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誰最會罵人?|血色2023

2024-01-12     汽車公社

原標題:汽車圈,誰最會罵人?|血色2023

小時候,長輩總會給予我們一些道德規範和行為勸誡,比如「不要罵人」。

畢竟「謹言慎行」、「言多必失」等都是古人用智慧在教導我們說話要有分寸。但人嘛,食五穀雜糧,懷七情六慾,總有情緒崩塌的時候。尤其是和別人發生爭執或意見不同時,為了找場子爭面子,就容易「禍從口出」,輕則傷身動氣亂了分泌,重則違背綱常有失教義。

但老實說,罵人也是一門「藝術」。

當年諸葛丞相寥寥數語硬是罵死76歲的老幹部王朗;陳琳開了一劑名為《為袁紹檄豫州文》的方子,把曹操的頭風病都氣好了;駱賓王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也把武則天急得要殺個宰相玩兒......可見,只要罵得合理,就能贏得先機,並主導事件的走向。

而這種罵戰的藝術,同樣適用於車圈。

我們都知道,近年來車市風雲變幻,打破了不少原有的舊格局,也重塑了許多新業態。尤其當新能源之風盛行,讓車市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也讓人心變得浮躁。這時候,夾雜著「出口成髒」的出口成章,更多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之上,就成了行業大咖們指點行業迷津和小卡拉米們妄斷市場機宜的的重要表達。

其中,尤以車企高管之間的「口水戰」最為精彩。

一來,它們大多代表著當下行業最宏觀的趨勢和最具象的熱點;二來,高管們大都文化人,談吐間鮮有「我去你個星號星號的」之類粗鄙的話語。相反,更多是被解讀出「陰陽」、「內涵」、「暗指」、「引申」等深層含義來撩撥吃瓜群眾,故而引發圍觀。

特別是在卷到極致的2023年,血色是它的底色,我們見證了換道超車,也見證了節節敗退;我們見證了一枝獨秀,也見證了人去樓空;我們見證了盆滿缽滿,也見證了血本無歸......

而血戰之前先開罵戰,流血之前先吐口水。高管們身處血色亂世,情緒總歸是處於緊繃的狀態。當初春秋戰國那麼亂,不也出現了思想與文化上的百家爭鳴麼,現在車圈競爭激烈人心不穩,大家打打口水戰,引領一下文化思潮怎麼了?

楊洪海怒懟王傳福

最先開啟2023年口水攻勢的是開年2月。彼時恰逢新起亞K3上市,眾網友在K3的評論區刷屏比亞迪秦,惹得起亞中國運營總監楊洪海喊話王傳福,稱其僱傭水軍,並發出一連串的靈魂提問,讓一眾吃瓜群眾如獲開年福袋般議論良久。

雖然比亞迪官方未對此進行回復,但非官方認證的微博用戶「小迪快報」卻做了答覆,祝前者「新年工作順利。」而考慮到起亞在中國的現狀,只能說小迪的答覆簡約卻不簡單。

另外,儘管有人說楊洪海此舉是為新車上市博眼球,但筆者卻把吃瓜的重點放在了楊的一連串反問上。楊總監一邊說王傳福稱起亞為「棒子車」,一邊主動出擊BYD品牌也是一句罵人的話,讓人哭笑不得。嗯~,果然是做生意的,主打一個對稱輸出不吃虧。

車圈大佬銳評價格戰

緊接著便是3月由湖北開啟的政企補貼降價潮,引發一眾大佬銳評。

「降價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銷量,但一定可以打擊到別的企業」、「蔚來會按照自己的策略去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包括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在內的很多新勢力車企表示不會降價,大有一副不屑於用降價的方式打擊對手,而是要剛正面,根本沒在怕的態度。

品牌優勢和銷量表現讓它們在價格戰橫行的3月信心十足,但同為頭部新勢力的小鵬汽車卻跟牌特斯拉,早在1月中旬就宣布調整新的價格體系,讓人直呼「不講武德」。

當然,不只是新勢力,價格戰也引來很多傳統廠商的關注和評價,或支持贊同認為優惠落到了消費者身上,或表示反對認為價格體系混亂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保時捷中國總裁柯時邁更是將驚訝寫在臉上,說道:「我在汽車行業工作了30多年,從沒見過這樣混亂的價格戰。」

沃爾沃向新勢力開炮

而後,在芳菲未盡的人間四月,汽車圈也口水未完。三年口罩事件後,汽車行業迎來爆發的機會,上海國際車展如火如荼。而趕在車展前,沃爾沃突然向新勢力開炮。

4月16日,沃爾沃在「VOLVO TECH DAY暨EX90中國首秀」上表示:「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不久,沃爾沃此言便引來了回懟。

蔚來汽車CEO李斌在車展媒體日上回應稱「這明顯不符合事實。我們會換電,它不會。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我們那麼多同行都非常優秀,每家都有獨門武器,它肯定沒有都學會吧。」

率先出擊的沃爾沃沒討到便宜,反而讓新勢力狠狠出圈了一把,效果事倍功半,算是體驗到了「社會的殘酷」。

長城不願和比亞迪在一起

如果要覺得車圈口水戰全是新勢力的主場,那就大錯特錯了。2023年相愛相殺最頻繁的企業莫過於長城和比亞迪。

5月,先是長城汽車發布聲明稱,對比亞迪旗下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當日中午,比亞迪官方帳號回應稱,長城送檢的車輛不符合國標要求,檢測報告無效,主打一個「我不聽,我不信。」

時間來到8月,在比亞迪舉行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時,王傳福高呼:「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此時,長城汽車再次選擇了「達咩」,表示不願和比亞迪在一起。

