份。

2月9日,公司公告顯示,哲厚新能源自 2022年1月18日至2022年2月7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20250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月26日,公告顯示哲厚新能源又增持公司1%的股份;不到一周,6月2號,公司又再進一步增持公司1%股份;6月13日,公司再進一步增持1%的股份。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止二季度末,其持股比例大幅上漲至12.4206%。

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定增到底靠不靠譜

石大勝華的定增資金投向哪裡?董事會、管理層到底靠不靠譜?

根據定增預案,石大勝華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45億元,分別投入到兩大電解液項目、鋰電材料生產研發一體化項目、液態鋰鹽項目、添加劑項目、濕電子化學品項目、矽基負極材料項目等7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全部為當前市場的熱門項目。

石大勝華成立於2002年12月31日,是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校辦企業。

自成立以來,石大勝華始終圍繞碳酸酯類產品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在全球碳酸酯高端溶劑的市場份額已超過40%。

由於多個碳酸酯類產品可以用作鋰電池電解液的溶劑,因此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而備受關注。根據國信證券研報,到2025年,僅國內的電解液溶劑需求就將達到80.5萬噸,是2020年的四倍以上。

然而,電池級溶劑對純度的要求非常高,至少要達到99.99%,超純級產品要求甚達到 99.999%,這就使得電池級溶劑的進入壁壘非常高,規模化生產企業屈指可數。

石大勝華無疑是該領域的龍頭,其擁有高達15萬噸的電池級溶劑產能,位居全球第一。尤其是在適用於磷酸鐵鋰的電池級碳酸二甲酯方面,石大勝華產能更是占到了國內的一半以上,被譽為「碳酸二甲酯之王」。

成為龍頭的背後,是石大勝華強大的技術研發背景。公司董事會高手雲集,現任董事會9名董事中包含1名院士和4名博士。其中,獨立董事徐春明為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石油化工,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董事長郭天明為博士後,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也是石大勝華創業至今的管理層核心;董事周林林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獲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學位;董事侯家祥為理學博士學位;獨立董事張勝為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博士。

憑藉行業龍頭地位,石大勝華充分受益碳酸二甲酯價格大漲,業績取得了爆髮式增長。數據顯示,石大勝華2021年實現凈利潤11.78億元,同比增長353.60%。今年一季度,石大勝華實現凈利潤4.5億,同比增長94.08%。

引人注目的股權激勵

從定增投向來看,石大勝華並不滿足於做一個電解液溶劑的小龍頭。近來企業不但向下游的電解液領域大幅擴產,還布局了電解液添加劑、矽基負極、新型導電劑、補鋰劑等多種鋰電新材料。

如此大規模的進軍新的領域,自然引來了不少質疑。為了彰顯信心,石大勝華的股權激勵格外引人注目。

根據激勵計劃,石大勝華將向激勵對象授予1189.3萬份股票期權,激勵對象包括7名高層和258名公司及子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核心骨幹,合計265人。

該激勵計劃行權條件為2022-2024年公司合併報表口徑下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89億元、121億元和167億元。若達到行權條件,則意味著石大勝華2022、2023、2024年營收將較2021年分別增長126.13%、171.49%、236.68%。

激勵對象中,董事長郭天明獲授100萬份,占期權總數的8.41%。總經理于海明獲授54萬份,占期權總數的4.54%。郭天明本人行權要拿出1.11億元的真金白銀來行權,同時于海明行權資金也要拿出5400多萬元。其他高管行權資金2400萬元左右。

眾高管斥巨資把自身利益與公司的業績和股價捆綁在一起,無疑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根據股權激勵方案,行權價格為111.84元,較最初公告當日公司收盤價溢價約15.11%。

然而,截至8月1日收盤,石大勝華股價已來到141.12元,這也就意味著行權價已經從溢價15.11%變為折價20.75%,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獲授的股票期權已產生26.18%的浮盈。但這些收益應該不是企業管理層所需要的。

如果企業的營收真的出現行權條件的要求,企業的利潤和股價將會有巨大的提升。這才是吸引企業管理層和投資者的最大亮點,這也是本次定增的誘人之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76dff6186378187b1343a38fba7e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