長城CTO王遠力回應:「商業還是要用商業的邏輯來解決,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不管是明面上互懟,還是暗地裡互嗆,長城和比亞迪近年來沒少整活。一邊給市場帶來了不少談資,一邊也確實反映了實際問題--長城近幾年丟掉的銷量,大部分被比亞迪吃掉了,長城心裡苦啊。

不只是長城和比亞迪,市場上很多產品重合度高的車企們,它們的高管們總能在利益衝突時共奏琴瑟,來一曲鍾期既遇。弱勢方多生胖氣:「賣車賣不過你,我還不能罵你了?」而強勢一方也生悶氣:「你都干不過我了,還想罵我?」雙方吵得有來有回,吃瓜群眾津津有味。

余承東、何小鵬不打不相識

11月,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也開始了隔空開炮。

余承東炮轟:「有的車企,整天忙著做智能駕駛,AEB主動安全測試結果非常差,一問才知道他們卻連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沒有做。」隨後雙方公眾號各自發推文大打口水仗,將事態從個人升級到了企業層面。至少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兩位大佬確實有面子。

而後從各車企高管到各路大V,再到各家媒體,陸續表態,將這一場「余何之爭」演變成了一場關於AEB的全民科普。嗨,這事兒整的,吃瓜吃到瓜變味兒了。直到何小鵬發文表示,「這種技術的爭鳴最後定能讓用戶受益,和余承東屬於不打不相識」,才結束了這場口水戰。

等等,「爭鳴」?我是來看吵架的,哪能吃得了這種「爭鳴」這種細糠?散了散了。

眾車企質疑懂車帝冬測

車圈兒的口水仗哪能只有車企高管之間的戰鬥?車企扎堆質疑懂車帝冬測完美彌補了年底汽車銷量沒有大幅上揚的遺憾,為今年的口水戰來了一個「俏年尾」。

這次又是余承東率先發難,在朋友圈發文表示該測試沒有「科學與嚴謹」。起因是問界M7增程以31.6%的續航達成率排名墊底引發熱議。隨後華為、長城汽車、吉利等方先後公開質疑懂車帝冬測規則,最終掀起了一輪關於新能源汽車冬季純電續航里程的大討論。

筆者怎麼看待車圈口水戰?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思維植入汽車行業,車企們也紛紛「解放思想」,發現營銷還能這麼玩。

2023年的車圈,口水仗遠也不止上述這些。比如豐田章男抨擊新能源、蔚小理「三個苦逼」漸行漸遠、車企指責友商抄襲、車企起訴媒體......不同立場之間的口水戰,互相交織在一起,一同構建起這個車市沒有迎來歲月靜好的2023年。

而這些口水戰不單單是個人的情緒表達,更多代表著企業乃至行業對某一事件的敏感程度和關注度,越是行情不好的時候,這種情緒的張力就越大,破壞性就越強。

沒辦法,大家壓力大啊。

即便是媒體,在行情好的時候,寫得更多的也是《某某的隱憂》《某某不要驕傲》一類的諫言,而當市場下行時,更多的則是《某某危如累卵》《請某某赴死》等針砭時弊的文章。

沒有處在商業中心的媒體都是如此,又遑論為車企鞠躬盡瘁的高管們。在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的如今,賺錢的越賺越多,不賺的得過且過甚至「一死了之」。當你身處血色亂世,江湖如此,人總歸要找到情緒的發泄口的。

況且,現在剛毅勇猛的人兒那麼多,生起氣來簡直人均猛張飛、賽李逵。大家工作都太累了,根本沒有為別人特別是為競爭對手提供情緒價值的閒工夫。你愛我那我也愛你,大家一起甜蜜蜜,你要罵我那我就干你,唾面自乾的婁師德那是當不了一點,誰慫誰是孫子。

這時候,在社交平台上打打口水戰,發表一下真知灼見或少年意氣也挺好的,總不能動輒搞點「線下見面來點真實的」這種違法犯罪行為。

但話說回來,如果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罵戰其實是個雙輸的買賣。

當年孔明陣前叫罵司徒王朗,也難免被反嘲為諸葛村夫;影視作品中紀曉嵐、和珅的「是狼是狗」之辯也都挨了對方的罵;平時普羅大眾之間的雞毛蒜皮大多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可見,罵人者,人恆罵之;挨罵者,也大都學會罵人,大家在罵人與被人罵中迎來送往。

這就好比現在流行的「內卷」一詞,大家捲來捲去,除了更忙更累,收入是沒增加一點;大家在罵來罵去的時候,也都避免不了的挨了頓罵。

當然,也不乏投機的老鼠嗅到流量的味道,便信口胡謅地批判時事、辱罵他人,圖的就是你關注他、回復他、罵他。這種黑紅的手段威力遠甚當年的《推恩令》和《金刀計》,猶如《九轉大腸》一般,堪稱當代最強陽謀--你不罵我,我就白白罵了你;你罵了我,我就有了流量。

可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誰也不是法外狂徒,不能為了逞口舌之快就沒了個人尊嚴和道德底線,要知道身前是流量誘惑,身後也有法律制裁。

比起大打口水戰,廠商們更應該回歸產品本身,用好的產品和價格贏得用戶,而不是靠噱頭和罵戰;個人也要有良好的道德規範,不能為了虛無的關注而做道德上的矮子。

但如果是像筆者寫稿沒靈感時,不自覺跟自己較勁地來句「我丟」,這種不算沒有道德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9bba4d33e9e400917fe7ea1e7392e4.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